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宁 钟大森 吴长付
(1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100122,北京;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10014,江苏南京)
澳大利亚是全球优质农牧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出口农牧产品品质等享誉世界,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良好的田间养分管理、严格的化肥施用政策约束和科学的化肥施用技术等,其氮肥的施用量远远低于我国。以小麦生产为例,澳大利亚通常氮肥施用量为30~75kg N/hm2(折合每亩施用量为2~5kg),仅为我国氮肥用量的1/6,基本没有多余养分的迁移和污染问题,肥料投入的养分和作物生产转移的养分基本平衡,因此从土壤角度看养分没有亏缺,在粮食产量没有下降的情况下,降低了氮肥投入,实现了生产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在降低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方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管理等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以期为优化我国氮肥施用管理和强化技术创新等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印度洋之间,四面临海,国土面积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高居世界前列,人均农牧业用地26.1hm2,人均耕地面积2.75hm2,人均森林和林地6hm2。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中畜牧业占主要优势,畜牧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大田作物以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为主。澳大利亚行政区划为6个州(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首都直辖区和北部地区[1]。
澳洲大陆有1/3的地区不适于发展农牧业,另外1/3的地区只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其农用地面积仍然相当可观。农牧业用地4.8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3%。农用地的90%以上是天然草场,达4.4亿hm2;耕地面积只有4 876万hm2,其中灌溉面积占4%。全国有3个明显的农业区,分别是集约农业区、小麦和养牛区、牧业区。集约农业区又称高雨量带,年降雨量500~1 000mm,雨量充沛,其范围从昆士兰州北部海岸延伸到南澳州的东南角,以及西澳州的西南部,降水较充沛,适于发展种植业和奶牛业;小麦和养牛区,年降雨量400~600mm,其范围从昆士兰州中部向南延伸,经过新南威尔士州坡地至维多利亚北部和南澳州农业区,是半干旱至湿润气候的过渡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大多数农场经营小麦,养羊和肉牛;牧业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大陆中部沙漠地区低于200mm,包括西澳州、南澳州大部分地区、新南威尔士州西部以及昆士兰州南部。牧业区面积最大,牧场面积达3.8亿hm2,但气候干燥,植被稀少,以养牛业为主,经营粗放。
澳大利亚土地高度国有化,公有土地占72%,私有土地占15%,因此,家庭农场租赁公有土地进行农牧生产的现象较为普遍,少数家庭农场拥有私有土地,且一般自己经营,很少出租。家庭农场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单位,占比高达94%,合作经营农场、私营农业公司和公有农场数量很少。
有些可以追求更高速度。如网络的速度越快越好,能够提升效率、降低资费;又如,制造工艺的改进越快越好,它可以精致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科研创新的速度也要随之跟进,就像歼20、墨子号、神威·太湖之光的出现,每一次都给国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和自信心。
家庭农场的发展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雇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家庭农场分为专业化农场和混合农场两大类。专业化农场专门从事一种产品生产,如养羊、种植谷物和蔬菜等,混合农场兼营2种或3种产品生产[2]。近年来,混合农场发展很快,数量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
为提高农业生产强度,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氮肥用量一直有增加的趋势。澳大利亚氮肥施用量从1961年的3.5万t逐渐增加,到2000年达到峰值,达109.9万t,后有轻微下降的趋势,2009年澳大利亚氮肥施用量下降为85万t,后又逐渐增多,至2017年,澳大利亚氮肥施用量增加至近150万t。而我国在2006-2015年间,平均每年施氮量约2 963万t(纯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年),是澳大利亚的19.8倍。在澳大利亚,氮肥主要用于谷物、甘蔗、牧草、棉花和油菜等产业[3]。
澳大利亚施用的氮肥种类以尿素和磷酸铵为主。2011-2017年,澳大利亚尿素施用量在110万~140万t左右,磷酸铵的施用量在90万~110万t。在所有农场中,有近40%的农场使用尿素,近30%的农场使用磷酸铵。
土壤和植物测试技术的发展使肥料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测试可以确定土壤或植物中各元素的种类与含量,包括N、P、K等大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结合肥料效应进行综合计算后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并可将由肥料损失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嘉兴项氏家族始祖项晋官至大理寺评事,因护驾而到江南。从项晋到项笃寿,这个家族几乎代代出高官显贵,长辈因子孙荣贵而获赠官职的也有两例。现将项氏家族功名、官职及宦迹列表如表2。
2.2.1 小麦 澳大利亚的小麦主产区在西澳大利亚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和维多利亚西部,当地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海拔在600m以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科学施肥。优化氮肥产品结构,加快推广新型高效缓释氮肥、水溶性氮肥和生物肥料等。推行用养结合和农牧结合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土壤养分供给能力。2015年,农业部下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调优结构减量。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和土地贫瘠地区玉米种植,减少化肥投入,同时,优化氮磷钾配比和产品结构,加快推广新型高效缓释肥料;二是精准施肥减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三是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四是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减量。依托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产区、北方设施蔬菜集中产区和南菜北运基地、黄土高原和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创建20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带动科学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
Zhang等[8]对中国27个省份2 346个村进行调查得出,我国小麦平均施氮量为197±134kg/hm2。而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的数据显示,我国小麦2013-2018年平均施氮量在132kg/hm2,平均产量可达5.3t/hm2。我国小麦施氮量是澳大利亚的4.5倍,而单产只是其3.7倍,说明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利用效率低于澳大利亚。
2.2.2 棉花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棉花出口国,在世界棉花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60万hm2,主要位于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沿河谷地,这些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9],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3%左右。
机心领域的另一家公司Dubois Dépraz(据说该专门改装机心的品牌也被日本西铁城收购),正在延续着一项持续了100多年的家族传统。这家位于汝山谷的专业计时码表品牌专注于机心和复杂功能。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随着法治进程的加速,执政党依法执政意识逐渐强化,人民的法治观念基本得以确立,宪法适应性有所增强,但在宪法适应性机制与实践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澳大利亚根据土壤自身肥力及目标产量的差异,棉花施氮量主要集中在100~250kg/hm2[10],其中基肥占80%左右,同时注重与豆类作物的轮作,优化氮肥使用结构,降低了氮肥施用量,而单产仍可达1 589~2 724kg/hm2。我国三大棉区中,黄淮海棉区施氮量在187.5~225kg/hm2,产量达1 125~1 500kg/hm2;长江中下游棉区施氮量在225~300kg/hm2,产量达1 500kg/hm2左右;新疆棉区施氮量在210~345kg/hm2,产量在 1 828~1 932kg/hm2。
2.2.3 油菜 油菜现在是澳大利亚产量和面积第三大的作物,除北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外,其他各州均有种植,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是油菜的传统产区。
目前,澳大利亚油菜育种推广的主要是双低(低芥酸低硫)双高(高产高油)品种,西澳大利亚州则是双低油菜发展最快的地区。影响澳大利亚油菜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年降雨量,年降雨量在325~750mm之间的地区均可种植油菜[11],但只有投入足够的营养和控制病害才能达到其产量潜力。双低油菜对营养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对氮的需求较大。双低油菜推荐施氮量为:年降雨量大于500mm,推荐为50~80kg/hm2;年降雨量小于500mm,则建议为25~50kg/hm2。有豆科绿肥情况下,推荐施氮量为40kg/hm2,连作或者有灌溉的条件下,推荐施肥量为50~100kg/hm2。2006-2011年,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平均施氮量为53kg/hm2[7]。
2.2.4 水稻 澳大利亚水稻主产区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的平原地区和昆士兰州,其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但却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水稻产区之一[12]。不同品种和目标产量所需营养元素的量不同。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为209±140kg/hm2[8]。在澳大利亚,氮肥施用量的依据是穗分化期植株吸收氮素的量,氮肥分2次施用。一般高产水稻(12t/hm2)穗分化期植株吸氮量在130~150kg/hm2,其中75%作基肥,25%作追肥。如果总施氮量达到200kg/hm2,则基肥比例应下降到60%。根据植株吸氮量(利用近红外测氮仪测定)确定穗分化期氮肥的用量,然后采用水稻施肥决策程序(Manage Rice),根据穗分化期水稻吸氮量、品种特性、播期和穗分化期出现日期,计算实际氮肥施用量,并根据水稻生长和土壤状况补施微量元素[13]。
2.2.5 甘蔗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到昆士兰州北部长达2 000km的狭长地带是甘蔗产区,该地区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非常适宜甘蔗生长[14]。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甘蔗产业氮肥施用量达114kg/hm2(以硫酸铵为主);60-70年代增长至320kg/hm2(以硫酸铵为主);80-90年代,氮肥施用量再次翻番,高达600kg/hm2(以单质肥为主)[17];2000年后,我国甘蔗施肥量有所减少,但仍是澳大利亚的2倍以上,且氮肥利用率只有10%,远低于澳大利亚。
2000年后氮肥价格逐渐攀升而蔗糖价格日趋稳定,在综合考虑成本及环境等各项因素后,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甘蔗施氮量应控制在120~160kg/hm2。在政府的干预指导下,1997-2013年,澳大利亚甘蔗氮肥施用量持续减少,近4年基本稳定在170kg/hm2[16]。由于施氮量的减少,就需要提高氮肥利用率,目前,澳大利亚甘蔗氮肥利用效率在50%~60%。
在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甘蔗的氮肥施用量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为提高甘蔗产量,澳大利亚从20世纪40年代起不断增加氮肥施用量,从最初的60kg/hm2(尿素和硫酸铵)提高到70年代的160~180kg/hm2(复合肥),并在90年代初达到200kg/hm2的峰值(控/缓释肥、生物肥和有机复合肥等)[15]。
部分澳大利亚的农场也会通过一些决策模型来辅助计算并确定适宜的化肥施用量,如水稻施肥决策程序(Manage Rice),在确保目标产量水平的同时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这些模型已在澳大利亚使用多年,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与肥料施用相关的参数被纳入到模型中,以确保模型在肥料施用的各个方面得出的结果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维多利亚州第一产业部门的农场养分损失指数模型包括如下变量: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剖面、坡度、地形、地表径流、施肥时期和载畜量等。从变量的数量和类型可以看出,模型非常复杂。对以上变量进行赋值后输入模型中,可以得出当地的农场养分损失情况,农民可以与澳大利亚肥料服务协会培训的顾问合作,利用这些信息并结合各自农场的特性来确定最合适的肥料施用量与施用方法,使农场的肥料损失最小化,利用效率最大化[3]。
2.2.6 牧草 大部分奶牛牧场位于维多利亚州,其牛奶产量占澳大利亚的64%,澳大利亚奶牛场生产和牧草利用效率高,保持了其竞争力。适当和有效地使用氮肥等关键投入是维持以牧场为基础的乳品生产系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奶农使用氮肥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8%上升到2010年初的70%[15]。在此期间,氮肥施用强度同步增加,畜牧业所施用化肥量占澳大利亚化肥施用总量的25%~30%。由于澳大利亚牧草每年进行6~8次的收割,牧场的氮肥用量相对较高,牧场年平均氮肥用量约为200kg/hm2[18]。随着氮肥施用量的持续上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从生产力和利润的角度来考虑农场氮肥的施用量。此外,在其对环境影响的压力方面,畜牧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限制。
澳大利亚一直在努力开辟高科技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澳大利亚在农业新技术应用方面发展很快,包括遥感技术、农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生物技术。例如,澳大利亚研制的SATRAC系统(卫星追踪天线系统)由高密度的卫星跟踪天线和与之相匹配的图像加工系统构成,可以根据作物长势计算化肥需要量,以及监测作物及草场旱情等[1]。此外,澳大利亚目前有40%以上的水稻生产者使用由近红外组织提供的设备进行测试分析,该组织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施肥原则并提供给农户。近红外技术能够提供精确到平方米的有效信息,农户据此可以在田间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19]。
一体化教师凤毛麟角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一体化教师应运而生,随之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的职业等级证书,可以说达到双师型的要求。但是在职业教育学校几乎没有名副其实的一体化教师,教师基本没有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的背景和经历,真正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的一体化教师凤毛麟角。
在澳大利亚的农业带范围内,使用化肥最多的是西澳大利亚州,其次是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最少的是昆士兰州。2015年,西澳大利亚州共施用了29.5万t磷酸铵(占全国27%)和29.9万t的尿素(占全国20%)。西澳大利亚州主要出产谷物,包括高质量的大麦、小麦和燕麦等作物,这是西澳大利亚州氮肥施用量大的主要原因[4]。
现在,许多农业科学家正在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该技术。但澳大利亚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户还很少,2010年,仅有24%的农户使用该施肥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精准农业发展迅速且成果显著。精准农业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监测技术和无线传感等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农作物长势以及天气等进行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报,可以收集更多有关投入和产出的详细信息,并配合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目前,澳大利亚有30%以上的农民可以在农场范围内实现精准耕作和精准施肥施药,极大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肥料投入成本并提高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长期利益[20]。
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的增长,对澳大利亚的环境产生了影响。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地图集显示,澳大利亚河流等水体中的氮含量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因此,澳大利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化肥的销售受到州政府的监管,并严格按照《国家肥料描述和标签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和销售,要求化肥杂质不能超出最大允许浓度(MPC)。
通过拉伸试验获取材料的真实数据,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8所示。试验得到弹性模量E= 201.5 GPa,σy=355.7 MPa。
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在减少化肥用量和转变施肥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全国农用化肥用量有望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部分省份提前实现负增长;201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配方肥用量已占主要粮食作物用肥总量的50%以上,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面积600万hm2;全国有机肥施用面积近0.27亿hm2(4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320万hm2(4 800万亩)。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5.2%,比200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
在食品安全方面,澳大利亚针对农产品的镉污染问题,通过筛选制造化肥原材料来降低肥料中的镉。对工厂生产镉含量低的肥料被用于有高风险的环境以及易受镉污染的农业行业(如在沙质和酸性土壤上种植土豆和多叶蔬菜)进行有针对性的农艺指导,这些工作使澳大利亚农业镉投入减少了75%;在环境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投资推动长期可持续计划对环境敏感的大堡礁地区进行保育,其中主要措施包括减少养分、农药污染以及降低化肥排放水平。
Fertcare计划的重点是为化肥使用者,特别是在环境敏感地区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建议,最大程度地帮助其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该计划主要通过对澳大利亚肥料服务协会员工进行培训,向客户提供可能存在风险的建议,并增强如何降低风险的能力。培训分为3个等级,A级主要是对肥料产品的理解;B级是进行土壤和植物营养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C级涵盖关于环境的详细复杂知识,包括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澳大利亚肥料服务协会正在努力使100%的员工接受相关培训,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同时,根据最新的科研理论对培训内容和实践指南进行更新[21]。
关于草场施用肥料的问题,为降低奶牛场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提出最多的方法是对牧场进行良好的管理,以达到营养平衡。营养平衡在欧盟、美国和新西兰等已得到广泛采用,政府和乳制品行业对此兴趣浓厚,化肥价格上涨也引起政府和乳制品行业对营养平衡的进一步关注。同时加强大型饲养场的粪便无害化和清洁处理,使粪便能够还田被再次利用,减少了化学氮肥的施用。
澳大利亚在氮肥施用上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施肥模型、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精准农业等现代化的手段,有效减少了氮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我国目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和利用率低等问题,造成了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并威胁食品安全。从施肥制度、氮肥品种、施肥新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的使用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化肥过量投入也带来成本增加和环境压力。不合理的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式不仅导致作物体内有害物质含量的增加和产品品质降低,还会加剧土壤及其营养元素淋洗渗漏,从而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小麦种植几乎不施氮肥或很少施氮肥,施用量一直小于10kg/hm2,随着人们对土壤氮素缺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认识,2000年时,澳大利亚小麦施氮肥量为25kg/hm2[5-6],2006-2011年,澳大利亚小麦氮肥年平均施用量为29kg/hm2,平均产量达到了1.44t/hm2[7]。
2005年,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大利亚肥料公司和澳大利亚肥料服务协会共同发起Fertcare计划,该计划范围包括整个化肥供应链中有可能产生的有关环境、食品安全、职工健康和安全问题,目标是管控整个化肥供应链的风险和责任,并参与制定这些领域的公共政策。
5.2.1 研发新型氮肥 研发新型氮肥对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和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群等具有积极作用。在化肥使用结构上,提出“两优化”的技术路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优化肥料结构,加快推广缓释肥、水溶肥和生物肥等新型肥料。
思路剖析 本题对考生有极大的挑战性,不仅图形复杂,干扰因素众多,而且用前两个知识源求解,一时又难以找到求△EMN的各边长的突破点,是一道难度极大的中考题.但若依据正方形这一典型特征,建立如图7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解题思路就固定在求E、M、N三点的坐标上,十分简洁明了.
回到D城她进了这家服装厂,宣传科的人马上发现了麦小秋的聪慧,这个从广州混回来的女孩儿果然不同凡响,一双小狐狸眼转出的是一种精明,和她的精明聪慧搭配的还有她长相的出众。
5.2.2 氮肥深施技术 在氮肥具体施用技术上,可采用深施技术,包括稻田深施、无水层混施和旱地表施后灌水。深施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氨挥发,其效果取决于施氮肥后田面水(稻田)或土表(旱地)中存留的氮肥量。有研究表明,碳铵或尿素深施的增产效果比表施高2.7%~11.6%,氮肥利用率也可提高6.2%~12.8%;另一方面是优化氮肥施用时期,在不同时期氮肥施用量的分配上,应在保证作物前期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长前期的氮施用量,并将重点移到生长中期。
3.6 防腐:收割机经常日晒、雨淋、摩擦、碰撞,为防腐蚀要及时刷漆或喷漆。对切割器各处的调节螺栓及安全离合器爪等处涂机油或黄油防腐。
5.2.3 水肥综合管理技术 避免传统的先施肥再大水漫灌造成的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和水的利用率。
5.2.4 精准农业科学变量施肥技术 精准农业是利用GPS采样和通过遥感方式获取土壤养分数据和作物生长状况的信息,运用GIS做出农田空间属性的差异性图层,再根据变量施肥决策分析系统,结合作物生长模型和养分需求规律得到施肥决策,最后通过差分式全球定位系统和变量施肥控制技术实现精确施肥。此种模式实现了单位面积精准科学变量施肥,既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避免肥料的浪费,尽可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应用精准农业科学变量施肥技术,氮肥当季利用率可达60%。
射频信号既可用于传输能量,又可用于传输信息。因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颖的应用模型,即无线携能通信。其目的是用射频信号同时提供无线能量传输和无线信息传输。本文在分析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线能量接受机制和能量管理机制。
旅游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旅游网站数量是非常多的,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但是部分信息是无法实现共享的,导致对最新动态不了解,很难做出正确决策,成为重要阻力因素。网络世界是非常开放的,其中信息庞杂,没有经过专门筛选,有价值内容并不是很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对用户的帮助不是很大。旅游信息化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效果,要看实际中是否起到作用,这样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旅游信息化,游客可以在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更好地进行旅游。
从政策层面来说,为改善目前我国氮肥施用过量的现状,需调整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新型肥料生产,加大对新型肥料企业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新型肥料。
目前,《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防止化肥污染作出了相关规定。2014年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2015年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新增了对化肥污染的规定,农业生产经营者应该改进施肥方式,科学使用化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土壤污染防治法》和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完善了合理使用化肥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法律规定。同时,积极推动《肥料管理条例》立法,建立健全肥料管理制度体系。
要改变滥用化肥的问题,还需要农业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转变施肥观念。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等项目实施,加大新肥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实施“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开展新型肥料田间效果试验示范,加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型肥料的认知程度,引导其科学使用新型肥料。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对农民的培训及技术指导,特别是通过示范田,展示新型肥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效果,避免盲目施肥、过量施肥、施肥不足和偏施肥料,自觉转变施肥观念,并付诸行动。
传统上,开发智能系统的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的问题求解技术,这里的关键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神经网路是用结构的复杂性而不是规则的复杂性来克服其处理问题的复杂性。让人工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变得前所未有地强大的,正是其网络性而不是有关神经元的设想——因为神经元本身不管怎样复杂仍然是一个经典的输入输出系统。尽管如此,还是应该牢记一点,那就是神经网络主要是用来解决模式识别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