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山
进入2021 年,从中央到地方,“扩大内需”被反复提及。因为我们都知道,国内市场既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优势,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潜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未来河北将持续创新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强化需求侧管理,促消费和扩投资统筹发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双轮驱动,海、陆、空港协同联动,加快建设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体系。
聚焦这一话题,出席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一致认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快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全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安排。
扩大内需,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委员们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差异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凸显,要注重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从而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2020 年6 月21 日至7 月30 日,石家庄市政府发放的1.1 亿元“石家庄消费券”累计带动消费20.2 亿元,实现了聚人气、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活动期间,北国商城、勒泰中心、先天下广场等重点企业均实现累计销售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张锋委员表示,全面促进消费,在培育新型消费的同时,还要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我省将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组织“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稳定大宗消费。支持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组织消费促进活动等方式,促进购物、餐饮、家电家居消费。
促进消费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尤其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20 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河北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新业态加速壮大,商贸流通、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服务业领域的新模式不断涌现。
“当前,服务业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凸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闫书林委员认为,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加以推进。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促进健康服务业、社会办医、养老服务业、快递业、体育产业、旅游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互联网经济、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从市场准入、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各个产业提出具体的支持政策。
“效果是明显的,我省一批企业在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居、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位居全国领先水平。”闫书林表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服务创新和应用迅速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服务业。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强有力引擎,不仅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也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020 年,河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05.3 亿元,增长1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7%,比上年提高3.5 个百分点。
当然,高效的流通体系在此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回避,它能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培育200 家示范企业和100 个重点物流配送中心,释放县乡消费潜力。
“当前,河北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够、物流设备利用率较低、物流产业结构竞争力薄弱、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等问题。”周超男委员认为,实施高效配送,要有效融合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探索建立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物流体系。
周超男建议,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构建特色突出、多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培育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的物流产业新模式,引导物流服务企业集群发展。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产业结构,引导构建现代化物流、仓储、商贸融合发展的新一代智惠物流产业园。合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5G 等技术推进智惠赋能,打造大数据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商贸物流智能化发展。
“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将投资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目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是以民生为导向,支撑“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烟火气”才能旺起来。吴国英委员建议,政府要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真正把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多措并举保障居民增收,切实增强消费能力。
“政府要持续发力稳就业,千方百计促进百姓收入增长。”范社岭委员认为,稳企业保就业的就业优先政策、瞄准未来发展的产业政策要发挥好导向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还应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减税降费、增加支出、支持扩大内需等方面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增加社会有效投资、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方面更加灵活适度。
“拓展投资空间,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张春燕委员表示,廊坊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质量效益意识,聚焦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紧盯城乡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瞄准5G、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加大“两新一重”项目投资力度,形成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格局。
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明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机场群和环渤海港口群建设,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委员们普遍认为,应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实施城市提升行动,通过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来补足此前城镇化建设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短板,重点解决新区与旧城发展不协调、老城区居住条件差等突出问题,调结构、增后劲,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我省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乡经济活动差距显著。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产业空间、生活空间,有效助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李耀新委员认为,河北要着力推进城市化水平,通过乡镇合并逐步扩大镇域规模,县城都可以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同时,优化城镇布局要与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与提高省域城镇化率、承接人口规模扩张相适应,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适应,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
据悉,河北将坚持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赋予河北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着力推进城镇空间布局科学化,以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重点,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能级为抓手,以推动县城扩容提质为主攻方向,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为着力点,切实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抓好城市风貌塑造、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经济、县域经济规模质量提升,实现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合理梯次发展。
“城镇化建设说到底要以人为核心,既要以需求带动供给,又要以供给创造需求。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应是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从而吸纳周边农村居民生活与工作,稳定增加消费。”李耀新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充分发挥农村在扩大内需上的重要作用。
委员们认为,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工作要求,河北必须加快“新基建”下乡步伐,大幅增加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5G、物联网、卫星通信等网络设施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有序延伸,统筹推进农村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精神文化服务平台等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服务城乡均等化。
来自省商务厅的消息,我省重点补齐农村商贸供应链条短板,持续推进河北省66 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建设;改善农村电商人才不足现状,全年组织电商培训5 万人次以上;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贫困地区开展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支持各大超市、本地电商销售平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消费扶贫专区。
围绕乡村振兴,我省提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壮大现代都市型农业;抓好12 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00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 个高端精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培育100 家年产值10 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有特色才会有市场。“围绕食用菌、优质果品、中药材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区域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李建强委员认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我省太行山和燕山地区必须要在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上下功夫。
“这其中,技术是关键。加快乡村绿色发展,必须围绕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创新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品种、新装备、新农房、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白利刚委员建议,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实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农房建设技术的革新,全面推进互联网技术与绿色农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
对此,李春峰委员深有感触:“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复式、高端、绿色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不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主要农业机械化作业覆盖不全、薄弱区域‘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以及农机发展与农业重点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依然突出。”
引技术、上设备、推项目,离不开资金。白利刚提出,除激发农民自有资金外,要提高农村贷款利率的灵活性,建立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实现微型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银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为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和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适时推出乡村绿色发展专项债券,引导社会资金定向支持乡村绿色建设项目。继续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发掘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乡村绿色项目,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动力。
经历了疫情,人们更加注重在良好自然环境下休闲和放松,乡村旅游将迎来大好契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2000 个美丽乡村,布局创建50 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委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为筑牢投资“压舱石”,提升消费“主动力”,畅通商贸“循环链”,加快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