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山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00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因为想要发展而被短暂遗忘的文化,被国家重新重视。国家关注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组织编排文化遗产名录,挽救即将消亡的民族文化瑰宝。文化遗产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困难,需要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克服更多问题。在各种保护方案中,通过开办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两部分进行论述,探究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是文化表现形式,虽然包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但是其精髓还是无形的文化形式。这就造成了“非遗”保护的重点在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但是现阶段的年轻人,更多追求主流的娱乐文化,很少关注传统的文化。造成年轻人对“非遗”完全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不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其次,当代教育以实用主义为主,大多追求经济利益,很少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非遗”,传承“非遗”,许多人对“非遗”不理解,造成“非遗”传承中断,消失在历史长河。
博物馆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生活,帮助人们去了解民间存在的“非遗”艺术,知其所以然,激发人们传承和保护“非遗”的意识。博物馆能够记录“非遗”存在的痕迹,保护“非遗”的物质载体。许多不幸断了传承的“非遗”文化中,博物馆能够保留其物质载体,证明其存在过,保留资料,留存其复兴火种,保护“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博物馆能够提供一个联系公众与“非遗”文化的媒介,让人民更多的接触到“非遗”文化,形成民族文化向心力,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博物馆展示“非遗”文化,能够向民众展示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瑰宝,丰富文化多样想,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抵御西方的文化侵蚀,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增长,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如上文所述,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存在很大的优势,博物馆选择正确方案保护“非遗”,能够对“非遗”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的“非遗”史料证实。“非遗”往往是在某个地域的劳动人民生活艺术的结晶,有浓厚的地域气息。
对于在仍在流传继承的“非遗”传承来说,“非遗”文化在“非遗”发祥地、传承地,人们往往是将“非遗”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当地人没有将“非遗”提升到艺术瑰宝,文化结晶的领域。因此在“非遗”传承地,人民并不知道本地“非遗”文化的历史来源,隐藏的民间故事,“非遗”得发展传承经历等详尽的历史资料。但是,博物馆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系统地探究“非遗”的起源、发展的过程、表达的艺术情感、传达的民族精神、以及具体的故事和“非遗”具体表现形式。博物馆储存大量的“非遗”文字资料、影视视频更加便于专业“非遗”文化领域专业研究。
对于已经不复存在的“非遗”文化或者即将消失的“非遗”文化,“非遗”诞生地,很难搜寻“非遗”文化痕迹,甚至“非遗”文化的物质载体都难寻踪迹。更难在其发祥地对“非遗”文化的历史发展、变现形式、文化内涵进行探究。该种情况下,介入博物馆对“非遗”紧急保护。保护其物质载体和仅有的文献资料,艺术表现形式的音视频资料。为复原该“非遗”证明其存在,保存详实史料证明,便于后人研究保护和探究。
博物馆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博物馆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的“非遗”文化大师等人员。这些人是最了解非物质文化的一批人,也是最想保护“非遗”的一批人。“非遗”文化的科学保护需要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方案,给予智力支持。科学化开发“非遗”保护项目,制定合理化方案。通过专业研究人员传达正确的“非遗”保护知识,通过博物馆专业讲解“非遗”知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非遗”文化。通过“非遗传承者”在博物馆进行“非遗”表演,开展课程,讲授“非遗”技巧,能够扩大“非遗”文化受众。增加“非遗”传承可能性。博物馆能给“非遗”专家、学者、传承者、民间爱好者等,主要研究人员提供学术探究场所好学术讲授场所,并给“非遗”文化学习者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料来源,降低“非遗”研究学习者学习研究“非遗”文化难度。
博物馆能够在“非遗”保护中起到推广宣传的重要责任。在当代娱乐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许许多多的艺人,当红花旦,流量小生吸引人们广泛的关注。加之自媒体发达,传统艺术逐渐被淡忘,无法进入人们的视野,造成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不理解乃至“误解”,这就需要博物馆做好“非遗”宣传,来达到“非遗”保护的目的。
只有先让“非遗”文化有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才能促进人们理解“非遗”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出人们保护“非遗”的积极性。博物馆能够通过技术和推广,提供媒介,把“非遗”艺术带入人们的视野。例如:生态博物馆,完整还原“非遗”诞生地、传承地的地域风貌,人文情怀,进行对外展演,能够把来访者带进“非遗”文化中,增强体验性,促进“非遗”传承。再如:博物馆通过VR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复原“非遗”具体变现形式和情景,将来访者带入“非遗”中,全面深入地了解“非遗”,并使其愿意宣传“非遗”做贡献。此外,博物馆开展“非遗”展台,“非遗”学习体验活动,增加来访者参与度,帮助“非遗”文化传承。
博物馆能够将“非遗”项目整体保护。“非遗”项目保护需要特定的文化环境进而人文环境。“非遗”整体保护能够促进“非遗”整体性传承。在博物馆的帮助下,“非遗”传承项目,可以追溯其起源发展历史,详尽的表达形式,各种流传的故事、民间说法,让“非遗”学习研究的人能够,知其所以然,整体性传承“非遗”文化。便于“非遗”传承者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俱进,随着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延续下去,继续保持其生命力,流传下去。
“非遗”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非遗”不仅仅是中国的艺术珍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珍宝。现今“非遗”传承形势依旧严峻,博物馆结合“非遗”传承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非遗”继续传承,让“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身边,让人们感受文化的魅力,帮助人们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