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延强,胡卫军
(吉林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考古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我们党在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奋斗历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关键因素,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与实现,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与不同时代的乡村发展诉求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面对“乡村振兴”这一全新的时代诉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引路的核心作用和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建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那么乡村振兴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任务。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必须处理好“终点”和“起点”的关系,找到“终点”和“起点”衔接的关键点,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点,是“起点”平稳转型到“终点”的重要抓手,更是“终点”顺利“到站”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肩负起政治引领、服务基层、组织凝聚和社会治理等职责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政治引领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传导功能。即将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传导给基层群众,使基层群众熟知相关政策。二是政治监督功能。即通过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履行政治监督的责任,防止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无视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行为的出现;切实把是否能够做到对党忠诚、遵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政治领导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服务群众的过程本身就是领导群众的过程。邓小平说过:“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3]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紧紧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使党组织潜移默化地深入群众,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群众的支持,使群众真正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扮演好群众“贴心人”的角色,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开展包户帮扶、逐户走访,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服务功能,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服务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4]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群众的组织体系的重要节点,在党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沟通互动或者资源交换中发挥着纽带和凝聚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层面,内部凝聚功能指的是党组织对班子成员及党员的凝聚,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到第一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对农村重要事项的有效领导。外部凝聚功能主要是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是指群众对党组织成员形成压力感和危机感,从而催生党组织的集体责任感和团结意识。党组织通过获得民众的认同,实现利益的整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是党战斗力提升的基础力量。基层治理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当前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论断[5],这不仅是对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为未来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6]。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其治理功能的提高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社会边缘化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市场经济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实现,造成基层党组织的运行面临困难。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伴随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加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亟待提升。一是部分基层党委职责“虚化”。部分基层党委的“四个意识”不强,主体责任履职不到位,存在“压力传递”现象,很多工作都停留在乡镇一级,农村基层党支部层面没有得到有效的责任落实。二是部分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有些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干部的关注度不够,有些党支部一年中开会的次数很少,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有些党员的思想陈旧,在群众中没有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威信度不高。三是群众主体“缺位”。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的问题一旦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和解决,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将会延续“缺位状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功能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撑,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如果农民在这场“战役”中“集体失语”,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基层党组织在传达上级政策、组织村民自治、开展生产中显得力不从心,其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发挥。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让第一书记做“主心骨”,村总支书记做“领头雁”,带领村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然而,从目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看,党组织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很难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一是基层党员发展困难。乡村的发展和振兴离不开党员干部,离不开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头振兴的作用。受到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农村基本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青壮年离开农村,农村的主要群体是老人、妇女、孩子和少部分中青年。从某种意义上看,老人和妇女的关系网络和经济基础薄弱,很难肩负起农村党建的主导任务。二是现有基层党员流动性大,作用发挥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流动党员的规模和数量都在逐步扩大,农村党员多要外出务工,因流动频繁不管是对流入地还是流出地,都缺乏强烈的归属感,甚至成了“失联党员”“口袋党员”,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不能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有效发挥。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偏大、能力较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固化,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有效领会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无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四是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降低。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和私利文化的流行,造成基层党组织认同和信任关系的弱化。基层党组织吸引力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功能。
村民自治是村民基层治理的一项民主制度,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村民自治作为一种乡村政治话语被赋予了农村基层政权巩固的责任,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高效地振兴乡村,必须具备整合乡村社会、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对农村原有的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加快了农村固有价值观的裂变。在物质状态上,农村开始由原来的紧凑式分布开始向松散式分布转变;在精神状态上,不少农民对传统秩序、伦理的认同感降低,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7]。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亲情和血缘为纽带的乡村情结逐步解体,部分农民的“公心”越来越淡化[8],进而对农村公共服务日趋冷淡。这就造成乡村振兴过程中村民主体责任的缺失,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
农村“空心化”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社会功能的弱化,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农村社会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动员力和政治影响力,实现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回归。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充分贯彻的主体,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为,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松散的状态,突出嵌入功能,提高组织凝聚力。一是强化党组织责任嵌入。要在乡村振兴中强化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落实任务和责任清单,强化基层党委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强化主体嵌入。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主体。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影响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凝聚力发挥受阻,因此,必须强化主体嵌入。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嵌入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各个环节,强化农村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要发挥政治领导、组织凝聚功能,对农村群众、农村经济社会组织进行组织和引导,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同时,真正走进群众当中,了解群众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所需所求,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发其参加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把基层党组织主流价值观嵌入农村价值体系中,构建彼此的关联性。基层党员个人应主动嵌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并发挥党员个人的政治引领与模范带动作用,增强群众对党的价值体系的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凡是符合条件的组织、单位,都应该建立党组织。如果出现党员数量不够的情况,也应该与其他单位联合建立党组织,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9],让基层党组织处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二是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针对当前流动党员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流动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成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方面。可利用大数据构建流动党员信息库,了解流动党员的详细情况,鼓励流动党员共享互动,打造一支流动的先锋队。要鼓励流动党员反哺家乡,利用其在外学习的新知识、新思想来为家乡的发展献策献计。为优秀流动党员开辟“绿色”通道,将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力量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带领村民更好地振兴自己的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10]。三是积极引进农村外部人才。开拓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注重吸收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中的优秀党员,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制度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乡村。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要实现振兴、农村要实现改变,必须提高治理水平[11]。乡村有效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振兴推进的基础性工程。一是以党建为统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12]。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起来,在思想上、行动上为基层党员提供先进指导,促使党员提高执行力,带领村民推进乡村振兴;促使基层党组织提高凝聚力,为社会治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地保驾护航。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基层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热情,将党建的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机制发展的优势,提升农村治理的服务水平。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群众的智慧是我们潜在的宝藏,只有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保障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通道畅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治群防的作用。可通过广泛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等形式,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以智能化为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率。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在网上预约调解和云上服务,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基层社会的矛盾在第一时间被关注。一般而言,初期矛盾积怨较浅,原因简单,相对更容易得到解决。借助新媒体等网络技术,社会治理在新时代的调解方式更为多元化。四是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担负起政治责任,避免“驻村干部和上级组织拼命干,基层组织靠边站”的“组织不在场”现象。基层党组织要强化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实现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五是融合乡村各类治理资源。在乡村治理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整合各类主体和资源,深入挖掘乡贤力量、宗族资源等,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明确服务功能边界,培育服务意识,创造服务业绩。一是明确服务功能的边界。必须进一步理清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服务功能和政治引领功能之间的主次关系,党的基层组织要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就说明,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将政治引领功能作为主要的功能,将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基层功能,从而改进治理效能。二是培育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4]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强化执政为民的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处处当先锋、做表率。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主力队员”,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转变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15]基层党员干部要明确自己的公仆身份,把群众的利益放到工作“制高点”,以人民的支持和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杆,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用情用心把服务群众的事情做细做实。基层党支部要密切联系所辖群众,全面了解民意、民情,把群众的需求与党的决策机制融合起来,从而增强党政策在基层实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同向而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社会号召力就是围绕共同的政治目标和价值理念把各社会群体的力量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有效进行社会动员,是对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1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社会号召力至关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凝聚人才、组织党员、动员群众的使命和职责。一是积极动员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党的要求行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居民自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其他方面的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好助手”。二是积极引导群众。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群众结合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教育群众,把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规划和内容灌输给群众,在教育引导中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基层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最能够感受群众的所需所求。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得好,才能够让群众满意,才能够把群众团结到党的周围,让群众更加热爱党和国家。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群众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全面,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变化,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