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庆 黄春 赵燕妮 陈文俊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在世界呈现大范围流行趋势,成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以2 型糖尿病为主,并发症是该疾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妊娠期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够显著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HBV 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或胰岛素抵抗相关[1]。有研究显示HBV 可引发患者出现继发性肾脏损伤,发病率高达23%~65%,表现为肾小球膜细胞增多和基质增加[2]。维生素D(Vitamin D,VD)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效应[3],因此本研究探讨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对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就诊的30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男168 例,女132 例,年龄23~70 岁,平均年龄(53.46±19.71)岁。其中血清维生素D 水平<50 nmol/L 为缺乏,有64 例;血清维生素D 水平50~75 nmol/L 为不足,有198 例;血清维生素D 水平75~150 nmol/L 为正常,有38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 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由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引发的肾脏或者视网膜病变;②丙型肝炎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③肝肾、心脑等功能严重障碍;④恶性肿瘤或使用维生素D 补充治疗的患者;⑤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0 mg/24 h 或GFR<45 ml/(min·1.73 m2)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根据结果判断是否有视网膜病变;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 型检测HbA1c、AST、TC、HDL-C、Cr、Ca 水平。根据血清Cr 水平计算GFR,取清晨空腹尿液样本,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患者UAER 连续2 次>30 mg/24 h 则认为存在糖尿病肾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分析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所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维生素D 正常患者病程、HbA1c、AST、TC、HDL-C、Cr、Ca 水平分别为(6.91±3.28)年、(8.36±2.51)%、(39.82±13.72)U/L、(4.26±1.81)mmol/L、(1.31±0.29)mmol/L、(61.35±12.93)μmol/L、(2.36±0.18)mmol/L;维生素D 不足患者病程、HbA1c、AST、TC、HDL-C、Cr、Ca水平分别为(8.96±4.72)年、(9.37±2.39)%、(48.20±18.83)U/L、(4.87±1.28)mmol/L、(1.09±0.45)mmol/L、(67.48±11.03)μmol/L、(2.21±0.21)mmol/L;维生素D缺乏患者病程、HbA1c、AST、TC、HDL-C、Cr、Ca水平分别为(9.66±4.89)年、(9.41±2.13)%、(47.53±16.85)U/L、(4.85±1.39)mmol/L、(1.18±0.37)mmol/L、(69.40±13.56)μmol/L、(2.17±0.23)mmol/L。维 生 素D正常患者病程短于维生素D 不足、维生素D 缺乏患者,HbA1c、AST、TC 和Cr 水平均低于维生素D 不足、维生素D 缺乏患者,HDL-C、Ca 水平高于维生素D 不足、维生素D 缺乏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比较 维生素D 正常、维生素D 不足、维生素D 缺乏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病程、HbA1c、Cr 均为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病程、HbA1c、TC 均为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s)
表1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s)
注:三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 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95%,且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关于2 型糖尿病患者于维生素D 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选择的阈值不同,微血管病变与维生素D 水平关系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 水平正常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低于血清维生素D 水平缺乏或者不足患者(P<0.05),提示维生素D 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
维生素D 是经肝脏合成的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 活性形式可抑制炎症因子合成,改善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缓解肾脏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4]。本研究显示,病程和HbA1c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的患者病程相对更长,HbA1c 水平更高;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的患者的AST、TC 和Cr 水平升高,HDL-C 和Ca 水平降低,可能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物质代谢紊乱或肾脏及肝脏的功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 水平低于对照组,肝功能降低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下降相关,维生素D 水平高有利于丙肝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抗病毒疗效优于低维生素D 水平患者[5]。本研究对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与相关实验指标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均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有关,即维生素D 水平越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大。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Cr 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肾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而TC 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增加相关,具体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此发现对于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临床指导意义,可针对高风险人群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或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维生素D、病程、HbA1c、Cr 均为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维生素D、病程、HbA1c、TC 均为2 型糖尿病合并乙肝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对维生素D 水平监测有利于发现高危人群,在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