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中铁二局深圳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在社会经济、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内民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际施工情况,渗漏质量通病经常存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充分重视民用建筑施工渗漏工作,分析渗漏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分析渗漏发生位置期间,民用建筑施工渗漏位置主要在厨卫、墙体、屋面、地下室等方面,出现渗漏的情况时,会影响建筑物使用、安全。为了合理控制渗漏问题,施工单位、居住人员应加强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维护力度。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加强渗漏质量通病治理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民用建筑质量,保证居住人员舒适度、满意度。
房屋建筑施工期间,因施工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影响引起的渗漏较为常见,渗漏位置主要为卫生间、厨房、阳台、地下室、抹灰外墙、屋面等。
房屋建筑施工期间,受现场管理方面的影响,预埋套管施工常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会预留洞口,后期管道会安装在补埋设防水套管中,易导致管道周边发生渗漏。部分埋设套管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止水环,但因位置不准确,后期施工期间,需要将其凿除并重新埋设。卫生间墙面、地面、厨房地面等位置的防潮带、防水层厚度、高度等,若施工单位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关键位置处理不合理,会导致地面与墙面位置发生渗漏,尤其是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控制脱节问题。
砌体施工期间,应控制砌体自身质量,若未遵照设计、规范施工,未进行二次砌筑(顶砌),砌体与砂浆层易发生收缩,沉降会导致梁底水平出现裂缝。民用建筑主要针对框剪结构,内外位置填充料多为砖砌体结构,砖砌体、混凝土结构易因温度变化,两者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常由于变形引起墙面开裂,雨水进入缝隙中最终引发渗漏。
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缺少责任感,未严格管理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未充分理解设计、规范施工的重要性,造成交界处开裂,引起渗漏。
外墙窗户与墙体交接位置,若施工工艺与规范不符,施工期间不使用防水砂浆等措施处理,会导致出现裂缝渗漏情况。外墙抹灰面工程施工期间,材料质量不达标、砂浆拌制拌制配合比不合理、现场缺少配备计量设备、未采用预拌砂浆等,均会导致抹灰饰面产生裂缝。施工人员为了方便施工,常在砂浆中添加大量的外加剂,使砂浆强度与标准不符,导致施工工艺不达标等问题出现,最终造成抹灰饰面产生裂缝,受雨水侵袭后出现裂纹、发生渗漏。
屋面施工期间,常发生漏水问题。屋面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防水构件,楼板施工期间,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大,坍落度明显,浇筑混凝土期间常出现振捣不密实的情况,且人工浇筑后抹压收水不及时,未按时进行养护,均会导致施工裂缝与渗漏问题出现。
找平层施工期间,坡度与设计标准不符,屋面长期出现积水,会导致渗漏问题出现。屋面防水卷材层施工期间,若未遵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涂刷防水层期间,卷材不合理搭接、卷材收口处理与要求不符等,均会导致基层不干燥,卷材施工有气泡产生,最终产生裂缝引起渗漏。
(1)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均会对渗漏产生影响。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商品混凝土自身、浇筑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搅拌不充分、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模板拼缝不严密等,均会导致漏浆,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导致渗漏。
(2)后浇带。
后浇带位置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处理,后浇带两侧未清理干净、止水钢板未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埋设、未采用微膨胀抗渗混凝土进行浇筑,均会引起地下室发生渗漏。
(3)施工缝。
地下室防水层不易出现大面积防水问题,防水问题常出现在转角、后浇带、电梯基坑、施工缝等位,缺少成品保护、未加强层处理,导致后期发生渗漏。
应保证结构密实、强度,预埋套管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方案进行质量控制。应加强对二次结构防潮带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成型质量合格,且对阳台、卫生间、厨房防水层施工控制较为重要。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材料,严格把控材料进场验收,严格控制防水层施工篇数、厚度。
(2)做好闭水试验,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影响后期正常施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外墙结构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变化,导致外墙开裂,引发外墙渗漏。
(1)应做好砖砌体结构二次顶砌,顶砌时间应控制14 d以上。
(2)合理处理不同材质交接处,混凝土与砌体交接位置应采取相应的防裂措施,可采用钢丝网,每边一般不小于150 mm,且应保证钢丝网的稳固性。
(3)合理利用防水、微膨胀砂浆,外墙易出现一些孔洞,孔洞属于外墙的薄弱环节,在修补孔洞时,可适当采用微膨胀、防水砂浆,确保修补质量。
(1)建筑施工企业应在柔性防水层上方进行保温板施工,可提高施工效率,有效保护成品,避免防水层受到高温与紫外线等方面影响,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
(2)施工期间应充分重视坡度方面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确保屋面最佳坡度,可及时排出屋面积水。
(3)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设计选择防水材料,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4)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成品保护力度。
(1)合理设置后浇带或施工缝,地下室结构渗漏治理中,应合理选择止水方式。常用的治水方法包含止水钢板、止水带,安装止水材料时,应全面开展质检工作,安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施工,避免由于挤压产生变形。
(2)强化结构本身防水控制性能,确保抗渗混凝土材料合格,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避免漏振与超振,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防水优势。
(3)严格控制防水层施工质量,进场材料须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避免厂家、专业单位以次充好。严格掌握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对后浇带、施工缝、电梯井、底板转角位置等房屋建筑地下室薄弱环节应加强控制。
(1)厨卫渗漏。
原因:①结构自身问题;②防潮层质量较差;③防水层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①混凝土浇筑过程应适度振捣;②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2)外墙渗漏。
原因:①二次结构施工不严格;②抹灰砂浆控制不合理;③未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解决措施:①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保证材料质量;②严格执行施工方案。
(3)屋面渗漏。
原因:①结构存在问题;②找坡不合理;③防水层质量不达标。
解决措施:①严格把控材料质量;②根据设计要求,加强坡度设计;③防水层设计期间,加强防水层质量控制。
(4)地下室渗漏。
原因:①结构问题;②施工缝设置不合理;③后浇带质量控制存在不足;④缺少防水层成品保护与质量控制。
解决措施:①合理应用混凝土防水性能;②做好各项施工细节工作;③加强成品材料保护。
通过调查民用建筑应用现状可知,其中存在较多问题,未按照国家施工规范,遵循设计图纸合理开展项目施工。施工操作与图纸内容不符时,不可随意对项目进行更改,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获得实际许可后,再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修改。项目施工期间,应加强工程各阶段检查与数据验收,待管理人员签字后,技术人员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保证建设施工质量。
在民用建筑施工期间,为了合理防控渗漏问题,确保施工建设有效开展,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特点,加强细节处理,加强分析建筑物中的重点部位,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水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民用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推动民用建筑施工顺利开展,减少民用建筑施工渗漏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