廖达望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农业农村中心,广西贵港 537113
犊牛由于身体弱,各项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不良在养牛生产中经常发生,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减少疾病发生,需要了解掌握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当母牛妊娠时如果营养物质饲料不足,尤其是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将使母牛体内营养紊乱,导致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产后很容易出现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等问题,因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不良。母牛营养不良时,分泌初乳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降低,并缺乏维生素。犊牛获得免疫球蛋白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初乳获得,当初乳质量较差时,便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问题。比如母牛初乳中缺乏维生素时,将导致犊牛消化道黏膜角质化,胃肠蠕动受影响,导致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此外,母牛疾病也会影响犊牛消化。当母牛发生疾病时,乳汁中病原微生物就较多,犊牛吮吸后必然导致发生消化不良。
发生犊牛饥饿情况,当新生犊牛没有及时吮吸初乳或饲喂量不足时,无法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犊牛机体的免疫力必然降低。犊牛因为饥饿也会去舔食污物,影响了胃肠道蠕动,乳酸分泌不足,肠道内出现大量腐败菌,无法正常消化乳汁,以致因消化道紊乱引起疾病。犊牛饲喂不科学,因为犊牛的消化机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当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或乳汁温度过低、过高时,则会影响犊牛消化道功能,引发消化不良。最后是环境不良,牛舍饲养环境潮湿、卫生不良、没有定期通风等问题,均会导致犊牛发生应激问题,引发消化不良。
犊牛急性症状时,采食与反刍次数减少,瘤胃蠕动减慢或彻底消失,嗳气伴随恶臭味。体表皮温不均,结膜发生充血,左腹部明显胀大,触感发硬。同时,出现明显的腹泻,排出未消化的粪便,混合血液与黏液,有时也会发生便秘,排出较硬、色暗的粪便。除此之外,右腹部肠音明显增强,疼痛会使得病牛焦躁不安,使用后腿踢腹,持续趴下、站起,回望腹部。
犊牛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结膜发黄变淡、舌苔黄白色等症状,口腔带有臭味,肠音不齐,发生交替的便秘与腹泻情况。随着犊牛症状的加重,病牛还会排出混合黏液与血液的软粪,甚至排出水样粪便。
一是饥饿疗法,犊牛禁乳8~10 h,转移至温暖干净的牛舍中,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受到刺激,强化护理效果。二是酸奶疗法,为确保犊牛胃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可让犊牛日服100~200 mL酸奶,每天1次。若没有酸奶,也可以日服10~20片乳酸菌素片,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三是助消化疗法,为病牛灌服100~200 mL人工胃液,或者灌服胰酶、蛋白酶以及淀粉酶各10 g,以及1 000 mL水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3次,连续灌服3~5 d。四是口服补液盐,犊牛发生脱水症状后日服补液盐,包括10 mL温开水、200 g葡萄糖、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以及15 g氯化钾混合而成。犊牛体况较好,轻微脱水时饮用2 000~3 000 mL;体况较差,中度脱水时可饮用3 000~4 000 mL;体况衰弱,明显脱水时可饮用4 000~5 000 mL。犊牛不能自饮时,通过胃管灌服,每天2~3次,连续使用3~5 d。五是输液疗法,犊牛严重脱水伴随明显酸中毒时,采用静脉补液方法,灌服1 000~1 5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有效缓解酸中毒,或者加入50%碳酸氢钠液3~5 mL进行静脉注射。若犊牛合并发生心力衰弱问题,并将10%安钠咖10~20 mL增加至静脉注射液中,增强心脏功能。
养殖人员应为母牛提供全价营养物质,尤其在妊娠后期增喂配比合理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优质饲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提高初乳质量。母牛分娩前,还应提供适量的精料,避免乳汁过浓,且强化疾病管理,杜绝母牛出现乳房炎及其他疾病。
初乳中含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母源抗体,可帮助犊牛建立免疫系统。且母牛生产后30 min内分泌初乳中抗体水平最高,因此,新生犊牛需要在初生30 min内吮吸初乳。同时,犊牛饲养还应遵循定时、定量、定温原则,将每天喂奶量控制在4~5 kg,并根据体型大小适当增减,为了避免犊牛出现过饱、过饥问题,养殖人员应购买专业设备称重。新生犊牛应安置在温暖干燥的牛舍中,避免受凉发生腹泻问题。除此以外,养殖人员还应为犊牛饲喂适当的维生素A、D以及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在出生后第8天开始饲喂干草,促进瘤胃发育。犊牛应避免舔舐赃物,在出生后15 d可以逐渐训练采食精料,将饲料研磨成粉,与骨粉、食盐等拌和,涂擦犊牛口鼻,引导犊牛舔食。
养殖人员应适当净化牛舍环境,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尤其是降低致病微生物浓度,避免犊牛染病。养殖期间可以采用喷雾消毒与熏蒸消毒方法,其中熏蒸消毒的刺激性较大,应禁止带牛熏蒸。喷雾消毒应注意均匀性,避免增大舍内湿度。除此之外,牛舍还应保证安静卫生,确保饲料、饮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