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与社会和谐的探讨

2021-04-14 21:46:42刘小琴
卷宗 2021年3期
关键词:参观者馆藏文创

刘小琴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北京 102300)

2016年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意见,积极地对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开全新的工作安排,积极地推进文化创新。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也积极转发该意见,并号召各省各市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单位开展文化创新活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谐社会构建需要文化先行,只有塑造一个全民认可的文化,才能争取全民族价值观统一,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驱动国家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 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上世纪博物馆的功能作用主要倾向于文物保护,管理者看重的更多的是其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文化保护以及文化教育作用。新世纪后博物馆除了实现文物保护功能之外,开始重视本身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博物馆也因此成为爱国教育基地。只是爱国教育不能空喊口号,空凭一腔热血,其需要有具体的物质去作用于国民的精神,这样才能给予教育强大的力量。很显然博物馆当中的每一件文物便是这样的有形物质,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形形色色的文物是宝贵的历史符号,使得参观者可以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历史气息。例如“司母戊鼎”除了让人感叹商朝青铜器制作工艺之高超,造型设计体现出的“大壮”之美,更可以通过“现实虚拟技术”让参观者看到商朝时期先民祭祀现场,继而感受到那神圣的气氛,了解到先民对于自然的崇敬。经过虚拟现实技术渲染后,参观者再观察“司母戊鼎”,相信很多人会有返璞归真、接近神灵的特别感受。而“马踏飞燕”则让人认识到古代匠人的特别想象力。另外“金缕玉衣”则让参观者看到古代皇族随葬制度,也能够在讲解员介绍下知道当时的人们认为玉可以通灵让人尸骨不朽。总而言之,博物馆内的大部分藏品最大价值并非其本身,而是其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高超制作技艺。博物馆正是将一件件精美或者古朴的文物展现在我们面前,才使得我们有机会去感受历史,去观察历史的痕迹,去体会历史的气息,继而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1]。

2 和谐社会对文化的需求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我们现如今打造的和谐社会便是寻求民族统一、人心归一。以孔子的治世理念来看“仁德”是天下归心的根本。故此,实现和谐社会需要仁治和法治。仁治以宽待人,法治是严于律己。当天下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便是和谐社会。故此我们可以知道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文化支持,不管是儒家、道家、法家还是墨家,只要利于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故此才有了现如今的“百家争鸣,百家争艳”。除了经典文化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乡野文化、乡土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对应一部分人,都发挥着精神统领作用,赋予了地区独特的精气神,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多元性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是我国得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2]。和谐社会和文化,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手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调节方法,通过其调和,才会使得各民族向主流意识靠拢,建立统一价值观,提升对祖国的归属感。

3 博物馆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我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发达国家。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和谐”。可见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有着直接关联。精神文明的提升在于群众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而博物馆是社会文化单位,承载着文物保护以及爱国教育的责任,是群众素养提升的驱动力之一。

爱国教育不仅要看今天的繁荣,还要看过去的苦难,这样才能使得人们珍惜当下。博物馆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类图片:革命烈士慷慨赴死、同胞被日寇杀戮、燃烧战火的村庄……这些让我们似乎穿越历史,体验到了当时的血和乱,似乎倾听到了祖国被践踏的呻吟[3]。

爱国教育不仅要展示现如今的科技,更要去回顾过去历朝历代文明与世界的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爱国教育不仅要体现国家整体文化形态,更需要进一步体现各族文化的特点,例如各族服饰、各地风俗、民族手工艺品,也包括了闻名于世界的陶瓷、茶业、中医、中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国文化的磅礴以及各种文化组成具有的多元性和兼容性。

而博物馆正是这些历史照片、民族发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每一样文物都见证了历史变迁,经历了民族兴衰,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喜怒哀乐,从而对我们有积极的鞭策。博物馆是文物集中之地,每一个馆藏都代表一段历史,故此其对我们的教育意义是重大的,对和谐社会之下的文化建构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4]。

4 影响博物馆于和谐社会建设当中作用的因素

第一,博物馆管理者过于看重经济效益。指的是管理者重视博物馆的年收入,而忽视了博物馆具有的文化保护以及文化宣传作用。在工作总结当中,总是将年展览数量、展览规模、展览收入作为主要指标,而社会教育等一笔带过。在功利心之下,会将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看作负担,从而造成文物保护不利,使得一部分重要文物逐渐氧化或者腐蚀,文化价值逐渐丧失[5]。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该单位拥有庞大的文物库存,在管理上难度大、费用高,每年数亿元的收入不能抵充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开支,导致历届院长为此而到处招募资金。因此,博物馆管理者过于看重经济效益,有的是真的看重收入,而有的则是被动看重收入,前者只是为了赚钱,后者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发挥文物价值。

第二,馆藏利用不足。首先,整体管理不善,馆藏调度水平低,不能给予每个馆藏展示空间;其次,库房空间不足,各类文物不能分级存放,彼此混杂,管理难度高,无形中造成一部分馆藏闲置,不能发挥文化教育作用。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该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物进入库房,而展览面积有限,导致一部分馆藏闲置于库房里。这部分闲置的文物同样需要通风、防潮、避光等处理,甚至于需要专门防护,显著提升该单位的管理成本。

第三,文创水平过低。国务院办公厅的“文创”通知发布以后,各级博物院开始积极地着手实践。在这一方面故宫博物院走在前头,例如清文化文创产品得到了很多参观者的欢迎,每年都有数亿元的销售收入,基本上抵冲了文物管理以及修缮费用。而其他的博物院文创水平都比较低,主要是缺乏文化创新创意机构以及人才[6]。

第四,博物馆之间合作水平差。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经备案的博物馆达到了553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825家,其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经达到了4929家,总体上每年接待10亿余人次。不过,我国博物馆之间存在距离远、交通运输困难问题,导致了彼此的馆藏流通不足。因为大部分馆藏都是珍品,一旦在运输环节损坏则会形成惊人的损失,这使得管理者望而却步。馆藏交流差导致了博物馆间合作层次低,这对于博物馆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十分明显的阻碍。

第五,现代先进技术利用不足。博物馆馆藏发挥文化教育作用,仅仅依靠展览还不足以实现更大的教育价值,还需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来使得参观者和文物交互。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其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结合多媒体来将文物的信息以及文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状态展示出来,甚至于可以虚拟文物当初制作程序以及当时的利用情况,让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历史气息。然而这样的技术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而且技术利用水平差,较比先进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第六,博物馆各类人才缺乏。不管是馆藏利用、文创开发、博物馆彼此间馆藏以及信息交流还是现代技术利用差,最终都是因为人才缺乏。人才指的经管类人才、文物修复人才、现代管理软件开发以及利用人才等。这其中最为紧缺的便是文物修复人才,该类人才必须拥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以及技术水平,要有“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观众追捧,除了文物神秘感具有的号召力之外,最让人感动的则是“工匠精神”,修复文物需要匠人耐得住寂寞,能够在工艺手艺上精益求精,而在现如今社会背景下,很少有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层次。

5 提高博物馆在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积极作用的策略

第一,建立博物馆(院)工作的多元考核体系。需要文化局、文物局以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来对博物馆(院)来展开工作考核,要尽量形成经济效益、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三个大方面的综合的考核系统。只有如此才能提升管理者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才会科学统筹资金进行文物修复和修缮。也能够让管理者建立科学经营理念,积极地扩大收入途径,确保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主管部门针对各级博物馆负责人展开培训,也是确保他们思想提升视野开阔的必要手段。总的来说,提升管理人员思想水平,可以确保博物馆(院)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里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实现库存和展览有效配合,提升文物利用率,发挥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首先,需要建立数据库管理模式,要使得所有馆藏进入数据库,并且能够做到账、卡、单彼此对应,需要库房管理人员对馆藏如数家珍;其次,建立安检系统,需要有监控、扫描等功能,确保无死角安全保护;再次,馆藏出入库都要有相应的审批手续,凡是借出的文物必须要和借入单位签订合同;然后,需要对文物分级,然后分区存放,要充分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污染。最后,需要根据博物馆(院)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来匹配相应的管理程序[7]。

第三,提高文创水平。博物馆提升文创水平,不仅能够增加运营收入,还可以激活社会文化建设活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文物,感受文物气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继而建立起人们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具体提升文创水平的方法有:首先,博物馆珍贵馆藏的仿品,其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其次,馆藏的丝印、照片、杯垫、冰箱贴等,可以起到家庭环境点缀作用;再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馆藏展览气氛,增加有关展品信息,实现参观者和展品交互;最后,围绕某个珍稀馆藏引导群众设计,然后将有关设计通过合约形式收藏。可以看到这些文创活动,和社会和谐拥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人们文化观念都有直接影响,若是将博物馆作为载体进行主流思想教育,也必然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力作用,利于国家统一、社会 安定。

第四,积极促进馆间合作。首先,若有必要可以实现总分馆建设,实现内部馆藏调度和利用。因为发达国家每20万人口就有一座博物馆,按照该标准计算,我国目前博物馆数量还远远不够,实现总分馆建设也是必然趋势。其次,实现博物馆彼此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一定规模的馆藏共享,这一点需要专业的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安全保障,也需要专业的运输队伍来提供安保支持。再次,积极建立博物馆之间馆藏资源网络共享。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来将其他博物馆馆藏“陈列”于本馆之内,也可以将他馆的馆藏资源转移到本馆网页 之上。

第五,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主要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例如虚拟现实空间技术、投影技术、互联网技术、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博物馆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作用,让参观者和文物的交互,使得其进入到特定的历史虚拟空间,对文物对应的历史朝代有进一步了解。甚至于可以将一些名胜古迹转移到博物馆之内,增加文物的历史厚重感。例如兵马俑的展示过程里,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万里长城转移进来,体现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人们了解古代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第六,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其一,积极地联合各大院校培养各类人才,包括大数据人才、文物管理人才、文物修复人才等,并可以积极地将这些人才安排到具体岗位之上,形成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其二,能够积极吸纳民间的传统文化传人进入博物馆,使得他们掌握的修复技术获得有效利用,使得他们具有的“工匠精神”感染其他工作人员乃至于所有参观者,使得“工匠精神”能够成为主流思想的有机组成,影响现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就业观。其三,需要针对内部人进行选拔,能够做到内部培训或者外部代培、委培,以这样的方式提升博物馆的整体人资水平,确保博物馆社会文化功能得到提升;其四,要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要使得每个岗位都处在考核范围内,能够做到精准考核,使得每位员工通过考核明白自己的薄弱点,然后针对性地通过内训和自学提升能力;其五,需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潜下心来去搞研究、搞技术。要使得博物馆人才梯队建设科学化、合理化,抓住人才建设抓手,保证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社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让博物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作用得到发挥[8]。

总结:博物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属性,可以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综合起来为和谐社会构建做出贡献。这其中需要博物馆管理者拥有现代管理思维,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科学研究三个功能作用有充分重视,对人才、设施、技术、制度等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整合资源,提升博物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中人才、技术是十分关键的两个因素,需要管理者通过培训形式来保证人才不断成长,提升其掌握以及利用技术能力,从而不断驱动博物馆行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参观者馆藏文创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 14:19:30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脑洞大开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说InnoTran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