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松潘、平武2次MS7.2地震 前相关气象因子的变化

2021-04-12 14:40:34张铁宝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松潘标准差气压

杨 星 张铁宝 路 茜

(中国成都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

1976 年8 月16 日和23 日,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相继发生MS7.2 地震,震中均位于岷山NS 向构造带的虎牙断裂。关于这2 次地震的大量研究表明,震前存在流体、形变、宏观等长中短临异常,为后续气象三要素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气压、湿度和温度等气相因子受干扰较少,记录时间、可回溯周期长,且保留较为完整,计算并分析其震前变化,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以松潘和平武两地气象站1960—1975 年记录的气温、气压和湿度数据的日均值为背景场,计算数据在1976—1978 年与背景场距平及标准差,研究气象因子在2 次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

(1)松潘地区:①气温变化:地震发生当年,当地平均气温在5—6 月快速下降,低于日均值背景场温度(-6℃),且接近1 倍标准差;②气压变化:当地气压常年较为平稳,但地震发生当年的2 月26—27 日,气压分别低于背景场值11 hPa 和10 hPa,为多年最低,低值幅度达3 倍标准差以上;③湿度变化:1976 年3 月初湿度超过背景场37%,为历年最高,后持续走低,直至发震,低值幅度超3 倍标准差。

(2)平武地区:①气温变化:1976 年2—4 月,当地气温均值持续地快速起伏变化,2 月初气温上升均值超过4℃背景场值,3 月中下旬快速下降变化,直至低于7℃背景场值,短时间内变化超过11℃,此后快速回升至高于4℃背景场值(气温的快速变化现象在1976—1978 年冬季只此一次,冬季气温短时大范围变化本身存在可探讨空间,值得深入研究);②气压变化:1976 年1—3 月,气压快速起伏变化,后快速转平,累计变化量达25 hPa,此后气压呈稳定状态,直至发震。

针对以上变化现象,可做如下解释:①有研究表明,地震前存在地气系统变化,大气中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局部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②地震发生前,岩体受挤压或拉张,随应力增加,会引起了地气系统出现相关变化,如气压等因子的波动;③震前岩石挤压或拉张使气温上升,水汽蒸发量随之上升,引起大气中局部湿度的增加。

利用气象因子对震例进行研究和总结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处理方法与机理解释尚存在不足,后续工作将引入气象学分析方法,寻找其变化特征,从而得到更加直观、明显的异常现象。

猜你喜欢
松潘标准差气压
看不见的气压
幼儿画刊(2021年5期)2021-12-02 04:24:04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丝路视野(2020年5期)2020-10-20 03:57:54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6
媒体的兴起对松潘县的影响
锋绘(2019年12期)2019-01-17 04:33:10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岷江之源 奇美松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县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七
中国西部(2015年28期)2015-01-30 07:51:35
STM32平台的MPL3115A2气压传感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