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茂土陶,黔北乡村文化名片

2021-04-14 03:40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陶制陶陶艺

一坨软泥,经过匠人的巧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生活容器、艺术摆件。土陶,吸引了游客,也让花茂美名走出黔北大山。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到花茂土陶制陶传人母先才的陶艺馆考察时,总书记特意叮嘱:一定要把土陶这一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5年之后,花茂土陶,由生活用品华丽变身为旅游工艺品,成为当地文旅特色商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传承

花茂土陶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茂村制陶业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陶瓷除了工艺,特别讲究土质。不同的土质,出产不同的陶器。与南方土质以红土居多不同,花茂村白泥分布广,土层深厚。白泥颗粒细、密度大、黏性好、耐高温,是制陶的上好原料。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泥这一“土特产”,也为花茂人打开了一扇生存、发展的窗。从清朝光绪年间,一毛姓工匠来到这里,用白泥烧制陶碗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花茂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

花茂土陶发展进程中,母先才家四代人,虽然历经艰难,仍坚守不弃,终因制陶技艺独特,产品创新不断,独树一帜,成为远近闻名的制陶世家。到他这儿,已是第四代,成了花茂制陶的代表性人物。

过去,花茂村贫穷落后,花茂土陶知名度不高,产品销路不畅,甚至有一段时间,这项令花茂人引以为傲的独特技艺,还面临失传。尽管生存不易,但母先才坚持了下来:绝不能让这门传了100多年的技艺,丢在自己手里。那时,村里不少人关了土窑,外出打工去了。母先才却请了几个工人,继续用土窑烧制陶器。

这样,他坚持做陶近40年,双手布满老茧。

党的十八大以后,贵州作为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也落到了花茂。花茂在脱贫攻坚战中,种植业、养殖业、文旅产业陆续发展起来。

游客一天天多起来,村里一天天富起来,花茂土陶,也成了村里关注,要予以恢复、发展的一张文化名片。村里希望,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到美景,吃到绿色食品,还能带走花茂土陶工艺品,摆在家里,送给亲友,以土陶为媒,让他们记住花茂,想着花茂,再来花茂。

作为硕果仅存的花茂土陶技艺传人,母先才迎来了光大土陶技艺的好时机。花茂村,也把土陶作为当地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作为扶贫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2014年,母先才贷款80万元,在村里开了家陶艺馆。当时家人还担心:“这么多钱,啥时候才能还得清啊?”

他心里却很有底气。土陶作为花茂特有的文化产品,在文旅产业兴旺起来后,一定会大有“钱途”。作为技艺传承人,他也将不负先辈,把这一乡土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发展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市考察,走进了花茂村。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的陶艺馆,母先才既惊喜又紧张。总书记平易近人,握着他的手,聊起了家常:从做土陶到年收入、家里生活,总书记问得仔细。总书记还在陶艺馆里看完了一件土陶工艺品的制坯过程。离开前,总书记叮嘱村里和母先才:一定要把土陶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土陶,让这个一直埋没在黔北深山的传统制陶技艺,一下子扬名天下。花茂土陶迎来了发展春天!

花茂土陶,不仅仅是一门制陶技艺、一张文化名片,还是一份带着乡愁的记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地方党委、政府迅速行动,把花茂土陶等作为精准脱贫重点项目和文旅支撑产业重点发展。母先才也依托陶艺馆,搞起陶艺体验吧,并借助农村电商平台,让花茂土陶走向全国。

“总书记来过后,我店里人气一下子就旺了起来。每天来我们村的游客很多,到我这里参观、买陶器的也很多。不到两年,我的80万贷款,就还完了。”母先才的陶艺馆还成了网红。

为满足游客体验制陶的需求,母先才购买了50台土陶制作体验机,还新建起两间电窑替换之前的土窑。电窑可以精准控制温度,残次品较少,成本降低,质量也高。

母先才的陶藝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图/于海军

花茂土陶知名度越来越大,这个曾经不知名的小山村,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19年,花茂土陶被认定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先才也被认定为花茂土陶技艺传承人。

花茂土陶,在新时代,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标识的贵州乡村文化艺术品和花茂村富民兴村的产业之一,那些放弃制陶的人也开始回归,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学习、传承、弘扬花茂制陶工艺。

小康

过去,制陶艺人做土陶主要是为了谋生,所以,作品大多是蒸锅、酒坛等生活器具,天长日久,简单重复,枯燥无味。

现在,文化旅游业兴盛,土陶艺人主要做观赏性陶艺作品,用文化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干的是艺术活儿,吃的是文化饭。这要求艺人不断保持旺盛创作激情,从设计到制作都要不断出新、出彩,才能吸引游客。这对花茂土陶艺人,是一种挑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后不久,花茂土陶一条街也建成开业,全村土陶艺人集聚起来,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挑选心仪的作品,还可以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做一件土陶。

作为花茂土陶技艺带头人,一些村民也加入母先才的团队一起干。母先才也毫无保留,把技艺传给大家。

母先才的陶艺馆里,摆放着他和学员们联合创作的土陶制品。为把花茂土陶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学习。

手把白泥,母先才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建一个花茂土陶展览馆,用现代化技术向游客演示土陶制作全过程,如古法拉坯、烧窑等,他不希望因为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让传统手法技艺丢了。

花茂土陶已经火了,当地另一个技艺—古法造纸,也被唤醒,并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制陶、造纸,一批古法工艺在花茂传承下来,生生不息,让花茂村有了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文化味,游客远来,可以望得见青山,寻得到乡愁。

拥有5000多村民的花茂村,曾经是贫困落后的“荒茅田”,为了生计,最贫穷的日子,全村有3000多人外出务工,空心化严重。2013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花茂村面貌逐步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村5年之后,花茂村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也奔向小康。乡村艺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让乡村文化在全面振兴花茂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习生曹辰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土陶制陶陶艺
土陶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土陶记忆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大象的澡盆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