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岽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要求“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并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共同推进问题聚焦到多重主体、平台阵地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作为党中央最新颁发的最权威文件,《意见》提出的“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战略性和现实针对性非常强。本文拟对《意见》关于“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科学内涵及其相关问题谈几点理解和认知。
《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强调要“共同构建”和“协同推进”,目标是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党治国理政的新经验和新要求,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新时代,构建共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优势与宝贵经验。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项事业长期相伴相生。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认为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在整个国家建设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1]因此,各个部门都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2]。要努力形成党委高度重视,各级干部齐抓共管,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这一要求内在地蕴含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性思维。江泽民同志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精辟阐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4],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高度理解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去开展,不能搞一刀切”[5]。胡锦涛同志还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2004年“16号文件”的颁发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共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结果,也是对百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优势和成功经验的继承发扬。新时代着力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对这一“生命线”价值的坚守,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
其次,有助于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始终是伴随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良好机遇。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尚有相当距离,加之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6],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而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既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生命力之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已有经验并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7]当前,我国总的发展形势很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党要进一步团结带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新时代构建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对我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最后,有助于有效突破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短板和局限。思想政治工作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理论上应当人人参与,在不同领域有不同侧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结合本单位特点和工作实际,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实际工作和研究方向,分时间、分阶段、分类别推广不同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应用转化,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实现,这一做法正聚焦了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问题。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各个地区许多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但是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个别单位和个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全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业已形成,但实际落实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协同不足、力量分散等问题。有的工作“浮于表面”,只停留在“会议层面”,还有的因执行力度有限,要么是“表面卖力”,要么是“蜻蜓点水”,实际收效欠佳。因此,调动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建设,有利于形成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通过积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创新发展机制,确保各单位全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建设,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达到最优。
“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也并非新近的提法。在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上很早便有相似的说法,比如“大政工”“大思政”等。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中按语句检索“大政工”,显示1990年就有此提法。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则在2001年第一次出现,但彼时并非一个特定概念。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宣传”的理念,强调“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8]。这实际上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体现。
尽管以前不常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提法,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整体建设思路实际上是有共识的,实践中也是一以贯之的。所有教育学的理论和育人实践都认同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联动的重要性。顶层设计理念和全社会多方力量、各种资源共同支持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已是共识。过去人们有这个意识和理念,但没有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这样一个特定的术语来概括。应该说,在概念的使用上,此次《意见》使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一个创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文件中使用的概念,其权威性和公认度无疑是最高的,这也意味着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已上升到国家整体观念与实践部署阶段。一定意义上,《意见》的提法是“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共同推进”的措辞意味着这一“大格局”的构建正当其时,是正在进行时而非过去完成时,是多方联动的合力而非孤军奋战的分力,是长时态而非短时态的。这既是全党全社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期待”,也是破解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瓶颈迫切需要的战略决策部署。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科学内涵?一般地讲,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指在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基础上形成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新格局,从而结束学校、家庭、社区、企业以及军队等领域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协同联动相对不够、资源互补不充分的困境,使之实现全面系统化,即统一部署、有序实施以及科学考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阶段之间的同频共振和有效衔接,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合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强调形成“大格局”,有以下几点鲜明特点。
第一,突出的时代性。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成为主要趋势和突出特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彰显,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所未有的新境遇。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由为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为赓续党和国家千秋伟业培育时代新人、为续写社会主义发展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进程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9]。这一论断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和使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在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环境和任务使命,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第二,敏锐的政治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突出政治优势,政治性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根本要求,也是其基本特性。《意见》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是对新时代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政治性要求,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始终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正确方向前进。
第三,鲜明的人民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为了人、服务人、发展人的工作。推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全体人民不断地构筑、适应与激活他律与自律、他教与自教、自爱与互爱的良好社会生态的过程,体现着人民群众合理的历史选择性。当今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一种“善局”“活局”而不是“困局”,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整个社会关系稳定有序的状态。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内蕴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理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直接表达,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走向。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既符合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整体建设的要求,也符合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期盼、满足人民意愿。
第四,精准的针对性。《意见》要求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突出了党委统一领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指明了不同组织机构的角色与职责,抓住了构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最关键的部分,即在体制和机制上做好了顶层设计,精准把握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同时,围绕“大格局”的生成,《意见》具体明确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平台、阵地、设施、考评等方面的要求,实践中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第五,协同的系统性。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主体、对象、载体、内容、环境等要素,各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意见》从领导体制机制、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提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全局性要求,切中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社会整体合力的方向性、基础性问题。“大格局”从横向分工、纵向管理两个维度走向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网络化和资源汇聚化,能够有效解决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协同性不足的问题。
从理论依据上看,“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提出,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内生要求,也是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本质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包含面向人的工作、成就人的工作和示范人的工作三个内在联系的部分。面向人的工作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成就人的工作指向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示范人的工作揭示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10]。
其一,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生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发展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同步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面向人、成就人和示范人的系统,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其他系统相适应地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层面中所蕴涵的不同价值与功能的体现,如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能,等等。人是生产力中最为积极和最为活跃的因素,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是由人来决定的,进一步说,是由人的实践力量,即生产力决定的。而人的实践力量又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或精神动力决定的。由此,某种程度上,社会的发展进步力量必不可少地可以推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力量,即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整合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个体自由性意志形成社会共同性意志,进而不间断地彰显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特有的价值。这种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实现本身也在通过人,继而通过社会促成社会结构的有序化、现代化,促成社会多元力量的同向化,最终促成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社会发展及社会结构的稳定客观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也客观地需要来自社会系统力量或资源的支持。
其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自然特性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广泛性、交互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宏观上讲,人民群众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体现为主客体二者的统一。于是,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一个人都必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每一个人经由个人努力或职责所予都有可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每一个不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必定都是影响其他人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毫无疑问,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承担者,或者说是个体承担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也都有可能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生态系统。从这一点上讲,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应是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逻辑必然。思想政治工作更像是社会文明的“提速器”,正在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其三,思想政治工作长期累积的智慧与实践能力使得大格局生成具有充分可能。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某种意义上是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发展的产物,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智慧和共识的体现,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层次的体现,表明人们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也认识到了其意义。应该说,新时代的今天,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在技术、思想、政策与体制机制等方面已具备诸多现实条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其提供了实践智慧,全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其创造了技术条件。例如,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加快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逐步走向扁平化,管理层级的相应减少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资源整合的效率,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回流与分享,有利于建设反应灵敏、务实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总之,今天人们社会化生存日益形成的诸多认知和经验等,已为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提供了发展动力。
当然,我们要考虑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也历史地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今天已有所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党治国理政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形成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源整合,让全社会共同关心与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于新形势,实现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总体目标,必须顺应时代变化,打破思想政治工作不同部门层级间的壁垒,推动优质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共享共建,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平等、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分层次有步骤全方位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新时代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工作,需要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众人拾柴”的生动局面。但是“大格局”不是简单做“拼盘”和“大水漫灌”,也不是“一哄而起”和“一拥而上”,而要讲策略、讲战术,抓住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做到精准定位。因此,致力形成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必须抓住关键问题。
一是精准定位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质量,必须扫盲区、攻死角、补短板、扬优势。从实际来看,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缺乏全社会层面的协同联动。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协同推进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以往忽略的“盲区”,突破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死角”,补齐广泛参与各方落实的“短板”,使得全党全社会都自觉融入“大政工”的氛围与行动中。同时,在网络深植于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还迫切需要线上线下有机融通,守好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要重点关注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媒体平台,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询、交流服务平台,利用好网络技术手段,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促进工作方式变革,助力“大政工”格局形成。以高校为例,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好新媒体,并非只是‘跟风’开通几个新媒体平台,关键是要有互联网思维,真正从思想上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1]。既把握全局又重点突破,在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及时反馈,展示阶段成果、分析当前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严格执行“定制—宣传—反馈”的管理模式,避免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纰漏。
二是聚焦顶层性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要有相应政策性、约束性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只有从组织领导和管理运行层面建立完善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内生驱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现,要求责任主体明确、权责清晰、实践路径可行,并且时间上有实时性长期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从顶层设计上予以保障是不可能的。因此,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方式,对于聚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和力量起着关键作用。
三是立足“四位一体”,积极推进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统一整合及协同应用。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协同联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汇聚更多的资源,并且使各种资源协同发力。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先进的“大政工”格局理念为指导,明确工作方向,确立根本目标,指导各方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展开。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设施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与优质环境,因此要建设好各类公共文化性场馆。实施公益宣传平台传播工程,建设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家庭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起始环境,通过良好的家风家教,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学校要落实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其他各类课程的协同作用,落实学校“十育人”体系,构建高校政工大格局。就高等学校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构建,“需要把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的思想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导的理论主线、以意识和能力提升为主体的行动主线三条主线,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建设、统一思想与精准建设、科学分工与协同建设等关系”[12]。所有政策性的调整都应聚焦到促进“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上来。
四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布局和建设,最大限度激活全体人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或思想政治工作意愿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公民意识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要“排什么兵”“布什么阵”,这是前提问题。要建设好骨干、兼职和志愿服务三支队伍,骨干带头、兼职优化、志愿补充,三者合力助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细。只有不同类别和不同工作性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合力,才能满足和适应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保障和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要优化工作队伍,以专业化队伍的模块化组合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需求,更好激发政工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和责任。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培、管、用的制度,发挥好各级各类各方面的成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中的不同作用。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人员较为复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思想状况参差不齐,在其选拔、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将政策要求的变化、自身情况的需要贯穿其中,严格规范准入机制,根据不同队伍的工作特点,吸纳相关人员,并聚焦其职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统一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推进要求的适配性。
五是突出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的“指挥棒”“牵引绳”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确立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难以形成,一定意义上与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单一且时常抽象化和形式化有关系,评价时材料很厚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也容易带来说与做的“两张皮”问题。要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各个部门综合考核评价中,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变成“硬约束”。要丰富考核办法和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需要、期望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坚持长效常态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包括指标考核、日常巡查、专项测评等考评,融合深化责任意识,布下点面俱足的“棋盘阵”,保证事事开展有回音,建议反馈有行动,思想聚焦有实效。此外,要深化加强各级各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考核是落实的手段,必须使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从而强化责任意识,主动自觉地落实各项工作。
结语: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强调的是共时态参与的合力,是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战略性优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要求我们在更高的站位上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义。此次《意见》中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是最后一条,是整个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也正因此其具有相当明确的政策支撑力,各地各部门全社会应当充满信心、自觉联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相应要求,让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