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占民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尤其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善于、乐于向历史学习,是我党一贯重视和倡导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在建党百年之际,考察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地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意义进行探析,从而揭示其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源自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重要地位和特点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一方面,青年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青年是革命先锋和桥梁。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3]。“先锋”“桥梁”“生力军”等名词,是青年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代名词,彰显了青年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青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用“扣扣子”来比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一再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而且“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6]。显然,从教育对象看,青年的特点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用“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灵魂”“精神支柱”“精神上的钙”等来比喻理想信念,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重要性。纵观党的百年历史,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引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撑。在革命战争时代,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7]。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8]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显然,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建立在对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和青年的重要性认识基础之上,“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同理,青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也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从教育内容看,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也是青年大学生精神上的“钙”,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一百年来,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总是与青年的信仰、立场紧密结合在一起。青年信仰什么、青年捍卫什么、青年坚持什么,决定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进行了百年奋斗。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点,能否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关键还在于青年一代能否接续奋斗,能否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2]。因此,只有对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坚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显然,从教育意义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青年能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从根本上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总之,中国共产党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事关青年本身的健康发展,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课题,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根据党史分期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通过对每一段历史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进行回顾和总结,才能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起步与探索阶段。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于我们党的革命斗争实践需要,“其宗旨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13],培养具有革命意识的青年,反映我们党的革命意志。需要指出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工人、农民、军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1.教育内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基于对中国革命特点和青年在革命中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教育方针。1921 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提出了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宣传共产主义。同年,《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也提出了我们“尽力促使这些学校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14]的工作要求,旨在通过共产主义教育,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革命觉悟,让“青年学生明白我们所主张的革命主义是什么”[15]。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了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革命青年的重要性,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每一具体环境的认识来教育青年群众”[16]。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强调了共产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17]。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的宣传。
2.教育方式:以党报党刊、学校、青年团教育为主
这一历史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通过党领导下创立的党报党刊、青年团、学校进行的。第一,突出党报党刊的引导教育。革命报刊是党的“喉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报刊的建设工作,建党后在原有刊物的基础上又陆续创办了《向导》《中国青年》《前锋》等党报党刊,以此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主张。第二,学校教育是重要形式。党领导下成立的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通过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史等思政课程,对青年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第三,党的组织以及党的青年团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织。1923 年团二大就明确提出:“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18]的工作要求,青年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反帝反封建意识的“革命青年”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共产主义和革命教育,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培养具有反帝反封建意识的革命青年。1922 年团一大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就明确提出了其主要任务是“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19],启发青年的阶级觉悟和增强斗争能力,养成青年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1927 年,党的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对青年进行革命理论与共产主义教育的方针,提出了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青年群众参加党领导的一切政治争斗”[20]。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培养革命青年的重要性,加快了培养革命青年的步伐,尤其是加快了对农村青年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农村青年积极与传统封建礼教做彻底的斗争和决裂,启发青年的革命思想。到了延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继续丰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服务于革命的专业知识人才。
在这一时期,在党报党刊的引导下,在苏区、解放区学校的系统教育下,在党组织及其先锋组织青年团的培育下,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成为革命的先锋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并不断取得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历史步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21],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教育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毛泽东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在内容方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学习号召,“提倡和鼓励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22]。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高校通过开设《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广大青年,肃清和批判广大青年思想中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二是更加突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刘少奇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一切党校和训练班,必须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作为基本教材”[23]的工作要求,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指导青年的实践先河。此外,这一时期还突出了我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教育内容。
2.教育方式:建构了以理论学习、宣传报道、示范引领为主的教育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社会运动的结合。第一,理论学习是主要形式。这一时期高校逐步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流的新教育,构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路径,按照理论能力的发展程度,实行了学习政治常识、学习理论常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著作的三级学习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学习,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第二,党的宣传载体是重要渠道。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专门提出了“必须改善《人民日报》、《学习》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使他们成为帮助党和青年团以及广大人民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机关”[24]的工作要求,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切实发挥党的报纸、刊物、出版物的重要作用。第三,弘扬精神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如,这一时期,大力弘扬“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等伟大精神,宣传雷锋、王进喜等先进人物,对于培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3.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明确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党和国家政策的系统学习,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知,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和觉悟。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其主要目的乃是逐步地建立革命的人生观”[25]的教育目标。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教育方针,他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6]。简明说,“又红又专”,就是毛泽东同志人才思想的中心内容,也是这一时期培养青年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历史时期,党通过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流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于党的这一任务,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7]的工作要求,旨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指的是青年学生。
1.教育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一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实践中,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及时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现了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要求,以此来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突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及时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引导青年。高校先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之后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2008 年把这一课程再度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增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凸显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方面的时代性。此外,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还突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基本路线”等内容。
2.教育方式:重构了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现代教育模式
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迎来新局面,重构了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第一,确立了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从这一时期开始,党中央不断强调思政课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28],思政课的地位开始凸显,并被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为了思政课建设的需要、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支撑和学科支撑,党中央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建设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学科支撑。第二,创新教育路径。团中央于2007 年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结合起来,创新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和方式。第三,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建构了一个全社会共同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新体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29]。此外,在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3.教育目标:“四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教育好青年一代,把青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30]。1985 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上,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1]的社会主义新人目标。可以说,“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同志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其中,邓小平同志最强调的是有理想。1989 年10 月,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他指出:“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32]。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3]的培养目标。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的教育目标。“四有新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党在这一历史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能接续党的事业、发展党的事业的时代新人。
在这一历史时期,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开启了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就是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4]。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使命和方向,以培养时代需要的、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起来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为目标。
1.教育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方面更加突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时代主题。第一,突出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部明确要求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三进”工作,强调要“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5],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青年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始终保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第二,突出中国梦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36]。第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扎牢植正”[37]。此外,新时代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突出了“四史”教育的内容。
2.教育方式:建构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进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方式上更加多元,既凸显了思政课的关键课程定位,又创新和完善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建构和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和氛围。第一,思政课是关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8],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开好、建好思政课。第二,“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实现了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合力。做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9],形成了课程合力。第三,“三全”育人体系的建构,丰富和完善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形成了一个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工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思政工作者同向同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和育人合力。第四,党的主题教育活动也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实践中教育了广大青年。
3.教育目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培养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党和国家发展事业负责的战略高度,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后就“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发表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0]。同时,在这次会议上,他进一步指明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1]。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者为己任,这关系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要始终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以清晰地认识。
新时代,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在方式上更加趋于多样化、完善化、制度化,创新和完善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与路径。从教育效果来看,青年一代正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纵观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保证,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培养人才是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是重要内容,实现思政课与其他教育方式的融合互动、建构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是重要途径,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2]。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时代特征,构建和完善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健康发展。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既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宣传和学习,也根据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突出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增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在方式上,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建构了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在革命战争年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发挥党报党刊、青年团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注重构建思政课课程体系,强调媒体宣传、先进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总之,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实践告诉我们,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重大进步的根本保证,这既是我们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因此,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牢牢掌握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任何时期都动摇不得。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必须要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史看,尽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但是教育目标一直都很明确,就是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时代需要的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永葆活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革命需要,我们致力于培养“革命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建设需要,我们提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的目标;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提出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这一根本性问题。总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者为己任,这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使命。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进行信仰信念信心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教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一代,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43]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重要内容,做到了与时俱进地推进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青年头脑,体现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增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进步性和实效性。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进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及时做到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这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性的经验总结。显然,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和进步性,“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44],这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百年历史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45],指明了思政课在解决青年理想信念问题中的核心课程定位,突出了思政课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引领作用。正是基于对思政课核心课程的定位,思政课教师成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和关键力量。然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重视思政课主渠道、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等教育方式的特殊意义,坚持把课堂教学的理论讲解、媒体宣传的主流引导、校园文化的潜移教化、学工部门的服务关爱、社会实践的感知深化融合起来,实现思政课与其他教育方式的融合互动。与此同时,做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集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做到教育师资队伍同向同行,发挥教师合力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46]因此,做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要实现思政课教师与广大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队伍的教师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团党委等部门的部门合力,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青年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一方面,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47]。另一方面,青年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结合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一方面,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教育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48],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青年的担当作为,书写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