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老工业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 基于合肥瑶海老工业区“数字突围”的思考

2021-04-12 17:04:19钟雪伟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招商数字企业

王 君 钟雪伟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当前,数字中国战略加速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演进,网联、物联、数联、智联迭代发展,全球正在加速进入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为特点的数字新时代[1]。“十四五”时期,合肥市正步入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正迎合了合肥市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需求[2]。瑶海区是合肥市主城区之一,也是典型的老工业区,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新时期亟需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

1 瑶海区概况及存在问题

瑶海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部,江淮之间,汇聚了马钢、氯碱化工、胜华铜业、绿宝电缆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形成了钢铁化工、机械电器、家具建材、纺织服装等主要产业体系[4]。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瑶海老工业区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转型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日益凸显。

1.1 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和科创能力较弱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附加值不高。截至2020年底,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0家,市级大数据企业仅有9家,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总体较少。

1.2 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人才严重缺乏

与合肥市其他县区相比,瑶海区严重缺乏高校院所、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教资源,创新创业环境氛围较差。现行人才支持政策吸引力不强,政策精准度不够;城区面貌和产业园区环境落后,公共服务配套处于“补丁式”发展,人才生活环境品质不高。

1.3 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三高两低一小”困境

瑶海区面积6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与市内其他主城区相比,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密度的“三高”特征明显。人口综合收入和人均消费能力“两低”现象突出。历经多次区划调整,瑶海土地资源、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和道路承载力被削弱,城市发展空间“小”,在转型发展方面仍区面临着老城区保护、改造、开发和创新的困境。

2 瑶海区“数字突围”发展路径

2.1 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一是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创业群体。建立瑶海区创业企业信息库,建立健全创业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领域创业扶持办法,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选派政府骨干人员兼任创业企业服务专员,负责协助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创业企业开展项目申报、人才落户等工作,为创业企业提供“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鼓励本地孵化服务机构联合专业咨询机构,为重点创业企业量身打造定制化孵化方案,最大限度挖掘项目的创新推动力与市场潜力。

二是提升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水平。建立瑶海区数字经济企业重点培育库,优先推荐入库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以及合肥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加快制定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培育专项政策,在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点企业联合合肥市内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杀手锏”产品。鼓励区内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增强企业实力。

三是搭建共享式创业生态圈。鼓励猪八戒网等大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放自身资源,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小微创业主体赋能,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逐渐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创业生态圈。引导大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入股、并购整合等方式,将数字经济领域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纳入自身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向企业内部导入创新资源要素,进而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内部孵化”模式,为在职员工搭建内部创业服务平台,充分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推动实现企业“二次创业”。

2.2 建设创新服务新体系

一是搭建三类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区内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不断完善联盟企业间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升级。支持区内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合作联盟,定期组织承办产学研互动交流会、行业技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接,推动研发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融通。政府主导,联合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针对专利壁垒和专利侵权行为,建立行业共同应对机制。

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线下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持续集聚技术转移、技术评估、信息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政府为主导,联合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主体,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完善瑶海区数字经济领域企业需求库、科技成果库、技术经纪人库、高校院所专家库“四库”建设,搭建信息资源中心、中介服务、成果筛选交易、政策落地等服务功能板块。

三是强化场景创新和制度供给。研究编制数字经济场景建设规划,支持场景挖掘、方案征集和应用,定时向社会发布机会清单并配备必要资源,主动引导场景创新[5]。通过公开招募、企业对接、开放合作等方式创新场景,吸引一批“科技探路者”、投资人等创新主体资源,增强场景创造资金支持。通过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相关牌照优先发放等多种形式,对经过新场景试验、发展前景好的新技术,给予应用推广支持。积极打造VR/AR体验馆等新业态展示中心、体验中心,支持信息技术产品展示和推广。

2.3 实施强链引资新策略

一是提高专业化招商能力。组建瑶海区数字经济招商队伍,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开展招商培训和产业指导,打造专业化、高水准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方式,探索人脉招商、智库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招商模式,拓展招商范围。对接专业招商服务机构,构建数字经济产业招商项目库,对潜在企业投资扩张意愿、区域适配性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精准设计招商策略和活动。设立瑶海区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对在重大项目引进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

二是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明确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环节,精准设计一批重点招商项目,梳理相关要素资源,编制数字经济产业高端环节、新型业态招商图谱。加快推动中国网谷招商热力图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投资招商的管理与服务更加精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安徽投资项目推介会等平台,加大对“中国网谷”和“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推介力度,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

三是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以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安徽尚荣智慧医疗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型企业,形成“招到一个平台带动一个领域发展”的态势。搭建网络化、社交化的招商运营平台,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定期推送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招商动态、招商政策等,拓宽对外招商宣传推介渠道。制定平台型企业招商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协助企业集聚配套企业、人才、资金、项目等发展要素,打造创新创业生态。

2.4 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加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在汽车、电子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建设,提升设备间互联互通水平与工业数据集成分析能力,基于生产设备联网开展柔性制造、质量控制与溯源、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升级改造[6]。鼓励和支持货运结算、物流装备、机械制造等行业基于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提供远程故障预警、质量诊断、过程优化、运行维护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向“制造+服务”升级。

二是引导建筑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业,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在建筑产品的智慧、高效、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加快突破。支持BIM、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加快智慧建筑的推广,依托合肥东部新中心CBD商圈、建筑业集聚区(小镇)、龙湖天街商务圈等,着力推广新建楼宇的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优化组合,创造更加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三是推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以合肥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推动数字创意设计与瑶海区工业文化长廊融合发展,加快马合钢、老合钢、氯碱化工等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利用老厂房、老建筑、旧民居等资源改建成数字文化园区,打造一批富有瑶海特色的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引入数字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产品外观、结构、功能等工业设计,推动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超高清电视等高科技文化创意产品。

四是提升商贸服务信息化发展进程。抢抓新经济直播风口,依托安徽短视频基地,积极引入专业的培训和直播机构、内容生产与运营机构、人才,打造覆盖瑶海、辐射全省,集直播电商培训、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直播电商产业集聚高地。以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主播孵化为重点,为全区专业市场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服务。加快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商贸领域的深度应用,结合瑶海区企业上云行动,鼓励上云商贸企业借助云平台能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技术架构优化、技术人才培训、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技术应用。

3 总结与展望

新时期,在数字中国和数字江淮建设背景下,瑶海区需要迎合合肥市后工业化阶段发展趋势,抢抓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和推进国家级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两大机遇”,聚焦“换道超车”,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主体培育、创新体系建设、强链引资推动、融合发展探索”为转型发展路径,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快成长、上规模,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协同、跨界融合、集群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形态。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招商数字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招商合作
汉语世界(2021年5期)2021-11-24 01:25:44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