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博 赵万祥
【摘要】道德教育是全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教育中的核心与关键。小原国芳是享誉世界的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一生都不断致力于将道德教育理论积极地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去。因此,道德教育也十分具有实践意义,道德思想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培养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对于教师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原国芳 道德教育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011-02
一、小原国芳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小原国芳认为,道德教育的理想就是“善”,“善”的含义就是一切为了服务,一切为了别人。道德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找寻道德的真义并自我创造道德的行为。从道德教育任务来看,小原国芳将它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懂得人格价值的尊严,既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又尊重他人的人格;二是寻求可靠的人生观,并且能超越喜、怒、哀、乐、苦和一切感情的人生观;三是深刻理解善、恶、苦、恼的意义,懂得对罪恶忏悔的崇高性;四是了解道德生活的重要性,明白欲望和理性的纠纷,懂得人生的矛盾;五是塑造学生成为美好、正直、可靠和始终如一的人。这五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学会怎样做人,逐步使学生成为既是本国国民,又是世界之人;既是个体又是社会人;既是要追求理想又要生活于现实,既作为自由人又受制于法规法律的“对立统一”的人。小原国芳把道德教育的任务放在培养良好人格、可靠人生观、是非观、道德观、塑造美好的人生上,培育和谐统一的人格,值得我们来思考和借鉴。
(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
在道德教育方面,小原国芳分成了三个方面,即知育、情育和意育,由此确定了在道德教育的几个方面,一要做到锻炼意志、二要纯化感情、三要开发知识。
意志的锻炼——决断力的养成,意志的锻炼是指锻炼意志,培养出强而又强的意志。小原国芳主张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胆略、勇气和顽强毅力,开展诸如登山、行军和打雪仗等活动。他尤其抵制教师过分干涉儿童,把学生培养成畏手畏脚的胆怯的人。小原国芳主张让孩子自发形成道德批判能力,培养孩子对权利与义务、善恶与是非开展批判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明辨是非、伸张正义的顽强意志。小原国芳主张硬性教育,造就出刚强的孩子,在道德上和生活中都不屈不挠的孩子。因此,要对学生实行硬性教育,造就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
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净化。小原国芳认为,人类行动的动力是感情,就是爱,是能把万事万物從底颠倒过来的力量,可以使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但如果只有感情没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一种盲目,是一种随波逐流。因此他主张对学生进行艺术上的教育,进行一种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艺术熏陶,使我们的感情有方向,同时对感情进行美化和净化。在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净化的环节中,艺术教育又能够发挥其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艺术教育来辅佐道德情操的培养,以达成道德的净化和升华。这是因为艺术能够使劳动充满美的艺术化,让劳动者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劳动,更加快乐地从事劳动,同时艺术也能够净化和美华人们的生活,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实现道德生活的提升。
开启学生的道德知性。这是指道德认知以及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必须是开启道德知性,培养道德的批判能力,启迪道德生活的指导理性。”小原国芳说:“我主张道德教学哲学化,道德教学理智化。”小原国芳主张一味地单纯灌输给孩子一些书面的道德观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他更重视在实践过程中督促孩子自行摸索和寻找道德的内涵与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带着问题意识来勤思考道德教育的实施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我探索。“要让孩子回到现实,能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正确批判,真正做到发现并创造自己的道德观。”让我们道德的教学理智,有批判性,哲学化。
二、小原国芳德育思想对教师的要求
小原国芳认为道德的理想在于追求善,善就是道德,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道德的形式会因为地点、时间、观念变化而产生变化,但是道德的本质以及内涵是长久不变的。在当时的日本,经济实力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日本社会也产生了很多种问题,精神文明与个人的社会公德被冷落。当时,日本社会急功近利,这也使得很多学校功利主义泛滥,只重视知识教育,忽略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显得极其重要,追求善不仅仅是道德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了,本身是一个具有道德的人,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学生时期,学生的是非判断力不足,习惯去模仿周围的事物和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小原国芳要求教师要明白善恶的意义,知晓人格的价值和尊严,了解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不仅仅要尊重自身的价值,更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应有高尚道德情操、与人为善的道德意志。小原国芳认为只有教师是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小原国芳德育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一)树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关系,并且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小原国芳认为融洽、真诚、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道德教育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即感化”。道德教育具有无意识的惊人力量,这种道德教育的无意识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去给学生带去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道德教育更多的时候就是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熏陶、陶冶以及感化学生。因此小原国芳非常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情感交流;小原国芳认为,教师只有与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情感陶冶和意志磨练,因为情感陶冶和意志磨练需要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小原国芳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他甚至认为真正的道德教育是早上八点钟之前和下午四点钟之后的课外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活动,学生直接来接触教师,能够受到教师直接的熏陶和感化。在活动中教师的学问、人格品质、道德修养,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意识的重要影响,因此树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熏陶和感化事半功倍。
(二)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小原国芳十分认同斯宾塞的观点,“知识就是道德”,道德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与此同时道德知识也要与时俱進,不断地要加以完善与修改。这就要求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学习多接触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摒弃自身道德意识中的腐朽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首先,教师应该加强道德知识与理论学习,深入来了解有关道德教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清楚新时代下道德教育工作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道德修养。其次,教师也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道德教育的工作,掌握科学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增强工作业务素质。最后,除去教师的自身学习外,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道德教育的课程、组织各类活动,让教师在系统的课程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师应尊重、热爱、了解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教育才能更好进行。道德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尊重、热爱、了解学生,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首先是尊重学生、尊重人格、意愿以及隐私。找寻合适的时机,找寻一切的方式来肯定学生、赞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学生创建出一种合适轻松的环境,才会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说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所思、所想、所感,对教师畅所欲言。在尊重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会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效果更好。其次是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小原国芳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欲速则不达,道德教育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有耐心,才能在学生犯错误时,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教师对学生具有爱心,用爱心去浇灌学生,才能更耐心地去雕琢每位学生。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不能片面地去了解学生本身,更应该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兴趣、心理和发展的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相处,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更适合的内容与更适合的方法。在对待家庭破裂,内心自卑、敏感脆弱的学生,就要选择一种温柔的教导和教育,如果采取强硬的道德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反而与教师的意愿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小原国芳著.刘剑乔等译校.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陈淑霞.论小原国芳的“理想”教师观[J].上海教育2008(9).
[3]折媛媛.小原国芳的教师思想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