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
部分资料提供/设计互联、
英国V&A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
插画/MY蚂蚁 陈祖儿
版式/志明
时尚如何从自然汲取灵感?
对自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如何推动消费转变,探寻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以跨越2300年历史的400件全球时尚珍品,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东西方时尚之旅。或许,我们能够在这场展览中,获取解答以上问题的一丝灵光。
《源于自然的时尚》是设计互联在纺织服装领域主办的首次大型展览,集中展示两家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国宝级馆藏,以此呈现东西方对衣装的理解与对话,以及文化源流对时装设计的深厚影响。V&A博物馆拥有全球顶级的纺织与服饰藏品,是大量设计师寻找灵感的宝库,由其策划的《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在英国伦敦首展时一度掀起观展热潮。同样,中国丝绸博物馆对纺织考古文化的研究成果蜚声国际,兼收中西时尚纺织艺术作品,成为时尚界的新地标。设计互联特邀纺织专家、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特邀顾问张西美策划全新展中展《衣从万物:中国今昔时尚》,展现了灿烂夺目的中国纺织服饰历史,以及当代设计师对传统的创新传承。
近400件国宝级馆藏涵盖服装、帽饰、珠宝、鞋包,五花八门的织物与面料:从以蚕丝和金线织造的仿雍正海水江崖九龙妆花缎龙袍,绣有俏皮猕猴图案的1780年的男士马甲,一双赫哲族用鱼皮制成的短靴,到用5000多片虹彩吉丁虫翅膀装饰的19世纪裙装,完全由珠串制成的“豹皮”高定礼服,都实属难得一见。展览汇聚了Dior、Gucci、Burberry、Stella McCartney等国际一线时尚品牌。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罗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德里斯·范·诺顿 (DriesVan Noten)、谭燕玉、邓达智等国际知名设计师精妙的服饰作品都将展示时尚设计不可抗拒的魅力。
时尚自诞生之初就从自然汲取灵感,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样、色彩、面料与衣饰,并渗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神话、风俗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演绎。《衣从万物:中国今昔时尚》通过中国历代服饰及纺织品的材料、色彩和图案,带领观众穿越到祖先的“自然”世界,回溯蚕桑业的悠久历史,探寻薯莨染和夏布等古老工艺的当代传承。从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的龙凤刺綉衾,到2020年品牌“封面是花”以树叶跟泥染的帆布鞋,在这些巧夺天工的时尚造物中,自然的印记无所不在。
《源于自然的时尚》则追溯了17世纪至今时装制造工艺的历史,研究了丝绸、亚麻、羊毛和棉花等制衣原材料,及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让大多数人买得起时尚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从1600年的一副绣有小麦捆、鸟雀与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Diana Scherer)種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而充满挑战。展览呼吁当代的时尚设计师、品牌与消费者们成为新一代的“炼金术师”,通过重访时尚与自然的互动历史,构建当代的自然观。
时尚产业作为全球经济支柱之一,却也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2019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如今,全球时尚产业都在重新思考纺织服装制造、消费和处理的方式,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更是在国际纺织、服装与时尚领域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可持续时尚,正是一项致力于减少时尚产业对环境与社会负面影响的长期行动,其进程包含了设计研发、材料生产、服饰制造、消费和回收各个环节。
《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从高新科技与传统技艺两个维度,探索了历经考验与创新实验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更清洁、少浪费的时尚未来。展览呈现了大量设计师在材料与技术领域的重要探索,从洗水牛仔布、循环利用的羊绒,传统植物染与小型织造坊的复兴,到农业废料合成的新材料,蚕桑业的生态回归,都展示了时尚产业的可持续趋势。展出的作品包括Bolt Threads x Stella McCartney用合成蜘蛛丝制作的上衣和长裤,以及Calvin Klein x Eco Age的一件由回收塑料瓶和金属制成的礼服。2016年,英国演员艾玛·沃森身着这套礼服惊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晚宴红毯。
张西美把日常时间游走于商业项目和自我开发项目之间。她对与纺织相关的事物都感兴趣,古今中外皆有涉猎。她于香港理工学院修读时装设计,毕业后在欧美从事设计。八十年代后期在香港参与电影服饰设计,1989年以《滚滚红尘》获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奖。九十年代为影视舞台服装服务,曾为250多部电影提供服饰资料研究及制作。现职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特邀顾问、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顾问、香港六厂基金会顾问、香港圣雅各布布福群会复康服务纤维艺术顾问。
P:1989年,你以《滚滚红尘》获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奖,八九十年代也是港剧的黄金时期,如今有许多角色造型也依旧经典,请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张西美:拍电影的有趣之处是每次主题都不同,找资料的过程也很有趣。《红尘滚滚》的人物不复杂,每个人都很明晰,所以主角的衣服是定制的,其他是在长春电影厂借用的。由于我是南方人,对北方人的生活体验不够丰富,衣服层次是不合适的,所以当时在剧中林青霞与秦汉首次相遇时,她穿的长衫,我的外婆提示我北方人穿衣外面会有“罩袍”保护内里的“棉袍”,因为“棉袍”或许只有一件,所以我做了一件宽松的“罩袍”给她,电影还需生活感,所以我特地把这件衣服“做旧”。电影中最漂亮的服饰是秦汉买给林青霞的红色绣花披肩,由于该剧的作家三毛喜欢周游列国,她曾建议可以将自己最喜欢印度的手工印花薄棉披肩用于剧中,但我认为剧中人物是不适合这种具有异域风情的服饰。所以当时我们特地去挑选了一件民初的古董中国剌绣披肩,之后这件单品捐给香港电影资料馆了。电影中的服饰都是为角色服务,当时觉得这件披肩是印象最深刻且起到最好效果的单品了。
P:剧中的演员,比如林青霞、张曼玉等,也会对自己的造型有所见解吗?女演员是否会考虑得更多?你们会与演员沟通调整吗?
张西美:林青霞、张曼玉都是当红演员,女演员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够以最优美的形象出镜,但剧本设定的年代与人物,并非能够如她们所愿,与女演员沟通之后,她们都会理解配合,最终大家一起顺利完成这部作品。
P:过去的经验积累,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西美:或许商业设计师,只需考虑成本与利润,但是做影视方面的服装设计师,则需“平衡”所有关系,因为每个人物之间都有关联性,人物与剧本设定也需相符。受到过去的工作影响,我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观察人们的衣着,外在会反映每个人的生活。比如对待一件简单的白T恤,有些人会悉心照料依旧整洁,反之则显邋遢。
P:时尚潮流每年更迭,品牌也以各种方式博取消费者的眼球,当我们不停地“买买买”时,是否也在为地球环境带来威胁?我们应如何在时尚与环保之间,取得平衡?
张西美:Fashion(时尚)的概念其实起始于欧洲十四世纪,时尚受商业行为推动,时尚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总会暗示你“昨天”买的“今天”已经过时了,这种氛围时至如今已无法改变。我觉得人生总会经历一个过程——从“什么都想买”到“买了许多也不会快乐”,到后面才会逐渐止步。或许就是“先破坏”才学会“珍惜重建”吧。
P:在日常中,你比较倾向于哪种穿着风格?
张西美:我平时比较懒,不喜欢打扮,所以我发现有一个方法挺适用于自己:平时只买基础款的衣服,围巾则成了我的简易“表达”方式,因应不同的场合的主题搭配不同的围巾,就能转换自如,还能打开社交话题。加上围巾不占地方,便于差旅携带,而且不受限于体型变化,是长青之选。
P:你觉得这个展览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张西美:因为我对服装设计的兴趣起源于家庭影响,平时最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所以我对任何事物的起源都非常感兴趣。这个展览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不同材质都具有各自地区特色,而人类是如何就地取材并加以运用的?带领我们走入服饰的历史文化故事。
P: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在时尚领域中实践哪些新思路?
张西美:时尚商业模式就是不断推动我们的“购买欲”,或许只有当我们转变生活方式时,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吧。现今有许多独立设计师离开城市,归园田居探索布料的原始手工制作技艺,当大家都能够在自然生活方式中静心沉淀之后,就有可能转变消费态度。
P:请对未来说一句“寄语”。
張西美:精挑细选,赏心悦目;明智穿着,心满意足;循环利用,慷慨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