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重要起点。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瞄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今年又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了接下来一个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追求的乡村振兴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而是全面的,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所追求的乡村振兴是有标准的,有明确旨归的,是有宏大目标的,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词——高质量。只有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特色发展,要把乡村田园、绿水青山不断转化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不少乡村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如何将优势化为发展的动能,将优势拓展成本地的发展特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今天,仅靠农业这个第一产业来提升农民收入已经远远不够。因此,把产业留在县域,讓农民因此获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既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发展质量的一次大考。其中,让生产者获得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收益是关键。只有通过多业态融合,让农民更多地进入一二三产业,发展县域多种业态,才可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村消费,催生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许给乡村一个美好的未来。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建立。发展农业品牌是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发展已经从早先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对安全、品质、生态发展的综合诉求。创建品牌能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挖掘传统产业的新价值、引领消费需求,从而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极。
品质农业讲究的是高质量,是生态美的农业。乡村不该是过去“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舒适生活的田园乐土。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绿色发展动能带来旖旎风光、宜居生态,也带来了新思想、新风尚。借助绿色生态的名片,乡村发展便有了新思路,催生出新模式。用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不仅能让乡村环境与生态增添更多“绿意”与“诗意”,也能让百姓收获更为幸福、更有品质的生活。
实现田园乡村的复兴,光靠传统的物质环境建设远远不够,我们更应关注乡村内生机制的建设与内生动力的挖掘,兴特色之业、创灵活之制、建富民之市、选引路之人、带乐业之民、造便利之居。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们对清新空气、优美环境、整洁村貌等生态需求最为迫切,也更容易凝聚起共识。当乡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时,人们会更爱惜那个地方。只有让农民主动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群策群力,方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步伐才变得愈发明朗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