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拒绝选边,美国“算盘”落空

2021-04-12 12:53辜学武
南风窗 2021年7期
关键词:欧洲人拜登欧洲

辜学武

21世纪20年代必将是世界地缘政治剧烈变化的时代。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不仅难以避免,而且很可能还会加剧。

尽管中国多次表明,中国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地位和影响,但美国跨党派的集体焦虑表明,华盛顿政治精英与其说是担心中国的实力超越美国,还不如说是恐惧一个由崛起的中国主导的“新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科技与产业实力与中美势均力敌的欧洲,在地缘政治上更显举足轻重。美国近来动作频频,正是企图拉拢欧洲对付中国。

不过,这样的“算盘”,恐怕要落空。

北京的成就

华盛顿和北京似乎同时意识到,谁获得了欧洲的“芳心”和支持,谁就能真正有效地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并最终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赞赏。

有评论认为,从北京近来的布局看,其对大国关系重要性排序已经有了调整,从中美、中俄、中欧到中俄、中欧、中美,中欧关系已经摆到中美关系的前面。而拜登新政府也不加掩饰地对欧洲盟友的亲昵和安抚。聪明的欧洲人已经认识到,欧罗巴继美苏争霸欧洲的历史磨砺之后再次成为域外超级大国争夺的对象和重点。

然而,欧洲在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份量与美苏冷战期间不可同日而语。昔日苏联东部的加盟共和国和它的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卫星国已经归顺欧盟;欧洲也不再是被铁幕隔离的欧洲,而是一个统一的、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制造业、世界上最大跨主权国家单一市场,以及强大环保、能源、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文亲合力的共同体。

对于中国来讲,争取美国的传统盟友欧洲在中美博弈中能保持中立便是胜利。

3月12日,歐盟委员会公布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最终文本。相较于1月22日公布的《原则协议书》,这次的文件将中欧双方各自列出的市场准入承诺与底线悉数公之于众。至此,中欧投资谈判才可以说是正式收官。

事实上,2020年底中欧领导人高调宣布完成CAI的谈判就预示了北京的这一场重大外交胜利。它的重大战略意义并不首先在于能将中欧经贸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是使美国新政府“联欧抗华”的战略关系还没开始实施就受到重创。

协议的签订还是一个试金石。它成功地测试出了华盛顿对欧洲影响力的疆界,探测出美欧裂痕的纹路和欧盟在捍卫自己利益时处理美国忧虑的方式与底线。

协议的签订同时还是一个风向标。默克尔、马克龙和冯德莱恩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和习近平主席在拜登宣誓就职之前一起宣布长达7年的马拉松谈判胜利结束这一动作向世界表明,欧洲寻求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追求“战略自主”的立场不可逆转。

如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最终能获得中国人大常委会以及欧洲议会和欧盟27国的批准,北京的“一带一路”推进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平坦。因为CAI的签订夯实了中国投资企业挺进欧洲的国际法基础,增强了投资的可计划性和风险的可预见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如果说“一带一路”的起点是中国的话,那么欧洲大陆则是它的终点。一旦广袤的欧亚大陆由“一带一路”星罗棋布的互联互通项目紧紧地连在一起,它对于促进欧洲“向东看”从而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边缘化具有巨大的战略效应。

北京没等拜登政府喘过气来,又在今年2月9日举行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7+1)领导人峰会。这次由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会议,完成了35项政府间协议和53项企业间协议的签订。可谓硕果累累。

聪明的欧洲人已经认识到,欧罗巴继美苏争霸欧洲的历史磨砺之后再次成为域外超级大国争夺的对象和重点。

88项协议的签订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实质性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事实上,17+1机制是中国扩大在欧洲影响力的精巧布局。9年来风风雨雨,受到美国的打压和欧盟的怀疑,但最终还是以它不可替代的投资力度被当事国所接受并受到许多欧洲地区和企业合作伙伴的青睐。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向纵深挺进。华为公司与沃达丰匈牙利公司《关于匈牙利沃达丰Spring 5G项目合作协议》和《华为公司与塞尔维亚电信公司关于塞尔维亚电信固网现代化改造二期项目建设合作协议》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铁路与港口等基础建设项目,并在美国极端阻挠的5G领域站稳了脚跟。

除了5G领域,金融合作也开始在中东欧静悄悄地展开。这次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签署的《中国银行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与贝尔格莱德证券交易所合作备忘录》《中国银行匈牙利分行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交易所合作备忘录》《中国进出口银行与黑海贸易与开发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协议》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与捷克国家银行关于中国工商银行代理债券交易与结算协议》,透露出中国在美元与欧元的薄弱区域已经开始布局,进一步推进人民币业务和中国金融业挺进中东欧地区的大动作指日可待。

北京对于扩大与北欧地区的合作也加大了力度而且颇有成果。3月11日中国和挪威的首席商务谈判代表们撇开了媒体的闪光灯,在线上静悄悄地完成了一轮新的谈判。谈判结果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亚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次视频商务外交谈判涉及的领域远远不止投资,而是事关更高层次的经贸合作。

中国自2017年与瑞士和冰岛,2018年与格鲁吉亚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之后,一直寻求与欧洲北极极地区域核心国家挪威进行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挪威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事实上遵守的是欧盟相关法规和标准,享受着欧盟成员国大部分待遇,同时也履行着大部分成员国该履行的义务,可以说是欧盟的一个“特殊成员国”。

如果能够与挪威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无论是对中国挺进越来越炙手可热的北极极地地区,还是为未来与欧盟谈判建立一个“中国-欧盟自贸区”积累经验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效果。更何况挪威也是美国武装力量不断推进的地区,如果能在这个地区打下一个“自由贸易区”的楔子,中国可以说是和“美军”短兵相接了。相信这也是北京的战略考量。如果不出意外,北京和奥斯陆将在不久的将来结束谈判,宣告“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华盛顿的拉拢

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也密集对欧洲展开了外交魅力攻势。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第一时间致电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大谈美欧的共同价值,温馨回忆跨大西洋关系的美好岁月,充满激情地向受尽特朗普欺凌的盟友们宣告:“美国又回来了!”

拜登战胜特朗普并将他挤出白宫确实是让欧洲的主流精英们兴奋不已。虽然他们并不认为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会恢复到特朗普以前的水平,但拜登在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时间就签署行政命令让美国重新回归“巴黎气候协定”,终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程序并宣布暂停从德国撤出美军的计划,这一切无疑对欧洲恢复对美国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正面效应。

如果说北京在推进与欧洲的经贸合作频频得手的话,那么华盛顿在与欧洲的安全合作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德国、法国和英国配合美国在南海对中国的节制估计已经在2月5日举行的四国外长协调会上定下了基调。

实际上三天之后,法国就付诸了行动。2月8日,法国国防部长帕利宣布,法国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翡翠”号在水面舰只“塞纳”号的配合下,驶入南海领域。这位防长在他的推文里写到:“这支特殊的巡逻队显示了我们在南海地区的部署实力和与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日本并肩作战的能力。”

如果说北京在推进与欧洲的经贸合作频频得手的话,那么华盛顿在与欧洲的安全合作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虽然这并不是法国海军第一次在南海地區活动,而是法国年均至少一次穿越台湾海峡或南海领域行动计划的再现。但这次行动的时间点表明,华盛顿在南海对抗中国的政策已经正式得到英德法的谅解和支持。如不出意料,英国和德国也会相继跟进,履行对美国的承诺,在未来不远的时间里派出海军战舰驶入南海。

事实上,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也加入了对中国“南海军事威慑”鼓吹者的行列。3月13日,这位有“小默克尔”之称的女防长“学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与中国能合作的地方就合作,该对着干的地方就对着干”。下令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于今年8月“穿越”南海水域将是这个“对着干”计划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英法觉得自己师出有名。作为老牌殖民帝国,两国至今还在亚太地区拥有海外领地。而殖民主义“后起之秀”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败后,被迫交出中国胶东半岛的治权,从此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再无立足之地。

如今柏林也要派军舰来太平洋,与其说是“声援”美国盟友,还不如说是不甘心越来越热闹的印太地区没有德国的存在。去年秋季德国外交部发布的“印太战略白皮书”就清楚地透露出德国也要跻身“印太的新世纪战略博弈”, 在这个“决定世界未来命运”地区打下德国的“烙印”。

无论德英法战舰来中国的家门口“游弋”的动机如何,美欧相互协调各自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军事活动会成为常态。德英法在军事上对中国构成多大的威胁并不是一个深奥的问题, 但它们的光临对美国士气的鼓舞和由此而产生的“抱团取暖”心理效应是华盛顿最为看重的地方。由此看来,北京在分化欧美共同军事行动方面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在5G领域, 美国也在瑞典得手,使这个北欧小国成为第一个明确点名要将华为彻底排除出5G通信基础设施的欧洲大陆国家。手段之狠辣,语气之坚定,时间之仓促,跟随美国论调之紧密,远远超过其它摇摆中的欧洲国家甚至有甚于给了运营商7年缓冲期的英国。

然而,除此之外,拜登政府在实现“联欧抗华”的战略设想方面进展显然不顺利。对于外界的一再催促和询问,拜登和他的团队的“标准”回答是要有“战略耐心”。

欧洲拒绝“拉帮结派”

显然,上台刚刚一个月的拜登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评价如何“继承”或“抛弃”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遗产。在这个评估过程中,欧洲人看来并没有,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鼓励拜登政府将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和“脱钩战”继续进行下去,更谈不上“自告奋勇”充当美国“对华战略”的急先锋。

拜登总统和他的国务卿布林肯的“战略耐心”口头禅其实指的并不是对中国要有“耐心”, 而是要求对欧洲盟友有“耐心”。正如拜登经常提及的一样,特朗普这四年伤透了欧洲盟友的心。美国新政府应该有“耐心”等候它们重建对美国的信心,重新回到美国的“怀抱”,共同对付所谓“极为严峻”的挑战。

但2月19日又一次见证了拜登政府“战略耐心”并没有得到欧洲人的回报。这一天西方工业国家七国集团(G7)在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主持下首次举行视频峰会,于云端齐聚伦敦,协调如何应对他们认为最为棘手的全球性问题。

但从会后发表的峰会联合公报来看,整个公报只有一次提到“中国”这个词,而且还是在一个状语从句中提到的。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官方中文翻译中出现“中国”字样的句子是这样写的:“为了支持建立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互利的全球经济体系,我们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等大型经济体在内的G20国家进行合作。”不痛不痒,毫无生气。

是拜登在会议中放弃了拉拢欧洲人的努力吗?G7联合声明中对中国着墨如此之少,毫无美国政府预期的美欧对北京“同仇敌忾”的阵势,不仅使许多美国对华鹰派大感失望,也让新闻舆论界颇感诧异。“自由财经”2月20日的一篇基于“内部消息”的分析点明了事情的原委:不是美国没有努力劝说欧洲人,而是欧洲坚持不愿意“G7”成为“前线”,公报不得不减少有关中国的措辞。

现在明摆着的局势是,美国人要欧洲人支持他们一起搞个新的“联盟”,欧洲人虽然也在许多方面对中国有意见,但不愿意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从各方放出的口风来看,新冠病毒、气候变暖、经济复苏、中国挑战这四个大题目一定会是未来七国首脑们要密切磋商的主要议题。在前三个问题上,拜登政府估计可以比较轻松地将盟友们再次团结在美国的周围。但在如何对付中国这个问题上,华盛顿可能有好些硬骨头要啃。

許多迹象表明,美国新政府对欧洲的期望和欧洲人对美国的真实感受有很大的脱节。

许多迹象表明,美国新政府对欧洲的期望和欧洲人对美国的真实感受有很大的脱节。欧洲在经历了四年特朗普之后已经不是拜登和他的团队主要成员们认识的欧洲了。拜登总统和他的顾问们有可能误判形势,过高地估计了欧洲愿意回到美国麾下结盟对抗中国的意愿,也过低地估计了欧洲人对美国种种行为的反感。

正如德国绿党政治家大佬约根·特雷霆(Jürgen Trittin)在评价这位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精神时一针见血指出的一样:“乔·拜登要建立一个新的由美国领导的欧美联盟来对付中国。但问题是美国的利益同欧洲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从美国中西部地区国家主导的大农场主补贴到这个国家咄咄逼人的金融与信息产业再到欧洲的汽车工业和机器制造。同样的利益分歧也存在于补贴、税收和公共采购领域……”“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需要一个新的结盟。全球危机需要全球解决方案。”

说白了,欧洲人认为世界这么乱,大家都有错,中国有,欧洲有,美国也有。换句话说,许多像特雷霆这样阅历丰富的欧洲人(他曾是施罗德总理的环保部长)看穿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欧洲来说是死路一条。他们更希望中美欧一起来干,而不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破坏全球合作的可能性。

其实这似乎也是默克尔总理的基本想法。这位拜登的老朋友在热情地邀请他“尽早”访问德国的同时,联手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于2月2日在德国影响力最大的法兰克福汇报上联名发表文章,呼吁“放下意识形态的”斗争,规劝不要拿“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做文章,反对在国际关系中,尤其是在当下“抗疫”压倒一切的形势下,“拉帮结派”,毒化全球多边合作的基础。

但无论欧洲人如何想,中国和美国是不可能对欧洲松手的。美国人要欧洲人远离中国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中国人要欧洲人彻底抛弃美国的难度系数更高。只有中美之间能达成某一种战略妥协,欧洲的日子才好过一些。而促成甚至引导这种妥协的产生有可能是未来欧洲外交的主要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欧洲人拜登欧洲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普通人拜登
“拜登”献吻拜登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拜登.你的手……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