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作为湖南的“第一城”,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相比之下,邻省的武汉地位就没有这么稳固,荆州曾经作为楚国的国都长达400余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长沙真正成为具有“省会”意义的城市。少有人追究这样的问题,长沙是怎么成为湖南省会的,到底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它无可撼动的地位?
先有“长沙”,再有“湖南”
长沙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是这样的:《逸周书》记载,周成王时期,各地进贡的物产中有所谓“长沙鳖”。
長沙与湖南的关系,有点复杂。早在周初,便有长沙之名,而湖南的说法,则是在唐代晚期才出现。当时的长沙属楚国的黔中郡,那时的郡治,在湘西的沅陵,秦灭楚后,设洞庭郡,郡治在临湘县,就是今天的长沙城南,长沙从此走上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之路。
长沙的身份在历史上变来变去,郡治、府治、国都、省会,各种角色都充当过,但是—直是如今湖南这片区域的老大。非常少见的是,一直到今天,长沙城址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都与今天重合,这也是长沙能够长期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原因。
历史进入唐朝后,“湖南”这个词终于出现了。公元764年,当时的中央政府在衡州(今衡阳)置湖南观察使,“湖南”这个词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后,湖南的建置和版图一直在不停地跟随历史大潮变动,但长沙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基本没有被动摇,即使偶有变动,时间也非常短暂。
“两湖”分治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长沙曾经当过国都,当然是唯一的一次。公元927年,五代的后唐时期,马殷被册封为南楚国王,南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潭州(长沙)第一次成为了真正的一国之都。马楚政权时候,由于马殷的经营,湖南成为全国的发达地区,潭州也以其富庶闻名。今天的马王街、开福寺、碧湘街等十几个地名都与马楚有关,马楚政权修建了许多宫殿,碧湘街就是当年马楚豪华的碧湘宫所在地。
长沙城真正拥有省级行政中心的地位,已是清朝。
长期以来,两湖(湖南、湖北)一体属于湖广行省,其最高长官长驻武昌,湖南行政级别较低,行使政务多有不便。直到清代,康熙三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两湖实行分治,湖南、湖北逐渐稳固了疆域划分,这是湖南也是长沙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
今天的长沙市青少年宫是湖南巡抚衙门旧址,长沙市委市政府旧址所在地为过去的湖南布政使司衙门,长沙市公安局即是湖南按察使司衙门故地。这些政治、军事府衙驻长沙,长沙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稳固了下来。
(摘自《新周报》 常立军 刘婕 猫斯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