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概论”课程为例,从四个维度一即教材的维度、价值的维度、主体的维度和实践的维度探讨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理论课程有机融合中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关系与处置,以及二者在实现程度上现实性和条件性的取舍选择、在价值目标上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共情问题。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价值实践基金项目]2021年广州市社科共建课题“广东改革开放史有效融入大学思政课研究”(2021GZG11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65-02
“四史”学习教育自提出以来,不仅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素材,也使思政课程有了更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是“四史”学习教育之重点,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在逻辑和集中体现。因此,本文拟从“概论”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任务目的有机融合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其实现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基本维度:
一、教材的维度
教材是开展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遵循。现有“概论”课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不仅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大政方针政策理念、国家社会建设发展实践三方面实现了有机融合,并突出和强化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执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应当挖掘和用好“概论”课教材体系中包含的党史教育内容,包括党的历史叙事、理论凝炼和实践探索。同时,着重处理好三对关系:
要处理好理论课讲历史与专业历史课的关系。专业历史课更多强调的是历史脉络的叙述、历史事实关系的澄清、历史进程规律的阐释。“概论”课程讲历史是从历史现象中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事件演变中寻求革新前进的动力支撑,从历史演进规律的认知启示中开创未来理想的新历史。因而,“概论”课中要着重讲清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成就史、创造史、发展史,在叙事中说理,变革中觅道,在前进中书情。
二要处理好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关系。“概论”课程的鲜明特色就是政治性是第一位的,但“概论”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在“概论”课教材中,无论是党史的铺叙还是理论思想的释理明义,都是遵循课程教育规律、思维科学逻辑而展开的。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人为地割裂二者或者只讲其中某一方面,都会因其违背规律和事实而削弱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也终将失去学生头脑中的意识形态阵地。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章的内容能很好地说明这一辩证关系。
三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方法与精神的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方法展现出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为“概论”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素材,同时也对有效利用内容素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概论”课教学中,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案例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有静态文字说明形式、动态影视展示形式、角色表演形式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与形式,都要既立足于具体课堂教学环境,又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既体现生动形象鲜活吸引人,又注重学理思辨精神升华:既重教材党史内容的拓展拓深,又紧扣理论创新与时代任务侧重变化。2021版“概论”课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及其关系。
二、价值的维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著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与“概论”课程的融合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此,需要始终坚持以下三个价值取向:
1.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百年伟业,薪火相承。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围绕“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力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今日中国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刻巨变,都是“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史学习教育要积极发挥“概论”课俦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在史、论结合中强化学生对党的历史认知、对党的创造性贡献的逻辑发现、对党的不竭奋斗动力的精神溯源,在百年党史真相中及百年党的理论伟力感召之下,激发学生不负时代去追逐理想、勇担使命的爱党爱国之情。
2.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为党培养人,关键在于“培养什么人”。历史镜鉴,可以明志。百年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向世人提出了灵魂之问:我们的国家崛起从何而来?我们的民族复兴从哪里开始?我们党的事业为何成功…所有的答案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面对国内外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抢滩登陆”之势,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立足“概论”课主渠道、发挥主动性,“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坚持培养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人、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志愿的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夯实两个“坚强阵地”,打造一支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都认同一致,既明理有信又崇德力行的“梦之队”。
3凝聚共识维护发展大局。党的百年历史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充分地贯彻、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全面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得到成功的检验。一段时间里,社会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抹黑英雄、否定历史,攻击和否定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位。为此,党史学习教育要给予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引导学生正本清源正确评议社会历史现象、正确选择历史前进的方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深刻体会三个“来之不易”。
三、主体的维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历史观。党的百年历史,从始至终都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学习历史就是为了铭记历史、创造新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实现程度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习教育活动的主体。本文所涉主体是指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
1.学生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类存在物,可以在实践上自由决定行动并影响世界。受教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程度。在“概论”课教学中,不管是选取党史教学内容或素材,或是确定教学方式或手段,还是展示技巧的运用与力度等,都绕不开具备自主性的学生主体及其相关因素,包括学生的相关党史知识储备、专业特长差异、现场氛围情绪反应等。无视学生主体参与和相应的党史教育,只能沦为“独角戏”“催眠曲”。遵从学生成长规律、课程教学规律的党史学习教育,才能使“拔节孕穗期”的学生对其感到可亲可爱,才会思之学之、感悟思想伟力,从而激发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积极性。
2教师是党史学习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概论”课程的好坏,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党史学习教育“营养剂”的直接供给者。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的历史观、党史学科素养与准备、教学能力功底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党史教育融入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因此,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一批批能讲党的故事、能讲好党的故事的优秀“概论课”教师。
四、实践的维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往复循环过程就是使“预想的目的在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回归实践,化育于人,使人能认清正确的历史、获得真理的力量与实践的力量。在“概论”课程中,这个实践就是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全环节的设计与完成,就是党史知识内容的梳理编排与教授,就是学生热烈响应并主动参与学习。同时,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这一优势,使党史学习教育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这将有力地检验并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程度。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师生都要以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从多种途径参加党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悟红色精神血脉、创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感受个人与党和国家同命运共呼吸。
参考文献:
[1]邓艳君.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1(2):111-115.
[2]雷裕春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1(3):85-93.
[3]孫家荣,崔金静.把握好时段、学生、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管见[J].中国科技投资,20209%125-127.
[4]李俊平.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7):60-62.
[5]田凯华,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4):70-8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
作者简介:
王长生(1973年10月-),男,江西宁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