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良 沙雪辉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中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运用价值。方法:116例产妇,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58例,分别开展以传统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比较两组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1、2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撕裂、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对照组比,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在产妇中的运用,虽会增加产妇产程时间,但可降低剖宫产率,且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分娩结局;产程;剖宫产率;新产程标准
产程标准为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分娩、处理产程的重要依据,对安全分娩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娩管理方式与产程进展也出现了一些改变,传统产程标准已难以满足现代产程管理需求[1]。新产程标准是在传统产程标准基础上改进而来,现已得到临床广泛运用[2]。为明确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实践价值,现对此进行研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录的产妇116例,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58例):年龄(19~36岁)均值(29.14±3.25)岁;孕周(37~40周)均值(38.51±0.46)周;22例经产妇,36例初产妇。观察组(58例):年龄(20~36岁)均值(29.13±3.24)岁;孕周(37~41周)均值(38.54±0.43)周;24例经产妇,34例初产妇。以上基础数据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无妊娠期合并症,无严重性器质性疾病,精神正常,能良好配合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以传统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第1产程:潜伏期:在宫缩规律、宫口开到3cm时,尽量减少临床干预,帮助产妇休息、放松身心,并注意观察胎儿状况。活跃期(宫口开至4cm):动态化监测胎心状况,每2h~4h检查1次宫颈内口,如果宫缩正常,活跃期宫缩不理想或宫口扩张停止,人工破膜采用宫缩素、乳酸林格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为60滴/min。第2产程:协助产妇取自由体位,指导其屏气集中全力分娩,如果宫缩不理想,人工破膜实施宫缩素及乳酸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果潜伏期大于16h,活跃期大于8h,可判定为产程进展异常,予以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观察组开展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将宫口开至6cm、规律宫缩作为活跃期七点,活跃期、潜伏期及第2产程处理原则和对照组相同。如果宫口扩张6cm之后,扩张停止4h~6h,未给予硬膜外麻醉经产妇第2产程大于2h,初产妇大于3h,均施以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 ±s/n、%)用t、X2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果
2.1 不同产程时间对比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第1、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长(P<0.05),见表1。
2.2 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更低(P<0.05)。组间产后出血、会阴撕裂、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产程标准为医护人员处理产程的重要依据,对分娩(产程)停滞、时限延长实施定义,明确了不同产程时限及相应的预见性处理方法,对分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的增加、新生儿体重的上升、分娩镇痛手段的实施等因素影响,产程也有所改变,导致传统产程标准的实施存在局限性。因此,一些学者在传统产程標准基础上,设计了新产程标准,放宽了产程异常指标及剖宫产指征,予以产妇充足的试产时间,从而减轻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促使产程的良好进展。新产程充分地延长了各产程时间,减少医疗干预,进而降低人工干预所引发的并发症风险,保障母婴生命安全。且新产程不再将潜伏期时限增加视作剖宫产指征,促使更多产妇能充足的试产时间,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但目前,临床关于新产程标准对产妇分娩时间、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而其是否安全、行之有效,还有待商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第1、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显著较长。由于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方法明显增加了各产程试产时间,促使孕妇不同产程时间有所增加。观察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明显较低。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为产妇提供了充裕的试产时间,可有效降低其剖宫产风险。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不会引起诸多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综上,在产妇中实施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措施,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铭, 张惠敏, 王云青. 新产程标准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 2021, 30(1):75-77.
[2]沈丽霞, 陈海天, 李珠玉,等. 新产程标准管理下1089例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程特点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2):93-96.
[3]刘兰, 王金莲, 张立敏,等. 新产程标准下剖宫产后阴道试产239例妊娠结局[J]. 安徽医药, 2019, 23(5):93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