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东赵 亮袁怀玉吴 朋武敏捷叶 泵赵桂儒孙海霞杨 选侯丽娟
1)中国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北京100080 北京市地震局
3)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rom Core to Crust Fluid Systems,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Macquarie University,North Ryde,New South Wales 2019,Australia
4)Centre for Exploration Targeting,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Western Australia 6009,Australia
5)中国成都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
6)中国大理671000 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
7)中国广州510070 广东省地震局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 向挤压与川滇菱形块体SSE 滑移的联合作用。在构造上,云南地区可以划分为滇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等4 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康滇古隆起、滇东坳褶等7 个二级构造单元。滇西区域构造包含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3 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等5 个二级构造单元,深大断裂发育,是云南地震活跃区域之一,对该区域应力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地壳动力学特征及强震孕育成因。
利用固定测震台网(包括云南省地震局测震台网、四川省地震局测震台网)、喜马拉雅台阵一期以及滇西主动源台阵的数据,采用滇西地壳速度结构模型(来源于云南省地震局以及主动源地震剖面研究结果),选取2 489 个地震事件,利用初动结合振幅比FOCMEC方法和全波形反演TDMT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或地震矩张量,得到747 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中55 个事件有矩张量解)。利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结合的方法,完成滇西区域20 个固定台2009—2017 年以来记录的0 级以上地震的横波分裂工作,获得地震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参数。利用应力张量反演MSATSI 方法,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滇西区域构造应力场,并与横波分裂得到的应力场信息做对比分析,获得该区构造应力场变化。结果显示,滇西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具有由北向南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在滇西西北部,应力场呈NW 向,应力场类型主要为拉张型。在滇中菱形块体内部,应力场呈NNW 向,在西部边界逐渐趋于NS 向,应力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在大理红河断裂的起点及邻区,应力呈NS 向,应力类型主要表现为拉张或过渡型。在滇西西南部的腾冲及邻区,应力场呈NNE 向,应力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对比基于震源机制以及横波分裂得到的应力场结果,表明横波分裂得到的应力场信息与基于震源机制反演所得平均应力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