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04-16 05:38唐章蔚
林区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文献领域

王 月,唐章蔚

(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课堂评价是以学生表现为评价对象, 教师和学生运用评价工具收集、分析、解释和反馈学生课堂学习信息, 旨在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系统过程[1]。中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要做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课堂评价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掌握其发展的现状和脉络有助于更好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关于该研究的总体分析相对较少,缺乏对研究现状的系统性梳理。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客观生成知识图谱,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揭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研究主体等情况,总结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热点主题。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以期掌握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现状,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在高级检索中以主题词“信息技术”并含“课堂评价”或者“课程评价”进行初步数据检索。期限为2002—2020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8月11日,共检索到236份相关文献。去除重复文献,且会议综述、会议通知、采访、广告、征文等非学术性文件被删除,搜索、筛选、整理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18篇,确定为有效数据。

(二)研究方法

词频分析是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它通过对某一特定时期内发表的某一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的频率和频率的变化趋势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2]。文献计量学是一门能够分析文献的分布状况、数量关系、变化特征和规律的学科,主要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基础[3]。近些年来文献计量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断涌现,其中也包括教育的研究领域[4]。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研究,首先采用词频分析和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解释和深入的主题分析,探究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

(三)分析工具

本文研究工具为Cite Space V软件。Cite Space V是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可视化信息分析工具,此软件专门用于学术文献的分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探测和分析各个学科研究的动态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不同研究前沿之间存在的关系[5]。可视化工具能够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现高频关键词的分布及领域走向, 从而揭示本研究主题的外表特征, 软件中图谱的数据也为科学、客观地分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年度发文量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进行分析,可以掌握该领域过去的研究历史并且揭示其发展轨迹和趋势。图1展现了2002—2012年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因此发文量在这一年达到最高峰且关注度和热度在此间也不断上升, 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12—2014年文献数量下降,这表明此研究出现暂时的停滞不前;2014—2016年文献数量再次逐渐升高,2016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版,因此这一年此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且文献数量仅次于2012年;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热度呈下降趋势,其中2019年的文献数量下降至10篇,与2010年发文数量相当。总体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关注度较少且具有不稳定性,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更不利于对中小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界应该逐步重视此研究的发展,不断反思并且总结经验,为将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的不断前进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作者分析

每个研究领域科研团队的合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领域成果的推广和研究质量[6]。为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的合作程度,利用citespace生成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图谱(见图2),图谱中字体越大代表该作者在此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量越多,其中只有魏雄鹰等6人发文量大于1篇,可见该领域缺少高产作者,整体作者发文量依然不容乐观。进一步分析图2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合作性,但大多是两个学者之间合作的单线连接,很少形成多位作者合作的网络结构,甚至很多节点是孤立存在的,说明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的固定科研群体较少,缺少合作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此研究的发展。

(三)机构分析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领域的高产机构以及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我国该领域研究的主体力量,促进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由图3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师范类高校和中小学,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宁国中学以及张家港市兆丰学校发文较多,进一步分析此图可以发现,该领域中部分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主要是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多次与其他机构合作,对促进该领域的科研力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机构之间不存在共现关系,表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仍处于发展之中,该领域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分布广泛和联系紧密的科研力量。

(四)研究内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精确阐释和高度概括,能够体现文献的研究价值和方向,因此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动态趋势[7]。利用citespace生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图谱(见图4),图谱中不同关键词的节点大小不同,节点越大代表此关键词频次越高。表1以表格的形式排列出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其中包含关键词出现的年份和关键词的频次。 结合表1可以看出,首先信息技术的频次最高,其次是教学评价、信息技术课堂、课堂评价等。进一步分析发现,2010年以后开始出现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效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关键词,表明该领域逐渐重视研究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但关键词频次较低,文献数量不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仍处于发展中。结合关键词所在文献的相关内容,我国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评价模式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实践与应用研究三个主题。

表1 关键词

1.评价模式研究

新课标课堂评价的提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使得学界普遍认识到传统课堂评价模式的不足,我国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模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过分追求评价对学生起到的鉴定和选拔作用,这种评价并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学习、诊断效果和监控过程的作用,因此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构建新的课堂评价模式。例如,生态课堂视角下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课堂积分制评价模式等。新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课堂评价的后续研究,新的评价模型主要强调评价主体由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评价功能由等级划分向诊断激励转变,评价类型由知识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评价方法由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转变。然而新的评价模型往往过于理论化,很少考虑实际情况,对评价模式的有效性缺少验证,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模式仍欠缺、不够完善,在现有基础上仍然需要不断地研究设计,把理论模式付诸实践,更好地改善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评价的现状,让课堂评价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有效性。

2.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指的是为特定的研究目的,由若干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指标构成的指标组,由各个评价指标项、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组成的有机体[8]。课堂评价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教师课程的讲解都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构建一套更具科学性且合乎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有效地实施课堂评价提供基本保障[9]。因此,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该研究主要是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现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为蓝本,从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思考评价指标的划分,最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完成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的课堂评价研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被一级评价指标比较全面地涵盖,但是在更加具体的二级或者三级评价指标以及指标内涵的描述方面仍有所欠缺,还存在较多的改进空间[10]。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大部分指标只通过了专家群的检验,是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实用性和普遍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

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不同评价理念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如李志河在其论文《发展性评价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针对应用后的效果提出了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刘立群在其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实践》中强调了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对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为学生制定学习策略,并在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但目前的大部分评价实践应用研究的研究周期不长,仅有一个学期,并且研究范围较小,学生的数量有限,多数研究只对某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试验,对其他年级的学生并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一般规律并不准确,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分析、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及研究内容分析而得出结论。第一,该研究多年来在发文量上总体呈波浪式增长趋势,2012年和2016年的发文量出现高峰值,2016年以后发文量逐渐下滑。第二,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团队正在形成中,这些团队间的合作多是校友、师生、高校及中小学间的合作,研究领域也都基本一致,因此还需要加强不同学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三,研究的主要机构是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和师范类高校。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呈现的网络合作图谱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机构之间没有形成系统的合作模式,合作规模较小,因此需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联系,改善分散的合作状态,增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第四,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包括“评价模型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实践应用研究”,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数量最多,并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领域的研究重点也随着时间推进而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文献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