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住冀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社会民生

2021-04-14 22:35
乡音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养老

■ 韩 山

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冀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关注国家的发展大计,更是关心百姓的民生福祉,通过有理有据的建言、真情为民的呼吁,倾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稳就业就是保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委员们认为,党中央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措并举筑牢“就业”这个民生之基,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不过,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开始凸显。”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推趣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明表示。

“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指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孟宪明在此前调研中发现,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与之匹配的就业人才开始出现缺口。而在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中,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面临挑战。

“从企业角度讲,解决‘有人无岗’‘有岗无人’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让员工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孟宪明说。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委员们在讨论中一致表示,解决就业问题,既需要顺势而为,也需要在创新中求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零售、移动出行、外卖点餐、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等新经济不断涌现,同时也衍生出了微商、“骑手”、公众号博主、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这些都为灵活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无业者快速上岗,让兼职者更有空间。

出于工作职业的敏感,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补贴问题。她介绍说,“十四五”时期,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持续扩大,2021届毕业生达909万人,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主体。

“目前,财政部、人社部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每年下发的国家就业补助资金超过500亿元,近年来一直存在结余情况。但与此同时,只有少数省份将少量就业补助资金用于支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韩爱丽建议,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应联合印发文件,将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纳入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畴,给予高校资金支持,实现各省(区、市)全覆盖。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孩子的作业究竟应该由谁来批改?家长群作为一个即时沟通工具,为何成了“压力群”?过去一年,这些与教育相关的话题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更高要求。

委员们建议,要多渠道构建家校沟通桥梁,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设施、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起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教育评价改革到位,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在全国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区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看来,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后,教师将从非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推动其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育人创造空间;学生将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刘卫昌长期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现在的难题是,学校场地小、资源有限,如果农场、企业、科研院所等向学生开放,我们的劳动教育将事半功倍。”

社会实践是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把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用开放发展的知识教育学生,让教育成为充满生命力的活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走访了很多学校,调研的同时,给学生们讲授传统文化。他为青少年创编的“杨振河38式太极拳”,被邯郸市教育局指定为“太极进校园”活动的必修课程,自2008年至今,已有千余名体育老师与百万余名中小学生练习并受益。

“育人,从来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社会在承担起相应的育人功能。”杨振河介绍,有的艺术院团帮助中小学校开发和实施包括戏曲、绘画、书法和民族民间艺术等美育专项课程,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向青少年开展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活动。

补齐农村基层医疗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基层是关键。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康复在基层。委员们认为,应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建立起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承担预检分诊、社区排查、核酸采样等工作,有效落实了“四早”要求。但同时,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也暴露了设备落后、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王宝山建议,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和加大保障力度,兜牢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网底。“一是继续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将促进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双提升作为医疗改革与医联体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各级财政持续保障乡村卫生一体化投入,保障日常运营、工资保险、信息化维护等,充分考量疫情防控复杂性、传染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预留补充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三是补齐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服务短板,研究出台村医履职标准、执业规范、村医晋升职称及与薪金挂钩的考核制度。”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聚焦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问题短板,落实薪酬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引导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激发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工人医院院长胡万宁建议,可借鉴推广其他省定向招录乡村医生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年轻专业人才,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得让基层医疗队伍‘留得住,干得好’。”胡万宁说。

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

面对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养老课题到底该如何破题?委员们认为,应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民政、卫健委、人社等跨部门协调和推进,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解锁守护“夕阳红”的幸福密码。

“到2035年,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81万人左右,比重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对这一数字印象深刻,“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仅靠政府一只‘手’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

范社岭对此表示认同,“老年服务应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更多新业态。”他建议,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引导服务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建成“社区服务—上门服务—托老所服务—志愿者服务”相互衔接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实际上,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就提交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的提案。他认为,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养老产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养护压力,还能拉长产业链,催生扩内需、促就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喜的是,新探索已在我省起步。石家庄市推出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在老年人密集的社区内建设,具备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医疗、社工介入等功能。衡水市建立了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社会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失养人员集中供养模式。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委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相关服务标准还存在滞后、重叠和模糊问题。

由此,范社岭建议,要尽快健全“国家+地方+行业”三级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需求评估+供给评估+人才资质评估”认证体系,逐步探索行业标准的社会化形成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委员养老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养老之要在于“安”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