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平
在一番高调炒作之后,部分欧洲国家的军舰竞相开向亚太地区,试图在南海“留个影”。法国“雷鸣”号两栖攻击舰编队已在路上;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加紧训练,即将踏上遥远的亚太征途;德国则将在其后派一艘护卫舰赶来……加上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正在或拟派舰艇巡航南海,舆论场出现了警惕“新八国联军”的声音。
3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被问及对德国军舰或将自2003年以来首次经过南海的看法时说,各国在南海享有国际法所规定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危害沿岸国主权和安全。
虽然欧美国家疫情依然十分严峻、经济尚未显著好转,但其在介入南海局势、施压中国上的立场却出奇相似。就在美舰擅闯中国南海岛礁海域及再三穿航台湾海峡之际,部分欧洲国家的军舰出动了,它们要么在来的路上,要么即将出航,不远万里来趟南海的浑水。
在2月初派出“绿宝石”号攻击核潜艇“、塞纳河”号潜艇支援舰至南海巡航之后,2月18日,法国“雷鸣”号两栖攻击舰和“絮库夫”号导弹护卫舰编队从土伦港起航,沿地中海、红海、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执行“圣女贞德-21”远洋部署任务。“雷鸣”号编队最远将至日本,途中两次穿越南海。
在到达印度洋后,“雷鸣”号编队将加入美国在中东主导的多国海上部队第150联合特遣部队,并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包括与印度海军举行代号为“伐楼那-21”的两栖作战演习;之后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访问越南金兰湾和海防等地,在5月抵达日本,于日本南部诸岛附近海域,与美、日举行多国联合两栖作战演习。
“雷鳴”号编队整个航程持续5个月,在7月返回法国。虽然“圣女贞德”行动通常是远航训练,但法国海军强调,“雷鸣”号编队此行是真正的作战部署,是法国在印太地区防务战略的组成部分。
法舰打了头阵,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紧随其后蠢蠢欲动。1月4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海军38年来的首个航母战斗群形成初始作战能力。1月19日,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与时任美国代理防长克里斯托弗·米勒签署联合声明,联手组建以英国航母为核心的海上打击群,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首次戎装亮相铺平了道路。1月27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戴上英国海军舰队旗舰的桂冠。之后,该航母开赴苏格兰外海开展正式部署前的最后训练。
具体出航时间还未定,确定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号将从英国南部的朴次茅斯港启航,搭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隐身战斗机,偕同美国海军“沙利文”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钻石”“保卫者”号导弹驱逐舰等舰只,奔赴亚太执行“航母打击-21”部署任务,预计六七月间抵达亚太。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航母打击群将在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活动,并且与新加坡、韩国、日本等演练联合部署。补给由美军驻日本横须贺、冲绳等基地保障。
继英国航母之后,德国的“巴伐利亚”号导弹护卫舰将接力亮相。其预计在8月出发驶向西太地区,并在返程时穿越南海。德国政府在3月2日公布了上述消息。
英国在2016年公投“脱欧”后提出“全球英国”雄心,法国2019年出台法国版的印太战略,德国2020年发布题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的印太政策指针,甚至荷兰都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政策。
相比英法舰艇常态化在西太地区活动,德国只是在2002年时派出过一艘训练舰访问日本,之后西太地区再无德舰的身影。“巴伐利亚”号即将成为近20年来,首艘穿航南海的德国军舰。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3月5日在推特上激动地表示,随着“巴伐利亚”号导弹护卫舰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德国正在发出一个信号:德国在其价值观和利益受到影响的地方参与其中。
此外,2月27日,加拿大海军“卡尔加里”号导弹护卫舰驶离艾斯奎莫尔特港,拉开2021年的亚太地区部署的序幕,其首先将于南海进行巡航,随后转往东海、黄海,并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展联合演练。同一天,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率本国两艘护卫舰、一艘补给舰,以及美国海军“波特”号导弹驱逐舰、比利时海军“利奥波德”号和希腊海军“卡纳里斯”号导弹护卫舰驶往地中海东部,之后奔赴印度洋,执行为期4个月的“克莱蒙梭-21”部署任务。
部分欧洲国家的军舰赴亚太地区集体亮相,且都将打着“航行自由”和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幌子前往南海“示威”,其背后是它们带头大哥美国的撺掇,是欧洲国家自身不甘落寞的欲望的膨胀,是一场综合实力展示的盛宴。
就为了这次狂欢,这些国家已经准备了两三年时间。早在美国特朗普政府2017年底提出“印太愿景”后,欧洲国家就闻风而动,要把各自的最强战舰派往亚太。概括起来,其有三大用心:
一是蹭热点,显示自身存在。世界就是江湖,哪里有“光明顶”,哪里就有一试身手和趟浑水的人,要不然久了就会被人遗忘。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快速崛起,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全球地缘格局呈现较明显的东升西降态势,经济和政治重心迅速往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转移,而南海无疑是其中最热的地区。
这当然是美国一手造成的,无论是其频繁派出舰机抵近侦察、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还是在南海周边拉帮结派、举行各种演习等,都在助推南海问题走向炙热;那些曾经的热点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皆黯然失色。于是,但凡想出名的国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都一再往南海蹭;欧洲国家虽远在万里之外,也不自觉地想借南海表达“我还在江湖”的心声。
英国在2016年公投“脱欧”后提出“全球英国”雄心,法国2019年出台法国版的印太战略,德国2020年发布题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的印太政策指针,甚至荷兰都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政策。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借印太尤其是南海这个舞台显示存在。
二是露肌肉,强撑大国脸面。英法德都曾是风云大国,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传说了。如今的英法德等国,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来看,都只能算地区性强国。只是,曾经的帝国辉煌,是这些国家挥之不去的遗梦,它们对世界大国的身份念兹在兹。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这样形容法国:尽管法国基本上只是后帝国时期的一个中等欧洲国家,但却宣布能够也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天命,且坚定地认为其依然能够发挥全球性作用。英国亦然,“全球英国”的口号就是明证。在英法眼里,能够支撑它们作为世界大国的支柱之一就是全球军事投送能力。
法国国防部长帕利2019年6月带着“戴高乐”号航母编队,出席于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她演讲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一个人来的”;此次来亚太的“雷鸣”号两栖攻击舰,比“戴高乐”号航母小不了多少,有“准航母”之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指挥官史蒂夫·莫尔豪斯,就即将开展的亚太之行表态称,将让英国把“真正的肌肉”带回北约,并发出“英国将认真对待其全球角色”的明确信号。
三是秀亲密,展现对美忠诚。美国实力超强,但在对外军事行动中大都呼朋唤友,要求盟友出钱出力,以减轻自身的压力。这一套路,也适用于推行“印太战略”及于南海露头的军事行动。
美国敦促北约及亚太地区的盟友派出军舰至南海开展共同巡航,日本和澳大利亚很快就来了,英国和法国也迅速赶来,且两国比着看谁对中国更强硬和对美国更忠心。2018年9月,英国“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到南海活动,侵入中国西沙群岛12海里领海范围;次年4月,法国“葡月”号导弹护卫舰在过航台湾海峡时侵入中国领海。2019年6月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到南海,同年7月英国就宣布“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后的首次部署地是亚太。
对于英国航母此行,英美均高度赞誉,称凸显双边关系的力量及两军的互操作性。在德国宣布将派护卫舰到南海活动后,美国也第一时间发声称赞,幕后协调的身影昭然若揭。
无论是已经在路上的“雷鸣”号两栖攻击舰,还是正紧张备航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抑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巴伐利亚”号导弹护卫舰,不管它们奔着何种目的而来,都难以掀起大浪。它们在美国的忽悠下万里迢迢跑到中国近海来“揩油”,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持续发展和军力增强的焦虑。这主要源于其具有的双重二元悖论特征。
如果不是美国力撑,英国要配齐像样的航母打击群都捉襟见肘。法国面临相似情况,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还远比不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首先是爱中国又防中国的矛盾。这些欧洲国家既想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便车,推动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又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与美国一唱一和,在安全上对华处处设防,在南海等问题上联手施压。英法德国都是如此,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今天这些国家还在表态欢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明天就變调称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挑战、威胁,要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这是这些国家在不同层面的利益使然,也意味着它们不大可能真正翻脸成仇,派舰闯南海更多是做给外界看的。
其次是雄心与实力的不协调。欧洲国家早已跌下神坛,论综合实力单个国家在国际上都难扮主角。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是英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舰,满载排水量6.5万吨。单舰还算不错,但英国只有两艘,而且就算正式服役了,迄今连舰载机都没有凑齐,此次亚大之行装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飞机,护航舰艇也是借美国的。如果不是美国力撑,英国要配齐像样的航母打击群都捉襟见肘。法国面临相似情况,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还远比不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英法以航母为基石的全球投送能力其实很有限。在国内疫情仍然棘手的当下,英法等国不惜重金派出大舰编队远航亚太,怎么看都不协调。
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国家军舰擅闯南海无关紧要。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危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甚者,有国内军事专家指出,欧洲国家配合美国在南海巡航和联合演习,有熟悉周边战场和为联合作战做准备的企图,不得不防。对此,中国既要与之周旋,更要考量全盘和长远,踏实做好自己的事,不随之起舞。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说过,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炫耀武力,但历史终将证明,谁是匆匆过客,谁是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