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良好社会风气养成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2021-04-14 21:32刘渠景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风家风中华民族

刘渠景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 401120)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社会风气的民族,有“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之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注重家风”“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弘扬时代新风”。习近平就家风家教、党风政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良好社会风气养成相关问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整体上呈现出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逻辑理路。其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对社会好风气具有支撑作用,是良好社会风气养成的支撑点;优良的党风政风对社风民风具有带动作用,是良好社会风气养成的关键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价值上引领社会风气,是良好社会风气养成的价值坐标点。

一、家的基础支撑:以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

(一) 家何以重要:天下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在2018年2月14日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又引用“国之本在家”这一古语强调家的重要。“国之本在家”语出 《孟子·离娄上》,孟子原话为:“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借“天下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等古语强调家的重要。

一是可以从齐家治国、治理实践、知行合一方面理解。家庭是个体的人生起点,同时也是个体学习和实践的起点。《大学》 有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善于学习和实践的人,总是能认识并分清事物的“本末”“始终”“先后”,然后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修己安人,推己及人,实现“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价值理想。如果分不清事物的“本末”“始终”“先后”,即使心有一番抱负,怀揣远大理想,也终究无法落到实处,无法转化为现实。

二是可以从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等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的养成方面理解。家是最小的社会单位,是道德情感、道德人格养成的起点。个体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时间上虽有先后之分,空间上也有大小之别,但从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的养成上看却不是截然分割的。一个人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往往只意味着道德实践领域的扩大,其在家庭中养成的道德情感、道德人格在本质上没有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之本在家”“国之本在于家”这些古语高度诠释了中国人浓厚而又崇高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人对家庭、国家的深情大爱,以及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二) 家风何以重要: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他还在另一重要场合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1]

一是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造福社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忠厚传家远”,对于这些格言,中国人近乎耳熟能详。其中蕴含的崇德向善、泽被后世的文化精神像是中华民族家国兴盛的“幸福密码”,千百年来被人们世代传承。习近平曾深情地回忆起父亲的言传身教、习家的家风家教对自己的影响,认为“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2]习近平能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是与习家的好家风密不可分的。

二是家风差则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因家风差导致的恶劣后果以及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严重损害,在领导干部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大肆敛财。最终不但使自己以及家人锒铛入狱,而且也让子孙后代蒙羞,使党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害。

(三) 如何发挥家的基础作用支撑社会好风气

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提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结合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我们看到,习近平不但提出要以“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还就如何发挥家的基础作用支撑社会好风气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家庭教育。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即认为从自然天性上看,人人秉性善良,关键在于所受教育、后天习性的不同。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即强调父母对子女不但有生养的义务,更有教育的责任。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他还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要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明孕育了中华儿女独特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道德实践来看,家与国只是范围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涵养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的“天地空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家的命运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荣辱与共。习近平希望家庭建设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希望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

三是要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这些历史故事让我们知道了母亲对子女教育及其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更记住了这些伟大母亲的高尚人格与卓越见识。习近平以自己小时候接受母亲爱国教育的故事现身说法:“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 《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4]他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要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抵制歪风邪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二、党的关键带动: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

(一) 党何以重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党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曾深刻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历史的真理,也是时代的纲领。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在党。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遭此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先后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一一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最终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处变不乱,临危不惊,风浪面前不动摇,挑战面前不退缩,坚定不移引领党和人民乘风破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展现了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更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 党风何以重要: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在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 《整顿党的作风》 一文中阐明了党风的含义,并认为党风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他认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5]在对党风重要性的认识上,毛泽东等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是一脉相承的。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以及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一是党的本质属性决定党风应当引领社会风气之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党要时时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以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风气之先。党的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习近平认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

二是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社会风气的好坏关键在于党风。执政者的作风做派对社会风气影响甚大,“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己不正,焉能正人。”早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前夜,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忠告。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要求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 如何发挥党的关键作用带动社风民风

不良党风就像堵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一座无形的墙,它会使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是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党的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脱离群众造成的。党的光辉奋斗历程证明,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首先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忍不拔的政治意志和非凡的政治魄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风民风随之一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要解决制度问题。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印发 (修订) 多部重要党内法规,全方位扎紧了制度的笼子。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关键一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三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为里,党风政风为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直接决定着党风政风端正不端正。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的“钙”,认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四是净化政治生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显而易见。习近平明确指出政治生态与民心、社会风气之间的必然联系:“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6]他对有些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的现象深恶痛绝,认为如果对这种风气不予纠正和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他同时也指出,净化政治生态,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三、树立价值坐标:以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新风尚

(一) 核心价值观何以重要: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优良党风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实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家风和党风都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正如习近平所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 有云:“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将人的价值实践以及对人的价值要求从个人到家国天下依次有序分为多个层次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反映了涉及个人、社会、国家的价值要求,是对”修齐治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它反映了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既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又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价值坐标的确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选择,体现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意志。在这一“最大公约数”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将会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是它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高度重视价值观念等软实力的优秀民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 可谓中国先人眼中的核心价值观,认为其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维护国家安定有序的重要途径,是激励、感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

(二) 如何以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旨在弘扬文明新风,培养时代新人,培育社会新风尚。习近平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推动人们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一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民族总是在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源泉和深厚的历史根基,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之根、价值观念之源以及安身立命之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强调指出,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是抓好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对培育社会新风尚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以起到致命破坏作用。习近平指出,抓好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和带动群众。文艺工作者要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习近平还勉励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他还提出要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三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这就需要我们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结合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四是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风行于上,俗成于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特别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习近平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8]

猜你喜欢
党风家风中华民族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勤劳节俭传家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家风伴我成长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七一”高歌新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