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云服务”的思考

2021-04-13 04:18任斐姜旭
参花(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云服务智慧图书馆

任斐 姜旭

摘要:疫情期间,图书馆“云服务”的应用在延续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方面成效显著。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结合防控原则与要求对“云服务”的发展趋势、服务内容及服务特点进行探讨,挖掘“云服务”在图书馆深度服务层面的实现形式和潜力,旨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为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 “云服务” 智慧 疫情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消除聚集性是重点

高校图书馆是人员聚集、流动量大且环境相对封闭的场所。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首先应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在原有馆舍硬件基础上,加强通风,实行人流量控制,改变原有借还书方式,这都是消除聚集性的有效手段。

(二)人员、设备不足是难点

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面临诸多变化,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预约借书、自助还书的模式兴起,无接触式服务也被读者广泛接受。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增加如预约取书柜、自助还书箱、书籍消毒柜等设备;无接触服务需要借助的软件App也要由专业人员负责后台管理,对人员技术素养要求较高。以当前山东省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现状及人员年龄、专业构成情况来看,完全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变还有一定难度。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是趋势

在高校图书馆开放过程中,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不仅应作为日常工作项目扎实开展,更应考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如何转变服务方式,更符合防聚集、少接触、拓项目、精服务的要求。

(四)深度服务是目标

在流通阅览服务方面,借助自助借还机和预约取书柜,读者已经可以实现线上借阅与无接触取书。然而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多样且复杂,后疫情时代的读者活动、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等深层次服务的实现方式还有待探讨。当前,借助互联网、手机等传播媒介,以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为载体的服务方式逐渐被应用于读者服务领域,这为实现在线学科咨询、空中课堂授课、网上读者活动等深层次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接下来,应探索利用多种媒介实现图书馆的深度服务,打造与线下图书馆服务种类、水平相当的图书馆“云服务”。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云服务”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云服务”项目有:电子书阅读、期刊阅读、馆藏查询、文献资源浏览及获取等。

(一)当前的发展困境

自“云服务”的概念提出后,图书馆的线上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就当前服务项目而言,还不能完全包含图书馆的全部功能;已经实现的项目也存在“分布式”的局限,即支撑服务的资源所属不同软件、数据库,分割较为零散,用户在共享信息资源时需要跳转不同的平台,操作难度较大。例如没有建立VPN的高职院校,电子资源的校外登录方式十分繁杂:中国知网使用漫游账号,维普期刊使用“中文期刊助手”App,百度文库需要事先在校内绑定邀请码……读者在信息检索时需要以数据库为单位,依次查找,无法做到一站式检索。

(二)“云服务”的必要性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停课,实行居家学习的模式。这一时期,图书馆“云服务”的效果显现:馆员根据学生数据邮寄教材到家,读者根据OPAC系统查询书目到期信息并续借,用户利用校外登录权限检索、下载电子文献,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读者推荐好书……“云服务”以其强大的支撑体系和开放共享的特性在突發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我们不应继续将“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辅助手段,而应该思考在实体图书馆无法正常开放的情况下,如何使用“云服务”替代实体馆的全部功能。除传统借阅外,整合资源检索、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读者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形成一站式的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建不受地域、时空影响的智慧型云端图书馆。

(三)图书馆“云服务”的内容

1.资源服务

教材服务:在学生信息数据平台基础上,延伸教材征订功能。按照学生的不同专业、年级、班级等信息征订教材、实训用书。将征订信息导出后发送至书商处准备配货。教材配齐后由书商根据学生信息统一由物流配送至预留地址,全程无接触配送。

采编服务:在原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读者荐购、榜单推选等方式,确定采购书目。通过系统向书商发送征订目录书单并指导配货。图书到馆后加工编目,录入馆藏数据。上架后进入流通。

图书流通服务:进入馆藏流通后,书籍可外借。方法一是读者通过馆藏检索系统查询所需书目,将需求发送至图书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将书找出放入预约借书柜。读者凭身份信息在任意时间来取书,避开人流量高峰时段。方法二是在线阅读电子书,在现有电子书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校外下载、阅读。

期刊阅览服务:可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实现学术期刊的下载和浏览,人文、休闲类期刊阅览也可以通过浏览龙源期刊等实现。

电子资源服务:整合单位所购买的全部电子资源,运用VPN平台或统一认证方式,实现校外与校内同等权限的访问。信息检索实现“一站式”检索方式,以“知识”为检索单位,避免同一知识在不同平台的重复跳转检索。

2.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深度服务的代表项目之一,学科服务不仅仅是文献普查和信息检索,还要求馆员在熟悉学科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海量数据的筛选、挖掘,进行二次提炼,形成有依据价值的参考意见,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以助力学科科研的开展。就山东省内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前的学科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从侧面说明了现有图书馆资源并没有完全得到整合利用。学科服务不应拘泥于“读者提要求——馆员回复”的模式,更应落实学科服务项目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定期发布该学科学术报告、前沿观点,深挖学科大数据背后的规律性指导意见,为读者科研提供一手、前沿的理论依据。

3.辅助服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辅助服务的开展,主要体现为在线的读者活动。这就要求馆员在活动策划方面,突出主题的契合性与读者个体的参与程度。如居家隔离期间,以电子书资源为基础向读者发布推荐书目信息;复课复学之后,组织读者开展“疫情防控在线知识问答”活动;为避免读者聚集,改大一新生入馆教育为线上VR参观,配合讲解内容组织在线闯关答题;改现场面授为网络直播授课,组织线上名家大讲堂等。读者参与程度的高低与提供服务的方式关联不大,聚焦重点应集中在受众的需求调查、主题的筛选以及活动环节的设置三个方面。

4.图书馆“云服务”的特点

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云服务”应具备专业性、持续性和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将图书馆各服务功能联动开发,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坚持常态化维护和信息的及时更新,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优势,提炼大数据信息,为读者提供具有学科前沿性和指导性的意见,满足图书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云服务”的人文关怀。

三、图书馆“云服务”的实现及展望

以上探讨表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具有规避风险、使用方便的优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也可以通过云端实现线下向线上的转变。

(一)服务模式的常态化运行是重点

前期实践表明,图书馆“云服务”在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接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图书馆云服务模式也应常态化推广并坚持下来。随着读者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实际到馆人数减少,资源的线上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这不仅对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起到積极作用,更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

(二)专业的馆员团队建设是难点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团队建设普遍存在馆员数量少、年龄大、专业不对口的现实情况。图书馆云服务系统化、常态化运行,依赖于专业的计算机、图书情报档案人员不间断地提供维护和服务。目前的馆员条件还不足以支撑图书馆“云服务”的全面开展,人员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三)前景展望

图书馆云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普遍的运行模式,也是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实现手段。基于云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功能开发和实现,将疫情防控的原则、要求贯穿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每一阶段,对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和图书馆的长远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曦,武洪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1):70-76.

[2]张劲松.后疫情时代抗疫常态化与经济社会发展[J].江汉论坛,2020(08):15-22.

[3]王丽艳.公共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服务研究——以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信息服务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06):33-38.

[4]王兴亮.现代通信系统新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289-289.

[5]佟文君.基于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10):63-64.

[6]李文侠,崔光益,潘占峰.大数据环境下精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服务案例分析[J].图书馆建设,2020(S1):173-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职业学院2020年院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疫情影响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KYSK-XYQ-202002)。

(作者简介:任斐,女,硕士研究生,山东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姜旭,男,本科,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云服务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