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平久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典型的指导作用,因此,要结合新发展理念,积极制定、落实乡村产业振兴方案,才能帮助农民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新时期,要将大量的科技投入、创新驱动力注入乡村产业振兴当中,从而改善乡村产业发展品质。比如,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乡村特色产业,构建“互联网+乡村创意农业”等特色产业。或开展乡村休闲农业、物流交通、现代服务业等多产业整合,创造全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培养产业新业态。
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乡村产业,不仅能提高宣传乡村产业的效果,缩短消费者和产品间距,缩减销售流动环节,减少运营成本;更能凭借互联网资源,为乡村产业打开潜在市场大门、招揽更多消费者,这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产品覆盖范围具有帮助。
当前我国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结合互联网及乡村产业,有助于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效果,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还能拓展乡村产业振兴思路、增加乡村村民收入路径。推动乡村创意产业发展,将有效开发乡村产业链条,更能通过拓展产业链的方式,丰富市场需求、增加创业机会,这样有助于吸引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创新,振兴乡村经济[1]。
各地政府部门应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给创业主体介绍合规合法的金融服务及融资路径,从而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另外,政府应联手企业,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主体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教学使返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乡村产业振兴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变化,从而引导创业者从务工角色及时转变为创业主体角色。
首先,应利用国家政策及市场导向,向乡村引入公共及社会资源,通过城市生产要素及优势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实现振兴;其次,要根据城市标准修补乡村发展短板,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调动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性。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式振兴乡村产业时,要根据现实变化趋势及城乡发展客观规律,基于共建共享、共存共荣理念,调整城乡人员结构及政府单一主体,摒弃乡村重视农业发展等传统思维。在振兴乡村产业时不可片面的复制城市产业发展模式,要结合乡村具备的资源、地域特点,利用城市带来的高新技术及管理模式,完成城乡资源整合,做好城乡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相互弥补,从而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市场,有效发掘乡村产业利用价值。另外,要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体制,补充城乡信息空白,吸引资本入乡。还要利用乡村合作社等对城市及乡村产业进行串联,助力产业重组空间、升级转型,从而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效果及市场竞争力[2]。
绿色产品及生态化产品当属乡村产业振兴方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要制定绿色化、专业化、标准化战略,构建标准化产品规格与产业保护基地、标准化生产园区,助力乡村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要积极吸引、招聘优秀人才,为产品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为了帮助全体村民提高文化水平,还应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帮助农民提高知识及技能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阶段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资源的科学开发及利用,还要预先组织科研取证、调查、统筹规划工作,防止浪费农村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坏程度,实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建设目标。同时,要重视节水农业发展,积极运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资源,认真发展循环及低碳经济,才能降低产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选择乡村产业时,可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桑基鱼塘、秸秆还田等循环式产业发展模式,以此加快推广、运用绿色技术。
振兴乡村产业时,要积极发掘本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特色资源进行使用,更要发展、扶持和农户、乡村关系紧密的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时,要强化政府、企业、农民三者间的合作力度,坚持共享共建发展理念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同时,要进入科学技术、全新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另外,政府要合理结合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支持当地龙头企业与乡村产业、农户构建合作关系,健全乡村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助力乡村、企业间实现良性互动、有效对接,建立起产业网络化、区域产业集群化、优势互补化的全新发展格局。通过开展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合作,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的经营方式和发展思路,提高乡村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形成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带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和乡村人口的就近、有效就业[3]。
综上所述,为了提振乡村经济,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指导,结合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做好乡村产业振兴方案的制定、落实,才能从本质上改善乡村产业提振方案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