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凯 王知晓 陈崇德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湖北 荆门 448156)
关门岩水库大坝基础为软岩基础,存在弱—微透水层,在长期水流的作用下,可能造成大坝基础沉陷或坝体垮塌的危害,因而处理好水库大坝软岩基础渗漏,是水库建设与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大坝基础渗漏处理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帷幕灌浆、低压速凝式灌浆等,但在选择具体处理方法时,必须认真分析水库渗漏的原因,不但要求在技术上切实可行,而且还要求节省投资,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根据关门岩水库大坝基础存在的渗漏问题,考虑施工环境、条件及技术、功能、经济、安全、环保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论证,采取帷幕灌浆的方法处理坝基软岩基础渗漏问题。
关门岩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清江水系渔洋河上游河段,地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柴埠溪风景区内,距五峰县城25km。水库集水面积63.70km2,最大坝高85.6m,坝长295m,坝顶宽7m,总库容1440万m3,其中有效库容1184万m3,死库容63万m3,大坝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水库是以城镇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防洪、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城镇供水设计保证率95%,灌溉设计保证率75%。
坝址区呈“V”字形河谷,河谷深切。坝基河床为冲、洪积堆积物,厚度17~21m,以卵石为主,成分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灰岩等,平均直径2.5cm。表层夹少量孤石,直径0.3~0.5m,下部夹大量碎石块,少量粗细砂、黏土不均匀分布其中。卵石含量65%以上,碎石块约占25%,细颗粒含量在5%~10%,总体较为均匀。坝址区基础稳定性较好,地表岩溶泉少见,但溶蚀裂隙发育,坝基岩体以弱透水性为主,为了提高坝基抗渗性能,采用帷幕灌浆处理。
a.软岩基础渗漏处理重点:ⓐ严格控制孔位;ⓑ严格控制钻孔深度;ⓒ严格控制洗孔与压水试验的压力;ⓓ严格控制灌浆压力和浆液配比;ⓔ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孔口封闭情况,及时变浆,回浆返浓时按要求处理等;ⓕ质量控制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
b.软岩基础渗漏处理难点:ⓐ灌浆中断;ⓑ串浆;ⓒ漏浆;ⓓ固管;ⓔ成槽过程中大石块的处理;ⓕ塌孔;ⓖ操作方法不当等。
2.2.1 帷幕灌浆试验孔布设
a.试验区。试验区选在大坝河床防渗墙轴线上(桩号0+192.85~0+200.85),单排进行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
b.试验孔布设。孔距1m,每排分三序施工。
c.共布设9个灌浆孔(含先导孔)。
d.试验孔深度见表1。
表1 试验孔深度统计
2.2.2 帷幕灌浆施工试验技术要求
a.工艺流程:ⓐ帷幕灌浆按分序加密法分段施工;ⓑ钻孔的施工顺序为:先导孔→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质量检查孔;ⓒ灌浆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b.孔位。ⓐ按照防渗墙预埋管布置孔位,在孔位处设置明显的标记;ⓑ灌浆孔分为Ⅰ、Ⅱ、Ⅲ序。孔位布置见图1。
图1 孔位布置
c.钻孔:ⓐ采用金刚石液压回旋钻进;ⓑ灌浆孔开孔直径90mm,终孔直径58mm;ⓒ孔深按表1要求,孔底偏差值不得大于0.7m;ⓓ清孔采用压力水冲洗;ⓔ钻孔记录主要包括:钻孔编号,位置、桩号,角度,孔口高程,开孔、终孔时间,分段钻进返渣、返水、返风以及岩石特性情况,钻孔变径,钻机异常,终孔孔深与孔径等情况。段长划分见表2。
表2 钻孔段长划分
2.2.3 灌浆施工
a.制浆:ⓐ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严格按设计水灰比配料,搅拌时间大于3min;ⓒ浆液自制备至使用结束时间不得超过4h。
b.浆液水灰比采用5∶1、3∶1、2∶1、1∶ 1、0.8∶1、0.5∶1 等6个重量比级,开始灌浆水灰比采用5∶1。
c.灌浆压力值见表3。
表3 灌浆压力值
d.浆液变换标准:ⓐ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超过30min,而浆液压力和注入率均无变化或变化不显著时,可改浓一级水灰比;ⓒ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1]。
e.灌浆结束标准:ⓐ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延续灌注90min,灌浆即可结束;ⓑ当终孔段透水率或单位注浆量大于设计值(q>3Lu)时,应加深钻孔,继续灌浆;ⓒ当加深超过两段后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将情况报有关单位处理;ⓓ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总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
f.封孔:ⓐ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封孔,即灌浆结束后,灌浆管注入水灰比0.5∶1的浓浆,将孔内余浆置换出来,然后用塞子塞在孔口,使用最大灌浆压力继续灌浆封口,灌浆持续时间不小于60min;ⓑ封孔后产生的上部脱空段,采用人工回填砂浆封实。
g.注意事项。针对灌浆施工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做好出现冒浆、漏浆、串浆、灌浆中断、回浆变浓等问题的处理,同时对灌浆较多和孔口涌水的孔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2]。
2.3.1 统计数据
a.灌浆量统计见表4。
表4 灌浆量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区9个灌浆试验孔共注入灰量92801.69kg,单位注入量233.49kg/m,压水试验平均透水率19.82Lu。
b.透水率频率分析见图2,单位注灰量频率分析见图3。
图2 透水率频率曲线
图3 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频率曲线符合理论上的相应递减以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2.3.2 钻孔取芯检测
a.检查孔布置与施工。灌浆试验凝结14天后布置检查孔,检查孔布置在HW-45与HW-46之间(由参建各方根据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协商,监理单位确认),编号HW-J1,孔深深入岩基43m,采用φ76钻具钻进。
b.检查孔压水成果。全孔分10段次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压水资料由灌浆自动记录仪检查并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q=Q/PL
(1)
式中q——试验段透水率,Lu;
Q——压水流量,L/min;
P——作用于试验段的全部压力,MPa;
L——试验段长度,m。
按式(1)计算,HW-J1检查孔10段压水试验透水率平均值为2.07Lu。结合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帷幕灌浆防渗效果相当明显。
c.钻孔取芯。共计取芯8箱,均发现了水泥结石,其中第5箱第13回次发现了一块6cm的水泥结石,第1箱第4回次、第2箱第6回次、第3箱第9回次、第4箱第11回次均发现了4cm的水泥结石。说明所灌注的水泥浆液进入了裂隙,帷幕灌浆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2.4.1 大坝河床帷幕灌浆
a.依据上述试验成果,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编制关门岩水库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工艺流程以及各项控制指标,用于指导工程的施工。帷幕灌浆工艺流程见图4。
图4 帷幕灌浆工艺流程
b.灌浆孔布置在混凝土趾板、趾墙基础区域内,深度按设计要求深入相对不透水层(q<5Lu)以下5m,防渗帷幕最大深度65m。
c.河床砂卵砾石覆盖层厚17~21m,砂卵砾石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截断坝基强透水层渗漏通道,并与下部岩基相接,组成坝体封闭式防渗体系[3]。下部岩基以弱—微透水层为主,采用防渗帷幕灌浆,主要工程量见表5,河床帷幕灌浆孔分布见图5。
图5 河床帷幕灌浆孔分布
表5 大坝河床段帷幕灌浆主要工程量
d.灌浆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在灌浆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如施工图、灌浆施工技术要求、流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等),编制灌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4];ⓑ灌浆机具的选择:搅拌机的转速、拌和能力应保持均匀、连续;灌浆泵的技术性能与所灌注的浆液类型、浓度相适应,最大工作压力与波动范围以及排浆量应满足现场灌浆的实际需要;灌浆管路浆液流动畅通,并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灌浆塞具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易于安装和卸除;钻孔与灌浆的计量器具须定期进行校验或检定,确保量值准确;ⓒ灌浆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及各项控制指标施工,坚持现场质量检测和旁站,避免用仪器代替人的监管;灌浆用的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等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冬、夏季施工做好防寒与降温工作;ⓓ各项施工记录有专人在现场逐项填写,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清晰、可靠[5];ⓔ安全生产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与落实安全控制的各项措施;每周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工程验收:单元和分部工程灌浆结束后,及时报送工程验收要求提供的灌浆资料与申请验收报告[6]。
2.4.2 河床帷幕灌浆效果
a.压水成果。共布置12个检查孔,压水120段,合格120段,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 95%。
b.河床帷幕灌浆分为7个单元,121孔(包括试验孔),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95%。
c.河床段溶蚀裂隙发育,切割较深,倾角80°~90°,钻孔遇溶蚀裂隙时,单位吸浆量变化较大,灌浆效果明显。
d.从灌浆资料分析,随孔序的递增,透水率呈递减的趋势,小于3Lu的孔段从11%上升到96%,大于20Lu的孔段从6%减少到0.4%,平均透水率2.32Lu,符合设计要求。
e.钻孔121个,孔位偏差均小于10cm,孔底偏差均控制在设计值范围内(仅个别孔底偏差0.52m)。
f.钻孔取芯均发现水泥结石块,直径一般在4~8cm之间。
a.经济比较。关门岩水库大坝软岩基础渗漏处理有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帷幕灌浆等方案,其他主要方案工程造价高于帷幕灌浆施工方案的2.4%以上。
b.技术比较。有的方案不适应于工程区的地质条件,且技术条件、施工可操作性不符合工程区的实际情况。
c.效果比较。从关门岩水库大坝软岩基础渗漏处理情况来看,达到了设计效果,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帷幕灌浆具有施工实用性强、安全可靠性强、经济性强以及技术成熟性强等优势,目前在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基础渗漏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帷幕灌浆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对质量控制非常严格,稍有不慎,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大,因此,在今后的推广应用中,一定要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不断研究解决帷幕灌浆技术中的难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