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必晟
唐醉石(1886.05—1969.04),原名源邺,字李侯、蒲佣,号醉龙、醉农、韭园、醉石、醉石山农、印匠、休景斋,湖南长沙人。幼年随外祖父宦游杭州,及壮曾在北平、南京、重庆、温州、上海、武汉等地居住工作。善画,工书法,篆书得力于两周吉金及秦汉刻石,隶书融会诸碑之长,书风静穆古雅。精篆刻,印宗秦汉,旁涉砖瓦,受“西泠八家”影响颇深,为新浙派柱石。早年自辑有《醉石山农印稿》,选印近三百方,为六十岁前作品。曾任职于北洋政府国务院印铸局、故宫博物院、南京政府印铸局、湖北省文史研究馆等,是西泠印社创社社员、东湖印社创社社长,列名中国美术学院20世纪篆刻大师专著。其印作遗稿,经其子唐达聪整理出版者有《急就篇·唐醉石篆刻集》《唐醉石自用印印存》《醉翁印最》《醉石山农印稿残篇》等四种,另有《唐醉石治印选集》等印谱行世。
新中国成立前,唐醉石先生居停汉上最长的一段时间是1915年。这一年,他除了在8、9月份回到长沙过中秋,与同在长沙任职公干的王福庵先生相往还,小住月余外,其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汉上度过。在此期间,唐醉石先生至少创作了45枚印章,涉及10多个受印人,包括居汉期间的李锜、叶鸿翰、张仁芬、徐行可、金颂匋等汉上各界精英的交往。他们之间相互完成文字配篆、印面刻制、修整收拾、先后署款等工作,共同营造了不同寻常的汉上金石篆刻文化氛围,有很多在唐醉石日后的篆刻艺术生涯中继续保持着频繁的交往,有的甚至留存了唐醉石早年非常珍贵的精品力作。本文通过梳理其在1915年后的民国时期与汉上友人的金石篆刻交游,尝试找寻一个真实的唐醉石先生。
在1915年后的民国时期,唐醉石先生汉上别过,又先后在北平、南京分别度过了难得的十年,其后又辗转到重庆、温州、上海暂住,似乎和汉上短暂的一年光景画上了句号。
但是细细梳理,你会发现,唐醉石先生其实依旧和汉上的朋友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1915年:唐醉石的金石篆刻创作与交游》一文中曾经出现的汉上藏书家徐行可先生,在1947年,唐醉石先生时隔二十二年,又为其刻制了“奇孤甘挂汲古绠”印章。桂荪,即汉上藏书家张仁芬先生。在1923年,唐醉石先生为其刻制了“传家敦孝友”“古望怀清芬”两枚异形印章,据说这个内容是张氏家训。张星璧也是《1915年:唐醉石的金石篆刻创作与交游》一文中屡屡出现的人物,唐醉石先生在1915年之后也为其刻制了“麟生手拓金石印”“麟生审定”等等。可以想见,虽然唐醉石已经早早不在汉上居停,但他们在武汉结下的金石情谊,为他们日后继续保持联系提供了感情基础。
近期,唐醉石先生哲嗣唐庆年、唐大年最新编撰了《唐醉石书法篆刻》一书,刊布唐醉石先生印章2000余方,集前此《急就篇·唐醉石篆刻集》《唐醉石自用印印存》《醉翁印最》《醉石山农印稿残篇》《唐醉石治印选集》等重要印集资料之大成。再加上武汉博物馆等提供的新见唐醉石资料,均为充分再现唐醉石先生的汉上交游夯实了基础。
这些新来源资料经过与唐达聪先生详细编订的《年表》仔细比对,唐醉石在1915年后的民国时期与汉上友朋的交游信息遂被一一检出,得到43例,胪列成表。有确切纪年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前,没有确切纪年的按照受印人印章多寡列示其后,具体见表1。
表1 唐醉石先生在1915年后的民国时期与汉上友朋交游情况一览表
通过排列对照、细细梳理,可以发现唐醉石先生和汉上友朋交往中不曾注意到的几个特点:
一、即使唐家后人经过很多年多方收集整理,但仍然有不少唐印从未见录于已经公开出版的唐先生印谱中,也没有在唐达聪先生的详细编订的唐年表中加以反映,而且这些印章的受印人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汉上名望,如张仁芬、徐行可、张松樵、仵舜五等等。张仁芬、徐行可已在《1915年:唐醉石的金石篆刻创作与交游》一文中表述,此处主要谈谈张松樵和仵舜五二位先生的具体情况。
张松樵(朱)
关中仵氏考藏金石书画(朱)
味无味斋藏本(朱)
在武汉博物馆提供的唐印清单中,有一方寿山石“张松樵”的朱文印章,其侧署有“醉石”穷款,没有事由,也未纪年。张松樵何许人也?长居武汉的很多长者都知道,张松樵是民国时期汉上鼎鼎大名的资本家。张松樵(1870—1960),民族资本家,汉阳柏泉人,是近代著名工商业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的创办人,曾在石家庄、西安、重庆、成都等地设厂。张松樵终身俭朴,不羡浮华,不逐时尚。虽为富翁,仍布衫布履。他不置私用小轿车,不坐人力车,不涉足伎院、舞厅,以身作则,形成家风。他的儿子张沛霖在新中国成立后是武汉政协常委,一生保持乃父遗风,清苦自甘。孙子张方策是原子核物理博士、密歇根大学教授,在清华读书期间,衣履朴素,生活清淡,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富家后代。张松樵虽然生活俭朴,但为乡梓捐资办学、送诊施药却从不吝惜。他在故乡柏泉创办松荫小学,将汉口华安里的自有房产捐赠学校。他组织慈善会,资助汉口太和医院每年用一月时间派医疗队到柏泉,为群众送诊医药,防治疾病。1960年,张松樵因病在汉口与世长辞,终年90岁。
这个清单中还列有仵舜五先生的六方印章。仵舜五(?—1940),民族资本家,也在裕大华纺织厂曾经担任厂长,湖北夏口人。抗战爆发后,他随企业迁往重庆,不幸罹难于日军轰炸。据说,当时“裕大华纺织企业原厂长、渝厂筹备主任仵舜五在1940年12月12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该厂时,仵氏闻报就从坡下跑上办公室,手把电话机指挥员工,忽然发生脑充血症,当时气绝,死时右手还紧握着电话筒不放”。他好收藏,与王福庵、唐醉石等友善。这里列示出来唐为其刻制的三方印章“味无味斋藏本”“关中仵氏考藏金石书画”“舜五识砖”,都是武汉博物馆的藏品,特别是最后一方印章的边款中,还署有“舜五游渝,得汉砖甚富,属刻印钤拓之记。庚辰夏五月,醉石”的长款,列明事由,标注纪年,非常难得。在2014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第4565号拍品是一对印章,印文是“三年流落巴山道”“几时归去做闲人”,为唐醉石刻制的兽钮对章,边款署为“舜五兄得青田佳石于渝荒市,珠浦摘放翁句属醉石为之制印,庚辰夏四月”和“珠浦为舜五兄摘坡公句,属醉石治印,庚辰夏同客巴渝”。在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第4218号拍品是一方“玉龙凤阁”的印章,为唐醉石先生刻制的人物钮青田石仵舜五自用闲章,边款署为“舜五游渝市,得汉玉龙凤佩各一,因以名阁,属余为之治印,醉石”。上述两则拍卖信息,都详细列明了仵氏在1940年4、5月间抗战后方重庆的情况。它们和武汉市博物馆馆藏的“舜五识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作品,都是在重庆时期。仵舜五工余游渝,斩获金石砖瓦之宝,遂对同期在渝的唐先生提出请求,由唐具体刻制完成。
想来,仵先生应该属于非常热心收藏的民族资本家。结合他正是在该年年底罹难于日军轰炸,不觉黯然。张松樵的印章署穷款,而仵舜五的印章多署长款,唐醉石先生与二人的亲疏程度立判。同时,张、仵又同属一个单位的高层,或许张的印章就是通过仵介绍延请唐醉石亲手刻制的。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中曾经提及的民国时期汉上收藏界的代表张仁芬先生,在其家乡的后世乡梓熊仁强先生手中,至今存有一方“世模”的唐先生印印蜕,边款署为“辛卯人日,醉石作”。世模是张仁芬的长孙,辛卯人日是1951年春节的大年初七,这个时候离张仁芬去世已经13年,唐醉石先生还为其子孙辈治印,说明张仁芬及其家人一直和唐醉石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联系,而且就在1951年的春天,唐醉石离开上海,又重新卜居汉上了。
二、这个时间段,唐醉石先生为邹介治印20方,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应该是最多的。邹介(1889—?),字碧痕,湖北潜江人,居汉口,工画,善画花鸟及松等等。1930年,易均室先生在武汉编撰《艺甄》初集中,尝刊载有邹介专题。从上述列表中看到的唐醉石先生为其刻制的印章,有纪年的从1929年到1934年,正好涵盖了《艺甄》初集刊载邹介专题的时间段。同时,邹可能还有宓蘅、苾衡、籚洑外史、石于的称呼。从印面内容涉及的收藏、点勘、审定、诗词书画等来看,邹介除了绘画外,应该还偶有诗词创作、鉴定碑帖,也点校古籍,甚至有所收藏。张浪等先生《清末以来武汉地区百年金石印学发展简况》一文中,曾谈到唐醉石先生和邹介交往的一个细节—“唐醉石与汉上书画家邹介(碧痕)相友善,除了为其刻制大量名章外,尝应邹氏属为其刻制闲章。唐醉石为示谦虚,只刻制印文,由邹氏自刻边款”,这个描述不见于其他记载。张浪先生告诉我,这是其早年采访汉上老书家的口述史记录。从这个细节来看,唐为邹刻制了不少印章,名章闲章都有所涉猎,和上述列表中的情形似乎能够相互印证。
三、除上述提及的徐行可外,唐醉石先生还接触了不少汉上收藏家,先后刻制了“曾藏江夏方兆江处”“汉阳黄氏藏本”“武昌韩氏藏本”等。黄氏、韩氏无从查起,但江夏方兆江,却有资料显示是民国时期武昌市银行经理(9),即孔夫子网龙影书社2011年11月21日,专门贴示二十四开武昌市银行信笺毛笔手札一叶,署款方兆江。在大唐西市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握椠撷珍—古籍文献·金石碑版专场”中,第3744号拍品清拓本礼器碑上,也赫然有“方兆江印”,同时钤盖着王福庵、沈树镛、沈肇年、胡镜等人的收藏印章。据其拍卖介绍,也说方兆江是民国时期武昌市银行经理,金石碑帖收藏颇丰。
1915年,定叔三兄(或是李锜)自扬州给唐醉石先生寄赠梅花立幅一帧,唐即摘山中白云词句“伴我微吟有梅华一树”,在汉口刻制印章作为酬答,这方白文印章至今藏于台湾董良硕先生处。其实,伴唐先生微吟何止梅华一树?
唐醉石在汉上借住于好朋友雪斋李锜家,时间不到一年,但是通过金石篆刻艺术结交了不少汉上友朋,涉及民族资本家、金融家、书画家、篆刻家、藏书家等等。在1915年之后的民国时期,这些汉上友朋都成为唐醉石日后人生中的常客,有的继续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有的留心收藏早年力作终于重现天日,有的几代人互通声息作品已然成为传家之宝,有的书画金石相往还共同发展,为唐醉石日后的居家生活、人际交往、艺术创作或多或少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民国时期大汉口中上层人士的交际往来。同时,唐醉石先生也正是和这些汉上精英频繁交往,长期保持联系,才让他有意愿在其晚年义无反顾重新卜居汉上,有底气赢得了汉上的重光岁月,有信心创办了著名的东湖印社,友好了一大批汉上书画篆刻家,储备了一大批书画篆刻人才,为武汉地区书法篆刻艺术形成高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