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破解污名化宣传的历史经验

2021-04-14 15:56李国亮
党史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污名斯诺封锁

李国亮

1939年10月,毛泽东会见重访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战场,建立了众多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但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国民党对中共控制区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并利用其掌握的宣传工具对中共形象进行了污名化宣传。如散布谣言称中共为“土匪”“赤匪”“共匪”“暴匪”“强盗”等,丑化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否认其正义性、正规性;污蔑中共“游而不击”,蓄意保存、扩大实力,实行“军阀割据”;抹黑、丑化中共领导人形象;谣传中共控制区“共产共妻”,人民穷困潦倒;等等。在国民党新闻封锁及抹黑造谣的宣传下,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存在很深的误解及偏见。面对国民党政府对中共的污名化宣传,如何让外界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是摆在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广邀记者来访,冲破新闻封锁

在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便准备设法找到一种办法向外界宣传中共最新的抗日主张,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斯诺的到访则为中共的对外宣传打开了突破口。中共中央对斯诺来访之事极为重视,不仅事先开会统一口径,而且在其来访期间毛泽东与其进行了多次长谈,就抗战时期中共的内外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谣言,向外界及时宣传自身政策主张,扫除悲观情绪,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心提供了契机。斯诺根据其在陕北的采访经历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在英国出版后轰动全球。通过斯诺的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红军将士奋发抗敌的事迹被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初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新闻封锁和谣言。

继斯诺之后,陆续有很多外国记者、专家、下级军官等来到中共控制区域访问考察。如史沫特莱不仅报道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新主张,而且其所著的《中国的战歌》《伟大的道路》等作品,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八路军、新四军艰苦抗日的事迹。随后,斯诺夫人海伦·斯诺、《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多·基恩、合众社记者厄尔·利夫、美国外交政策协会远东部的远东问题专家托马斯·亚瑟·毕森、美国《太平洋事务》杂志主编欧文·拉铁摩尔等人先后来到延安。毛泽东与他们都进行了十分友好的谈话,并向他们介绍了中共的相关政策,中共对抗日前途、国内国际形势的评价等。这些记者或专家的来访为外界了解中共提供了窗口,同时也为中共向外发声提供了渠道。他们发回的报道向全世界客观描述了中共的抗日政策及战斗功绩,不仅击破了国民党污名化的谎言,甚至还影响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极大兴趣,他曾前后三次召见斯诺与之讨论中国问题,以此作为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参考。

1944年,毛泽东、彭德怀在延安与美军事人员合影

1944年6月12日,在毛泽东的积极促成、周密安排下,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成功抵延。中外记者团到访延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世人揭开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充当“全世界人民的眼睛”。为了揭露国民党的谣言,让记者们尽可能了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生活、战斗情况,中共不仅允许记者们自由调查,而且尽力配合采访。经过调查和采访,“中外人士越发认识到所谓‘共匪者事实上是矢忠的爱国战士和优秀的行政官吏,他们在他们自己的区域里获致了他们和人民的合作。这种更广大的认识增加了国内和美国对蒋介石的压力来实际解决国共问题”。

此外,针对国民党广为散播的中共武装“游而不击”的谣言,中外记者们在实地观看了八路军夜袭汾阳外围战斗后,都盛赞八路军游击队比日本军队打得好。福尔曼表示,“我们在前线所看到的一切,充分证明了在延安时所听到的是千真万确的”。爱泼斯坦更强调所有对八路军诬蔑的谣言已被事实所粉碎,任何封锁都已封锁不住了。他保证要将所见的报道出去,揭穿一切对八路军的造谣诬蔑。采访结束后,英美记者们向伦敦、纽约许多报社发出了称赞中共抗日及民主政治的报道。其中,斯坦因所著《红色中国的挑战》及福尔曼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均客观记述了他们在红色中国的经历及观感,对中共及其抗日武装作了公允的描述。

总的来讲,毛泽东借中外记者团的延安之行积极筹划、精准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传达了中共的政治、对外主张,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污名化宣传。由于记者团延安之行戳穿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污名化宣传,故国民党高层对此次准许外国记者团访延之事十分后悔。专管国际宣传的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不得不承认外国记者从延安发出的报道起到了“相當糟糕的副作用”。8月15日,中共中央情报部将外国记者团来延后的各方反响情况上报中共中央,指出:“尽管国党(国民党)不遗余力的封锁边区,造谣诬蔑,但中外记者团来延之行,已将我党英勇抗战及诸种建设之成绩,透过国党封锁,传播中外,使我党政治影响更加增大,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提高。”该报告经毛泽东批准后转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由上可知,中外记者团到延安参观访问在事实上扩大了中共在国内外的影响,即使是毛泽东本人也认为这些报道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及污名化宣传,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力。

发动宣传攻势,还原事情真相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策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他们在向外界公布事情原委时,往往采取栽赃嫁祸、颠倒黑白的手段,将冲突责任推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以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毛泽东对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污名化宣传之事极为重视,积极发动宣传攻势,还原事情真相。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在寻求共产国际支持的同时,也注意到“英美外交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都不赞成蒋介石的行动”。由此,他在给季米特洛夫的电报中明确提出,“英美对重庆的外交态度,我们也要加以利用”。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准备揭发材料,动员外国记者分别带往香港、南洋和美国发表,并安排王炳南等访问各自认识的外国记者和外交官,告之国民党袭击新四军的真相。中共这一套外宣组合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最终促使美国政府对国共冲突的直接干预。

1941年7月,国民党趁苏德战争爆发,通过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连续发动反苏反共宣传,造谣称第十八集团军“近复擅自行动”。7月21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应对国民党谣言之策。会议指出,国民党反苏反共宣传的用意在于“准备在苏联西线战争吃紧的时候压迫我军撤到黄河以北,美国企图拉拢日本退出轴心国,酝酿东方慕尼黑阴谋”。会议决定“用事实揭穿这一谣言……解放社发新闻或社论进行驳斥”。会后,毛泽东一连写了三篇批判文章,并以新华社电讯的名义在《解放日报》发表。这三篇文章分别是:《何应钦的反共新阴谋》(1941年7月23日)、《何应钦一手主持反苏反共》(1941年7月24日)、《何应钦认敌为友》(1943年7月26日)。這些文章虽点的是何应钦的名,但实际上批的是蒋介石。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王家坪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右)和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

1943年7月,为应对新一轮的反共高潮,毛泽东对英、美、苏,特别是美国开展了更具针对性的统战宣传,意图运用国际力量制止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7月4日,毛泽东急电董必武,要求其将边区紧急事态立即向外传播,发动制止内战运动,强调“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7月9日,毛泽东再电董必武,要求其“速将‘七七宣言、朱总致蒋胡电、延安新华社揭露西安特务假造民意新闻及延安民众大会通电(今日发出)密印发各报馆、各外国使馆、各中间党派……”同日,他还致电彭德怀,提出:“极力进行政治动员,展开宣传战斗,并将此种宣传散播至西安、重庆各地及英、美、苏各国,动员国内外舆论打击蒋之反革命企图。”在中共针对性的外宣攻势下,蒋介石闪击延安的阴谋很快败露。对于此番宣传战的国际反响情况,国共双方均有记述。作为冲突的直接当事人,胡宗南对国际舆论导向的观察和描述十分具有说服力。7月12日,胡宗南在日记中写道:“国际方面,美对共党甚同情,而对国民党颇有问题,对何应钦有攻讦之词。”毛泽东的这一宣传攻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第三次反共高潮在还没有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进攻的情况下就被迫停止。这是抗战时期中共利用国际统一战线制止国民党反共活动最成功的一次。灵活利用国际舆论打破国民党的污名化宣传,体现了毛泽东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条统一战线的高超统战艺术。

拓宽宣传渠道,影响盟国决策

除广邀记者来访的民间交往管道外,毛泽东也极为重视开辟同英美等国的官方联系,因为发展官方联系可以更高效、更准确地将中共的最新主张传播出去,更有效地影响其对华政策的制定。1944年夏,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后,毛泽东抓住谢伟思有权向美国国务院提交政治报告的机会,与之进行了多次长谈,详细介绍了中共愿同美国在战时及战后建立友好关系,并希望借美国在华影响力来制止内战的发生。彭德怀向美军观察组成员介绍了八路军在华北抗战的情况。陈毅则向美军观察组成员介绍了新四军在华中抗战的情况。毛泽东及中共其他领导人与美军观察组成员的会谈,使他们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的误解,感受到了陕甘宁边区一派朝气蓬勃、上下同心、军民团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气象。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对美军观察组成员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与国民党政府常常抱怨美国援助不力相反,美军观察组来延后中共接待人员未主动提出援助事宜,这给美方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如,1944年8月2日,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在给周恩来的信中表示:“观察组一切组员悉知贵方人员无一人曾向我方要求任何物品,此点予我人以极佳印象。”此外,曾是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戴维斯表示:“我在延安逗留了16天之后离开时,对共产党统治集团的实力、凝聚力和务实精神获得了深刻印象。”

再如,作为美军观察组核心成员的谢伟思在来延的近3个月里向美国国务院发回多达51份政治报告,其中有很多属于政策建议性质,对中共现状及发展潜力评价很高。如谢伟思向美国国务院提交的报告《美国给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军事援助的可能性》(1944年8月29日)通过对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前景的分析,认为“有理由把美国的军事援助扩大给予中国共产党军队”。再如谢伟思向美国国务院提交的报告《美国需要有一项对应中国共产党的兴起而产生的问题的政策》(1944年9月3日),就建议美国政府要承认国民党政府存在崩溃的可能性,必须考虑中国有哪些政治力量会起而代之,并断言“现在看来,最强大的力量肯定是共产党,而且在不要很长时间之后,它就会统一全中国”。1944年10月22日,谢伟思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确切指出,“我曾告诉我的上级:你所领导的人们是中国的希望,也合乎美国在世界的这一块地方(指中国)的利益”。这些报告戳穿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受到了美国政府高层及军界的重视,增进了美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对同盟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评估中共的政治地位及抗战价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抗战时期,毛泽东通过广邀外国记者来访、发动宣传攻势、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成功地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边区情况及抗日功绩呈之于众,赢得了国内外友好人士的普遍理解及支持,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经营已久的新闻封锁及污名化宣传,而且扩大了中共自身的国际影响,构建了中共积极的国际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盟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的抗战形势及战后远东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污名斯诺封锁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污名的道德解析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二战以来三次岛屿封锁作战的战略决策及启示
战后局部战争中的海上封锁作战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