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探析

2021-04-15 01:22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陈列藏品

黄 宇

(玉林市博物馆,广西 玉林 537000)

博物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教育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标,加强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和服务工作是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的需要。只有让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1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它是博物馆与社会公众进行有效联系的纽带,博物馆作为人们学习、娱乐和教育的实践场地,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博物馆的相关资料、陈列的藏品和社会资源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交流和品德教育,促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工作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和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向着多元化发展,博物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着,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1]。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博物馆,更好的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把博物馆和社会公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公众更好地对博物馆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和普及公众的目标。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作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整体工作变得任重而道远。收藏、研究和传播是博物馆的三大工作职能,博物馆的工作由藏品保管部门、陈列部门和社会教育宣传部门共同来完成,三者是互助、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一件藏品经由展览陈列部门进行展出,然后通过社会教育宣传部门进行教育宣传,三者紧密的连成一条通道,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将博物馆的各种信息进行扩散,从而发挥出博物馆展览的最大功效,促使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良好的提高,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

2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方法

2.1 制作宣传广告进行社会教育宣传

在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可以全面的利用广告的效应,可以请专业的广告设计团队对博物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设计,结合博物馆的自身特色,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广告,向社会公众介绍博物馆的信息,介绍稀有的藏品,然后借助广告的效应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可以在地铁、公交、汽车等交通工具外部、内部进行宣传广告的铺设,在显眼位置张贴关键的标语,在内部显示屏幕中滚动播放宣传视频资料。在公交站、地铁站等人员密集的地点进行宣传广告的铺设,采用显眼的标识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最终宣传到位的目标。博物馆可以利用博物馆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活动日进行宣传广告的制作,在突出纪念日的同时也达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的目的。也可以制作博物馆的相关宣传画册,向社会公众介绍博物馆的有关展览,展示比较珍贵的藏品,介绍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信息和社会宣传教育服务的相关信息,让社会公众对于博物馆本身和博物馆内的藏品的关注度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也从侧面扩大了博物馆的知名度[3]。还可以根据博物馆内展厅的不同藏品所蕴含的不同价值和信息的原因,结合一些宣传日的活动,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中的不同展厅,了解不同的藏品,在提升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宣传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藏品,在社会公众的交流中对博物馆本身以及博物馆藏品起到了广告的效应。

2.2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社会教育宣传

新闻媒体是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教育比较好的平台,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目前受众群体最大的新闻媒介,博物馆可以通过他达到最好的社会教育宣传目的,因此博物馆必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借助新闻媒体强大的平台和受众人群庞大的特点进行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从而不断地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比较传统的新闻媒体合作有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在这中间与电视台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博物馆可以与电视台共同打造博物馆的新形象,制作将博物馆的展览和各种藏品信息定时播报的节目,也可以制作专题栏目,结合博物馆的自身特点拍摄一些博物馆的比较常态化的节目,这样也可以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博物馆的相关宣传日和各种纪念日时,博物馆都应该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博物馆本身和博物馆的藏品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演绎故事的方式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讲解,让人们通过简单易懂的介绍可以详细的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底蕴,让社会公众对于博物馆和博物馆的藏品都有了新的认知,也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藏品的印象[4]。通过新闻媒体也可以对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详细系统地进行宣传,提高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

2.3 利用网络进行宣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比较传统的传播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代社会公众的需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也应该积极的结合现今信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应用正在逐步的占据着信息推广的重要位置,互联网络已将成为我国社会民众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移动的互联网塑造了新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博物馆应该充分地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可以建立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及时的发布博物馆的相关资讯和信息等消息,将博物馆的藏品通过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吸引社会民众的目光,从而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博物馆可以使用网络途径搭建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进行与网友的交谈互动节目,聘请专业的博物馆相关人员细心耐心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进行详细且简单易懂的讲解,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解答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加强了网民的互动交流,扩大博物馆的受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进行,也达到提高博物馆影响力的目的[5]。

3 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方法

3.1 陈列讲解

陈列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是开展服务工作,辅导观众参观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观众对博物馆内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和记忆。讲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讲解所产生的交流感和亲切感是其他无物质工具所达不到的,讲解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一场精美的讲解是可以让展品增加不一样的美妙光辉,让听到讲解的观众体会到陈列更深层的含义。讲解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有着不同的讲解方式。参观时间短的团体观众,博物馆的讲解员要高度概括介绍的主题思想、展览陈列的分层和主要内容,让观众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展览陈列藏品的主线内容,讲解突出重点,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也能得到最佳的参观效果。对于小批次的观众,博物馆的讲解员要采用比较平缓的语气,按顺序或者按重点对观众进行引导介绍,可以采用提问和探讨的方式方法对观众进行讲解,调动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在讲解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对于学校组织进行参观的中学生或者小学生观众,讲解员要提前学习和了解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课本上的相关文物知识进行介绍讲解,使得学生更好的明白理解讲解的内容,文物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印象得到有效的加深,从而体现博物馆教育宣传的特殊价值。在接待相关专家学者的观众时,讲解员可在参观的过程中与之进行交流和探讨,互助切磋,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下使得彼此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收获。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在陈列讲解方面要针对服务人群的不同合理地进行设计,不可以千人一面,要针对不同社会工作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让人们进行有效的博物馆参观[6]。

3.2 社区文化服务

博物馆的社区文化服务是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趋势。社区文化建设现在已经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扩大博物馆的功能,深入社区和特定的群体进行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让社区居民成为博物馆的主人,为社区教育服务是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很多的专题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以及生态博物馆发展都很快,社区公众逐渐将博物馆当作整个社区的事情,促使博物馆不仅仅是保存、展示文物或者保本的作用,它也逐渐成为社会变迁进步发展的工具。通过社区文化服务,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和服务工作深入到社会公众身边,让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发挥出社会教育宣传的功能。

3.3 做好旅游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博物馆是旅游观众比较重点的参观景点,它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让旅游观众可以更好地对当地的历史遗产、历史文物以及人文景观进行了解,所以做好博物馆的旅游服务工作也至关重要。博物馆要做好服务工作,就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地开拓工作的思路,与时代进步紧密相连,也不能松懈队伍的建设,接待旅游观众态度要热情大方,让旅游的观众不会对博物馆产生排斥,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做好参观的引导工作,进行多种语言的讲解,对待不同的旅游观众不搞忽视和偏见,切实的根据旅游参观群众的实际水平进行讲解,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服务计划,充分的考虑受众群体的知识储备。博物馆提供方便的服务设施,在博物馆内设置电视演播室、文物鉴定室、博物馆之友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让博物馆的服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博物馆内也要设置青少年活动的服务设施,吸引青少年来到博物馆,让他们在参观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祖先创造的社会文明。

4 总结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和服务工作对于博物馆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开展合理的博物馆服务工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水平和服务工作的能力,让博物馆可以更好的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陈列藏品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罗妍妍藏品欣赏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