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张家口市天辰城乡规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逐渐出现对于建筑物的高密度开发以及大规模扩展情况,这也使得城市所承受的雨水排放负荷量越来越大,也导致城市内涝越来越严重。同时也有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有将近两百多座城市发生内涝灾害,这也使得“逢雨必涝”现象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困扰。在此期间,逐渐出现海绵城市规划理念,意在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涝的发生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人民生活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内涝属于不可抗力因素的一种,使得城市在面对内涝灾害时,城市无法对其作出有效预判与防控,也无法合理践行海绵城市规划理念。然而,影响城市内涝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势地形低洼地带较多,相对于低于周边地势,导致雨水降临时找不到排水口,这也就产生了城市的易涝点。易涝点区域在城市中较为集中,由于整个城市对于雨水系统的总体布局与工程造价存在较多差异,且不能因为某一个易涝点而对于整个城市的易涝点进行整改,这也就导致了部分低洼地带的排水管道坡度较缓甚至根本找不到排水口,使得内涝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同时使得城市规划中无法实施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使得城市发展逐渐缓慢。
在大部分城市建设中,往往以水泥、沥青、大理石等材质铺设商业街、步行街、公园、道路等,而这些材料均会导致地面硬化。当发生暴雨的时候,森林、草地等非硬质地面可有助于雨水下渗,能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降雨,减缓地面径流。而如:水泥、瓷砖等材质铺设的地面没有这种功能,雨水只能汇聚于地表,在雨天造成雨水汇聚成流。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较低。表现在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采用3至5年一遇的降水,部分区域是10年一遇的标准,而没有更长远的设计目标比如百年一遇等等。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城市建设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与漂亮的城市建筑、宽广的城市道路相比,在不出现暴雨的情况下对城市的美观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城市排水管网深埋地下造价较高,但对比百年一遇需设计的排水系统,3至5年或者10年一遇的排水系统造价就很低了。
1)妨碍交通。由于雨水来临时,各地的排水系统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排水需求,从而导致雨水四溢,从而产生内涝,内涝的产生使得交通主、内干道造成较为严重的交通堵塞,使得部分的交通工具造成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的交通瘫痪难以维持城市产业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于人们日常的交通出行也造成了较为重要的影响。2)损害社会经济。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内涝的产生容易使得一些大型现场停工,使得工人失去经济收入;一些旧城区的房屋地基因为积水严重而造成墙体损坏,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这些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3)环境质量变差。内涝的产生,使得城市各处遍布了污水与垃圾,长时间的垃圾浸泡对于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污染着周边城市水质的变化。由于城市内涝发生的较为突然,在短时间内为城市带来了较大的排水压力,对于下游城市的的排水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变化,也使得生活环境逐渐变差,同时对于周边城市实施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也有一定的影响。
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对于排水系统的应用,要做到大力宣传城市内涝的灾害,加强居民对于内涝的防范意识,同时积极贯彻落实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做到以城市为单位,其各辖区内的办事处或社区对于应对内涝有一个相对完善且合理的应对体系,建立一些避免内涝的防范建筑,使得居民都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排水系统进行管理与保护。
对于整治城镇易涝点方面,进行工程规划时,要做到设计合理减排系统,做到源头减排。主要通过借助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的方式,在雨水来临时,运用减排系统将雨水进行渗透、净化,从而促使雨水在排水系统中更好的进行排泄,在这一过程中,做到充分缓解内涝对于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使得排水系统更好的运行。第一,防涝子系统。在综合规划工作中,应该根据县城既有的道路、绿化带等基础设施,合理扩增原有防涝系统管网。计算县城当地近30年内的降雨量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降雨要求的雨水接收管网,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第二,渗蓄子系统。在渗蓄子系统的优化方面,县城排水防涝系统的综合规划工作可以参照海绵城市理论完成。县城应按照当地居民的分布特点和实际需求,分别以小区、道路等为单位,通过铺装透水材料、架设蓄水管网和装置、应用低势绿地等方式,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减少雨季期间的雨水径流量,降低内涝问题的发生概率。第三,管理子系统。对此,县城应该通过选拔人才、从其他部门抽调人才等方式,组建一个专门的排水防涝系统管理机构。该机构全权负责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更新、完善排水防涝系统的相关制度,在雨季期间制定预防暴雨的交通导引方案,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实时更新排水防涝系统。
通过立法的方式,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洪控制和利用工程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措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雨洪控制和利用设施。城市绿地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针对于地势低洼处进行建筑改造,可以大力兴建绿色屋顶,以此做到截流部分雨水,较少雨水的大面积四泄;针对于一些区域的排水沟进行改造,设计多个溢水口,做到在进行排水时,排水方向多流,不积攒雨水。此举可有效提升城市的抗内涝能力,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加强对于缓解内涝建筑的管理,大力兴建排水管道,做到在内涝来临时有所防范,避免造成一些不可估量的损失。内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作为规划人员对于设计过程与材料筛选贡献力量,加快排水系统建设步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排水系统合理运行、良好发展。还要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突破常规城市建设框架,应对不同的城市发展状况,建立并健全海绵城市管理制度,打造城市新形象,增强城市活力,将是后续企业、政府努力的方向,相信未来的中国城市环境更加美好,百姓生活将更加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