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蔡咏梅,张诗若
(新疆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经济韧性可以被当作是该地区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属性,能够长时间提升经济系统的综合能力[1]。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对于西北偏远地区的城市研究较少[2-7]。对研究方法的应用,学者们大多选择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TOPSIS 模型等进行分析[8-14]。对经济韧性水平的研究,很少采用障碍度模型去考量不同指标对韧性水平有着怎样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各位专家学者习惯于用障碍度模型去评价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15-17],或利用其对阻碍生态环境[18]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19]的因素进行分析。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钟琪和戚巍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创新力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弹性[20]。R.Martin 针对面临经济衰退风险的区域进行分型,总结出经济韧性与滞后存在联系,说明区域经济韧性是一个包含抵抗阶段、恢复阶段、重新定位阶段和更新阶段的动态过程[21]。Desrochers 验证了产业结构多样性在地区应对外部冲击时的重要性,强调拥有更专业多样产业结构的区域更有利于保持自身的稳定性[2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带动新疆经济快速、稳步向前发展。受制于地理条件、人口分布以及社会资本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和不协调依旧是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以上研究总结,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借助熵权法、TOPSIS 模型,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正确引导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长期向好向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数据选取的时间节点为2008-2018 年,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对于个别缺失数据,通过均值法补齐。考虑到部分地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为确保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特以2018 年行政区划为准。对原始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因不同量纲和数量级所产生的误差。
本文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经济韧性进行评价,遵循科学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从经济稳定指数、多元指数和活力指数3 个方面,共选取15 个指标,构建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人均GDP、经济密度、城镇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外贸依存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属于经济稳定指数。GDP 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借助人均GDP 和经济密度(地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化率和人均社会消费零售品支出情况对经济韧性存在正向效应;失业会对经济系统带来冲击,高失业率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属负向指标;外贸依存度反映了经济内外需不平衡问题,外贸依存度越大,经济韧性水平越低。经济多元指数由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财政收入、财政自我满足程度、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 项指标组成。财政收入、财政自我满足程度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反映地区财政金融状况,与第三产业占比一起,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校大学生数、常住人口、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5 项指标说明经济活力指数。在校大学生数目和常住人口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韧性有着正相关关系。
表1 新疆地州(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客观分析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水平,深度挖掘影响经济韧性水平的障碍因素,本文采取熵权法、TOPSIS 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讨论研究。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计算体系中各项指标信息熵,借助指标相对变化情况对系统的影响确定指标权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23]。计算步骤为: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2)数据标准化处理
(3)计算第 j 项指标下,第 i地州(市)占该指标的比重 Pij,
(4)计算第 j 项指标的熵值 ej,
(6)计算第 j 项指标的权重 W,
TOPSIS 模型常被用于对多目标决策评价分析中,明确目标中各项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定义为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对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即贴近度进行测算,对结果进行排序。步骤如下:
(1)数据规范化处理运用公式(1)(2)完成,获得标准化矩阵
(2)构建加权规范矩阵:
为厘清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障碍因子,明晰形成不同经济韧性水平差异的因素,特引入障碍度模型。计算并分析各项指标对区域经济稳定指数、经济多元指数、经济活力指数以及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的制约程度,以便提出对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指标偏离度 Ii以及因子贡献度Fi
Wi是第 i 项指标的权重;W0是该指标所在的准则层权重。
(2)计算第 i个指标对经济韧性水平的障碍度 Oi:
(3)计算各准则层的指标对经济水平的障碍度 Uj:
通过对研究区域经济韧性水平计算分析,得出地州(市)经济韧性指标贴近度,如表2 所示。越接近于1,表明该地经济韧性水平越高。
表2 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指标贴近度
从表2 可以看出,各地州(市)、各子系统贴近度存在着明显等级差异。为更加清晰直观地描绘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本文将通过空间分析对各子系统等级水平进行详细说明,利用ARIGIS 软件中的自然断裂点分级法把各地州(市)贴近度分为四类。
4.1.1 经济稳定指数
2018 年新疆各地州(市)经济稳定水平由高到低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高水平: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核心城市,经济稳定指数相对而言是最为理想的。克拉玛依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紧随其后。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借助优越的区位条件,获得较高水平经济稳定指数。中水平:塔城>哈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简称“克州”)>阿勒泰,经济稳定指数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经济稳定性。低水平:吐鲁番>伊犁>和田>喀什,低城镇化水平和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导致经济稳定指数明显落后(图1)。
图1 经济稳定指数贴近度
图2 经济稳定指数贴近度
4.1.2 经济多元指数
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多元指数分级,乌鲁木齐经济多元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州(市),为高水平。较高水平:昌吉>伊犁>和田>阿克苏>博州,这些地区注重第三产业发展,该数据占GDP 数据的大部分。中水平: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巴州,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低水平等级地区:克州>塔城>哈密>吐鲁番>喀什,这些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存在着信贷风险,财政的自我满足程度差,地区的经济多元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图2)。
4.1.3 经济活力指数
对经济活力指数评级,乌鲁木齐依旧“一枝独秀”,它不只是新疆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化中心,拥有数所高校,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克拉玛依和喀什地区紧随其后。处在中水平的占大多数:伊犁>昌吉>巴州>阿克苏>和田>吐鲁番>哈密,较高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为这些地区增加了新引力,经济活力指数有较大增长空间。克州>博州>塔城>阿勒泰,因为缺少高校,整个地区的活力少了很多,因此处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指数只为低水平等级(图3)。
图3 经济活力指数贴近度
图4 经济韧性水平贴近度
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水平贴近度进行划分。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地区各自只有一个,分别是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中水平:昌吉>喀什>巴州>伊犁州>阿克苏,这5 个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较少,缺乏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及时,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整体经济韧性。低水平:哈密>和田>塔城>克州>吐鲁番>博州>阿勒泰,高校的缺少导致活力缺失,降低地区经济韧性水平。经济韧性水平由中部地区,向南向北分别减弱(图4)。
通过障碍度模型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水平进行分析,深层次挖掘影响本地区经济韧性因素。对新疆2008-2018 年不同准则层障碍度进行分析,阐释影响新疆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见表3。为进一步了解,本文选取影响经济韧性水平前6 位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2008-2018 年新疆准则层障碍度
通过表3 数据分析得知,在2008-2018 年间,影响新疆经济韧性的首要因素始终都是经济活力指数。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影响其对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强,越多的外来人口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引发更强的吸引力,产生良性循环,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不竭动力,最终达到提高地区经济韧性水平的结果。
表4 新疆地州(市)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
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地区障碍因素有着差异性,但从整体上看,影响新疆经济韧性水平的前六位障碍因素是:(在校大学生数)、(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常住人口)、(人均社会消费(经济密度)。其中对于新疆各地州(市)的经济韧性水平而言是首要的障碍因素,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反映了地区教育水平,对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品零售额)、(城镇化率)、(人均GDP)、活力水平影响程度很大。新疆教育资源和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经济困难,当地许多适龄学生大都选择早早就业,其他地区的学生也很少选择疆内高校就读;选择在疆内高校就读的学生又由于资源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毕业后不选择留在新疆,甚至部分地州(市)至今仍未拥有一所高校,这对新疆经济韧性水平的增长,无疑是阻碍。如何增加地区吸引力,创造更多发展动力,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后面其他5 项障碍因素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新疆各地州(市)为主体,研究地区经济韧性发展变化。结果表明:(1)2008-2018 年新疆整体经济韧性水平稳步提升,但仍未能达到较高水平;(2)各地州(市)经济韧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强度由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递减;(3)经济活力指数对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力最强,其后依次为经济稳定指数和经济多元指数。为新疆地区经济韧性获得更高的水平提供参考,促进新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出4 点建议。
(1)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地区经济韧性建设目标
提高地区经济韧性,必不可少的是政府的有效领导。在总体层面,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应对冲击的计划,以便于提高日常中的防范意识,同时提升地区面对冲击时的反应能力。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地区经济韧性建设目标,根据地区特点,精准制定并严格实施地区经济规划。新疆地区经济韧性高水平区域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这一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政府领导和明确规划的重要性。
(2)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地区经济活力指数
改善新疆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填补偏远地区没有高校的空缺,要不断扩大教育支出,增加教育基础设施配置,培养优良的师资团队,在建设高质量高校的同时,注重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同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吸引各地人才。注意提高教学质量,持续不断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设立人才引进计划,不仅有吸引人才来的能力,还要有留下人才的能力。提高地区经济活力指数和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
(3)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多元指数
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土地依赖,将产业重心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借助新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发展特色旅游。创造更多国内外合作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经济发展能力,保持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冲击。提高地区经济的多元指数,降低地区对外界冲击反应的敏感,增强地区经济韧性。
(4)持续发展经济,为地区发展创造更好的整体经济环境
良好的整体经济环境是地区应对冲击和突发状况的基础保障。前文分析中,地区经济稳定指数对区域的经济韧性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坚持不断地高质量发展经济,提高地区的生产总值,不断推进城镇化深入,创造更多就业条件,减低城镇失业率,保证地区安定,减少对外贸的依赖性,维持乃至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提高地区经济稳定指数,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