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明
【摘 要】在高中第二课堂教学中,部分物理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以实验的形式开展的,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原理与规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开展教学。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设备以及场所过于简陋,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物理实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自觉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本文对“互联网+”视角下高中第二课堂渗透物理前沿知识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找到适宜的措施来提高第二课堂中物理前沿知识渗透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高中第二课堂;物理前沿知识
高中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广泛,而第二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找到最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非常常见,许多教师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改变变量的数目,简化运算。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在高中第二课堂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 “互联网+”视角下开展高中第二课堂及融入物理前沿知识的原则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受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限制,虽然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但是相较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伸缩性更加明显。从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分析,第二课堂更加灵活多变,既可以开展集体活动,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下,高中第二课堂的开展极易达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并且能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巨大的推动力[1]。
1.1 实践性原则
在“互联网+”视角下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实践,从教师给出的任务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学习经验,提高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在高中第二课堂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必须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亲自操作,使其了解知识形成、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同时物理教师可以在物理前沿知识的融入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以电影《星际迷航》为参考,将物理前沿理念中的黑洞视界面中时间和距离对调原理融入第二课堂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提高其创新思考能力[2]。
1.2 自主性原则
第二课堂相较于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的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对于學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将物理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第二课堂中,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物理知识,解决部分学生畏惧、甚至逃避学习物理知识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在第二课堂中实践与操作的原理,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互联网+”视角下高中第二课堂开设及物理前沿知识融入有助于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活动设计,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新奇的思想,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
2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第二课堂渗透物理前沿知识的有效方法
2.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需要先培养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教学才能有序且高效地进行。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的阶段,是迈向理想大学的重要一步,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如在乘坐公交车时,通过公交车刹车和启动时的状态,联系所学内容,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2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繁杂,而针对高考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既要保证课堂教授的知识以课本为基准,又要在课本教学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同时,高中物理知识多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如电磁感应、超导现象以及导航等,这些知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都可以引起学生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百度”“搜狗”等进行检索,更便捷地搜索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因为在物理教学中会使用一些辅导书进行辅助教学,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将课堂中所需知识截图、扫描或转化为文本格式并对该类文字进行编辑处理,或者通过其他互联网信息平台通信软件发送到电脑端,再进行教学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备课阶段,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录音系统将要记录的内容录下来,也可以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3 教授有效的解题方法
2.3.1 空间分布的对称性
空间分布的对称性在高中物理中是非常常用的。在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根据空间分布的具体情况,找到对称的坐标,简化问题。学生需要找到空间分布对称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建立起直观的坐标和图形,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3]。利用空间分布的对称性,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解决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
2.3.2 物理关系的对称性
物理关系的对称性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含蓄,有很深刻的物理意义,学生需要平时多钻研才能够摸索出其中的规律。如对于半球面均匀带电,在其边界围出一个通过球心的圆面,就可以证明各个地方的电场强度是和该圆面垂直的。通过对圆面的分析可知,在其上面任选一点,取通过球心的轴,这条轴就垂直于圆面,并且还会将圆面分为两个对称的半圆面。如果是一个平面,则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对称的球面。在只有平面内才存在点的电场强度,如果球面是均匀带电的,那么其电荷的电场强度应该是一个对称的矢量[4]。
2.3.3 守恒方法
守恒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对称性原理教学问题,如一个均匀的球体,在水平面上向一高处的直角台阶滚去,和台阶发生了非弹性的碰撞,碰撞的地方没有滑动,求此球能够滚上台阶的最小速度。分析思路如下:台阶对球的冲击力是大于球的重力的,因此忽略重力之后,分析其余力在接触点的作用会发现球体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球滚上台阶的最小速度。
2.3.4 数学抽象对称性方法
这类题目往往都具有复合性,通常是空间结构上的对称性。如在无穷大的网格型的电路中,要求一个物理量,就需要有数学上的抽象对称性,否则很有可能无法解题[5]。在高中第二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假设出一个无限宽广的正方形导线网,该导线网是由金属线制成的。要证明其中点与点之间的电阻,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则需要用到基尔霍夫定律,但是很容易出现无解的问题,而采用数学抽象对称性的方法,就会豁然开朗。
综上所述,在高中第二课堂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并重视其渗透的方式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以此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霞.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素养的物理第二课堂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6).
[2]徐可刚.借力第二课堂,构建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新模式[J].基础教育论坛,2019(4).
[3]谢娟,伍新春,季娇.科技场馆“第二课堂”育人价值实现路径——基于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8(9).
[4]吴垚.利用物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8).
[5]吴垚.高校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发与研究——以“航模”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