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 君
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他们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打零工者的权益要如何维护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了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他们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以中国将近9亿劳动人口来看,意味着每5个劳动人口当中,至少就有一位是在打零工,“零工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零工经济”并非新鲜事物。一般来说,“零工经济”由零工工作者、平台和服务接受者三部分构成。互联网科技和移动终端平台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灵活就业的分配效率,从而扩大了“零工经济”的受众和规模。
代驾等待接单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教育、餐饮外卖等需求领域的消费活动向线上的迁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灵活就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发挥着特殊时期保就业的积极作用。例如,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等与餐饮企业的“共享员工”合作,既缓解了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由于订单激增导致人力紧张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减轻了餐饮企业支付工资的负担,而且还保障了从业人员的收入。
正因为“零工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就业和工作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就业人群正日趋庞大。
晚上8点半,在北京万丰路小吃街,35岁的代驾师傅李亮已经整装待发,他正在用手机等待平台派单。在从事代驾之前,他和妻子在北京花乡二手车汽车交易市场附近开了家小吃店,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的小吃店不得不关张,有着多年驾龄的他选择从事代驾谋生。
与原来开小吃店比起来,李亮不用起早贪黑准备食材,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些,哪天实在累了可以在家休息,养足精神第二天再把钱挣回来。“每晚的9点到10点是接单的高峰期,平均每晚可以接到3单左右,月均收入基本可以维持在5000元左右,如果多接单就能挣得多些。”李亮说。
可以自由支配工作时间,是大多数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最大福利。30岁的北京专职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表示,早晚高峰时段用车需求高,平台给的调度费多,但是交通拥堵费油;平常时段交通顺畅,但接单就得积极些。“出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跑得勤快些一个月可挣到8000元左右。”王师傅说。
当然,有钱有闲的零工毕竟还是少数,二位师傅都表示实际挣的也是辛苦钱,要多挣就要更拼才行。而与传统工作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差了些,而最大的短板还在于社会保障不足,一旦年龄变大无法继续从事零工,就要面临既没有工作收入,也没有退休金的窘境。
人社部的相关调研证实了两位师傅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缺少工伤保险的背景下,多数平台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其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但与工伤保险相比,灵活从业人员购买的商业险普遍附加值低、保障力度小。
随着“零工经济”从边缘走向主流,零工的内涵也逐渐丰富。主播、宠物烘焙师、密室设计师、汉服造型师、奶茶试喝员等新职业的出现,丰富了打零工者的就业选择,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更加愿意采用灵活用工。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同比增长逾11%,达到55.68%,有近30%的企业表示稳定或扩大使用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改变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传统关系,劳动者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企业与灵活用工平台之间、灵活用工平台与工作人员之间均为合作关系,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制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约束。因此,打零工者的权益要如何维护也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2020年12月,某外卖平台外卖员在送餐途中猝死事件,更是将如何维护零工权益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外卖员家属在追究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时,平台表示该外卖员与自己不存在劳动关系,只愿意出于人道主义赔偿2000元和3万元商业意外险赔偿。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该平台最终给予骑手家属60万元抚恤金。
而根据司法部门的统计,灵活就业者涉及的劳动纠纷中,数量最多的为追索劳动报酬。该类诉讼请求虽然从表面看,仅涉及到工资待遇问题,但有时隐含着劳动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前提。数量第二位的为明确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请求,第三位则是要求解除劳动关系补偿或赔偿的诉讼请求。
其实,早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就已指出,“新就业形态”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当然,同‘新就业形态’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也不能姗姗来迟。”习近平指出,要及时补齐法律的“短板”,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保障问题,同时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指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而“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且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这相当于给灵活就业者吃下了“定心丸”。
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要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渠道,尽快研究建立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机制、劳资纠纷处理规则。同时,制定一系列平台用工合同示范文本,制订平台用工专项法规等,以保障和服务灵活就业者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灵活就业既要维护其权益,也要考虑用工企业能够承受的人力成本;既需要国家层面补齐短板,也需要教育引导从业人员主动跟进社会保障措施。在平衡企业成本和个体权益的基础上,引入商业保险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比如,只要出具劳动合同,企业就可以以单位名义投保雇主责任险和团体意外险。哪怕没有劳动合同,零工个体也可以自投意外险、骑行险等险种。有了这些保险保障,灵活用工领域的用工者和从业者,其权益就可以获得多一份保护。
规范灵活就业既要维护其权益,也要考虑用工企业能够承受的人力成本;既需要国家层面补齐短板,也需要教育引导从业人员主动跟进社会保障措施。
有权益保障的经济才是“好经济”,才是“健康经济”。保障“零工”合法权益,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的创新。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维护劳动保障权益。具体包括,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责任,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
各地也密集出台了相关措施,探索对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护。山东省政府根据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新业态行业集体协商,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建立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措施进一步鼓励灵活就业。
江西省总工会出台《关于推进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及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探索建会入会新方式,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探索完善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建会入会的有效模式。
上海市总工会则是上线“申工社APP”。该应用突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在“我要维权”栏目中,广大职工可获得及时的无偿的法律援助。工会会员还能申请到“代写法律文书”和“代理仲裁诉讼”等免费服务。截至目前,上海市经核实比对已发展2万多人入会。
这些只是各地推进维护灵活就业者权益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中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这将为“零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