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结洪
(广州嘉禾益民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440)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1-3]。胫腓骨骨折容易造成愈合缓慢或不愈合,特别是不稳定性骨折极易移位,局部外固定常失败,重新固定不理想,因力线改变,会导致患者行走时产生疼痛,引起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大多由于严重暴力创伤所致,伤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且同时合并内脏器官损伤及其他部位损伤。若合并软组织损伤,则其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更短。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与术后伤口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亦会提高截肢的危险性[4]。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后,会致使肌肉丰富的小腿肌群组织受累,因骨骼肌对缺血较为敏感,一般认为肢体肌肉组织在缺血6~8 h后即发生变性或坏死。本研究采用伤科接骨片联合加味四物汤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及联合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女16例,男18 例;年龄17~63 岁,平均年龄(40.78±6.51)岁。实验组女17 例,男17 例;年龄17~64 岁,平均年龄(40.59±6.72)岁。联合组女16 例,男18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41.12±6.83)岁。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胫腓骨骨折诊断标准,经X 线片检查确诊;认知功能健全,且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全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具有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接受夹板外固定与手法复位,且经X 线检查后显示对位对线良好。次日接受药物治疗。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口服钙尔奇D 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每片含钙600 mg)治疗,每天2次,每次1片,联合消炎药,连续治疗8周。
实验组患者口服伤科接骨片(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1021461,规格:每片0.36 g)治疗,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治疗8周。
联合组患者口服伤科接骨片联合加味四物汤治疗,伤科接骨片用法同上,连续治疗8 周;加味四物汤的组方为:红花、桃仁、当归、熟地、芍药、川芎,各12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BMP-2 及bFGF 含量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取血清样本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BMP-2及bFGF的含量。②疼痛评分标准: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5-6],患者根据自身痛感进行评分,0~2分表示无痛或轻微疼痛;3~4分表示轻度疼痛或偶尔中度疼痛;5~6分表示持续中度疼痛;7~8 分表示重度疼痛;9~10 分表示极度疼痛,影响食欲和睡眠。同时记录患者自述的疼痛消失时间。③消肿时间判断标准:同时测量患侧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周径,若两侧周径一致时,记为消肿时间。④骨痂生长评分标准:分为3 项评分,分数总和为患者的骨痂评分。骨痂密度为非常淡,较淡,较深,非常深,分别记为0~3 分;断端边缘为锐利整齐,边缘模糊,接近消失,全部消失,分别记为0~3分;骨痂量为无骨痂,少量骨痂,较多骨痂,填满,分别记为0~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消肿时间与各时间段BMP-2、bFGF 含量比较 实验组与联合组消肿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联合组短于实验组(P<0.05);治疗2 周后,实验组与联合组BMP-2 与bFGF含量均高于参照组,且联合组BMP-2 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2.2 3组各时间段骨痂生长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4、6、8周骨痂生长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且治疗4、6 周后,联合组患者骨痂生长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3组各时间段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联合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3、5、7、9 d 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且治疗5、7 d后,联合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3。
表1 3组消肿时间与各时间段BMP-2、bFGF含量比较(±s)
表1 3组消肿时间与各时间段BMP-2、bFGF含量比较(±s)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联合组例数34 34 34消肿时间(d)13.93±2.65 10.29±3.24 8.37±2.11 BMP-2(ng/mL)治疗前354.17±43.81 384.16±44.25 404.35±79.13 bFGF(ng/mL)治疗前117.57±20.14 129.43±29.93 114.52±20.02治疗2周后113.16±10.34 475.66±41.52 502.14±45.38治疗2周后324.15±68.46 746.42±57.23 971.82±69.14
表2 3组各时间段骨痂生长评分比较(±s,分)
表2 3组各时间段骨痂生长评分比较(±s,分)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联合组例数34 34 34治疗2周后1.10±0.15 1.13±0.10 1.17±0.12治疗4周后3.71±0.29 5.91±0.77 7.20±1.06治疗6周后4.83±1.59 7.54±2.09 8.83±1.26治疗8周后6.05±1.53 8.89±1.79 9.04±2.28
表3 3组各时间段疼痛消失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s)
表3 3组各时间段疼痛消失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s)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联合组疼痛消失时间(d)7.20±1.24 4.35±1.56 3.19±1.29疼痛评分(分)1 d 8.15±1.45 7.82±2.13 7.20±1.91 3 d 7.49±1.68 5.43±2.26 4.67±1.41 5 d 3.92±1.06 2.11±0.93 1.55±0.78 7 d 4.53±1.68 1.18±0.29 0.54±0.30 9 d 2.19±0.70 0.52±0.37 0.49±0.03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胫腓骨骨折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疼痛、瘀血、肿胀,畸形较明显[7-8],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医学将骨折的愈合分为三个部分:祛瘀、新生、骨合。因此,加强瘀血的疏散及吸收可促进肿胀加快消散。保持骨折部位的血液通畅,能够改善血管的通透性,提高骨骼的血液营养供给,从而强健筋骨。
伤科接骨片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筋壮骨的功效[9]。其成分由三七、海星、甜瓜子、土鳖虫、鸡骨草、马钱子、红花、乳香、没药、朱砂、自然铜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闪腰岔气、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伤筋动骨、损伤红肿等症状,对骨折需经复位后配合使用。加味四物汤具有活血祛瘀、养血行气的功效[10-12]。方剂中红花、桃仁为主,活血化瘀;当归、熟地补肝养血;芍药、川芎补血行气。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可以改善骨折患者的微循环,促进其受损部位的骨骼肌肉愈合与提高血液营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消肿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联合组短于实验组(P<0.05);治疗2 周后,实验组与联合组BMP-2与bFGF含量均高于参照组,且联合组BMP-2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4、6、8 周骨痂生长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4、6周后,联合组患者骨痂生长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与联合组患者骨痂生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伤科接骨片联合加味四物汤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缩短消肿时间,促进骨痂生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