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美术馆建设潮下的冷思考

2021-04-12 03:39吴洪亮
收藏·拍卖 2021年2期
关键词:冷思考开馆空间设计

吴洪亮

近年来,全国的美术馆建设可谓方兴未艾。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民艺术修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美术馆不仅成为新兴的城市地标、形象工程,甚至成了被追捧的网红打卡点。作为从业者,每年都会接到多地要建设新美术馆或美术馆马上要建成了如何进行内部装修、展陈设计,甚至如何策划开馆展等问题的咨询。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所谓“美术馆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存在着缺乏长期眼光,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借由全国政协的提案平台,提供一些冷思考以及在政策层面上的建议。

其一,不少政府及机构在筹建美术馆时,更重视外部造型的新奇,而忽视其内部功能的合理性。公共美术馆建筑的服务对象是谁?我的理解应该是观众与展品。因此,展厅、库房、公共教育与休闲的区域应该是我们建设关注的重点。现在很多公共美术馆在建设时将首要任务放在建筑体的炫酷上,放在开幕式的大厅上,装修豪华,空调等设施耗资巨大,而到了展厅的空间与库房的恒温恒湿设备、专业照明、专业展柜、安保设备、专业电梯的费用等反而捉襟见肘了。无论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长远的角度,建筑体是艺术作品呈现的容器,开幕式也只是一时的欢腾,一座美术馆能做高质量的展览或借到重要的藏品才是硬指标,而被忽视的这些条件支撑恰是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所以,建议在项目审批环节,注意美术馆功能的布局与资金投入的合理分布。

其二,有些地方将美术馆视为可炫耀的一部分,一味贪大。我就遇到过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建造了数万平方米的美术馆,开馆热潮之后,就少人问津了。对此,2018年11月,由住建部出台的《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要求,将城市的尺度、人口数量等作为衡量美术馆建设规模的参考值。但还有一个问题,美术馆不仅是建筑体,它其实更是一个生命体。除了个别仅以展览支撑的美术馆确立非收藏性定位外,大多数美术馆藏品才是其立馆之本,成长之源。当然,早年建设中国美术馆时也没有藏品,但那时毛泽东主席就没有将这一馆舍的名称定为“展览馆”,而定为“美术馆”,奠定了如今10余万件作品入藏的动因。展览也是一样,现在不少美术馆由于前期思考不足,开馆时临时抱佛脚,此后无展览可展。或者,花重金请来各式国际、国内大展,但做了几年,展览红了而馆不红,没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因此,建议各地在筹建美术馆时,可借鉴我们国家的“五年计划”的方式,审定美术馆发展方向及长期的收藏、展览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越做越红火!

其三,筹建美术馆时忽视软件,特别是忽视研究人员、策展人员、典藏人员、公共教育人员、视觉及空间设计等人员的配置,以为有人看着房子就可以了。如今的美术馆,不单单是将展品排布出来,而是提供知识生产的地方。研究是一个展览生成的前提;策展是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与达成交流的通道;典藏人员是作品的保障;公共教育人员是实现展览理念、展品价值深层传递的推手;视觉及空间设计人员是作品再次传播的造型师。因此,人才是关键!否则空有展厅与展品而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而,要呼吁在筹建美术馆时,在编制上,对研究人员、策展人员、视觉及空间设计人员的倾斜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现在对建设美术馆大家已经有了共识,但什么才是一座好的美術馆,如何建成一座好的美术馆,还认识不足。希望各建设部门、文化部门将美术馆的长期发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使全国的美术馆建设渐入佳境,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服务于公众。

猜你喜欢
冷思考开馆空间设计
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冷思考
《室内空间设计》
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开馆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开馆”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中美南海军事交锋的“冷思考”
王书平美术馆开馆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