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袁湘尧,王珍萍,厉匡林
[台州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台州医院) 骨科,浙江 台州318000]
肩袖撕裂常导致人们有肩关节疼痛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运动水平。随着人们健康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肩袖撕裂由传统的切开技术逐渐转变为全关节镜下微创修复。而全关节镜下修复技术方法较多,并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本文采用双锁定环技术缝合治疗肩袖撕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2019年7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 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双锁定环技术缝合肩袖。其中,男4 例,女7 例,年龄43~61 岁,平均51 岁;运动损伤造成肩袖急性撕裂4 例,退变性撕裂7 例,均为中小型撕裂;根据Burkhart分型[1],分为新月型撕裂5例、U型撕裂4例、L型撕裂2例。
1.1.1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为肩袖撕裂;②撕裂范围不超过5.0 cm;③具有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指征;④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手术指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对应肩袖撕裂的表现,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1.2 排除标准①巨大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②肩袖肌肉严重萎缩或脂肪化;③重度骨质疏松者。
全麻下,患者取健侧卧位,对锁骨、喙突、肩峰及肩胛冈等骨性标志做标记,术区消毒铺巾。建立肩关节镜标准后侧入路,常规探查肩关节内结构,尤其要注意肩袖下表面的探查,再建立前方入路,处理肩关节内病变;术前查体肩外旋受限明显者,术中充分松解肩袖间隙;探查长头腱有明显炎症及磨损或滑脱者,给予肌腱切断。关节镜头插入肩峰下间隙,清理肩峰下遮挡视线的滑囊,评估肩峰形态,Ⅱ型肩峰给予肩峰下减压,Ⅲ型肩峰给予肩峰成形。再次对肩袖撕裂处进行评估,视撕裂形态不同,以双锁定环技术进行缝合:如L型撕裂可先行边边缝合,将撕裂形态变为U型或新月型撕裂后,术者再在撕裂肌腱上选取合适位点A、B 和C,三点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AC边长与BC边长相等。见图1。
图1 双锁定环技术缝合示意图Fig.1 Suture diagram of double locking loop technology
建立肩关节镜外侧和前外侧入路,从外侧入路进镜观察。前外侧入路下用刨刀对肩袖撕裂处的骨面进行适度清理,单纯关节面或滑囊侧撕裂者,均予以射频处理成全层撕裂,在肱骨头侧保留1.0~2.0 mm 的残端,用微骨折工具对撕裂处骨面进行髓质激发。将撕裂的肩袖组织适当进行松解,用组织抓钳牵拉复位,保证其可低张力覆盖足印区。视撕裂位置不同,分别自后侧或前方入路置入带PDS线的缝合勾,从位点A 或B 穿出,用PDS 线引入一根2 号爱惜邦缝线(图2A);采取同样的方式使用带PDS 线的缝合勾缝合余下另一位点(图2B),该PDS 线需将上述2 号爱惜邦缝线关节侧一端从肩袖下表面拉出至上表面,至此肩袖下表面可形成一环。再用带PDS线的缝合勾从位点C穿出,该PDS线将上述形成的环拉出至肩袖上表面(图2C和2D),将2号爱惜邦线的两端套入此环内并拉紧,形成双锁定环结构(图2E和2F)。选取大结节顶点的外侧皮质处,将线拉入外排锚钉,行外排固定后,常规缝合皮肤切口,术毕。
图2 关节镜下手术过程Fig.2 Arthroscopic procedure
术后常规行预防感染和镇痛处理,肩关节外展抱枕固定6 周,6 周内可耸肩、挺胸,并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逐步开始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了解肩关节疼痛、各向活动度和肩袖愈合情况。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肩功能恢复状况。
选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3个月,1例患者诉夜间偶有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1例患者术后ASES评分为(78.59±4.69)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9.54±3.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ASE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AS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附表 治疗前后ASE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ASES and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score,±s)
组别术前ASES评分61.52±2.88 Constant-Murley评分59.51±3.56术后3个月t值P值78.59±4.69-10.25 0.000 79.54±3.62-14.21 0.000
临床上,肩袖撕裂在肩关节疾患中较为常见,无论是急性创伤性肩袖撕裂亦或是退变性肩袖损伤,都表现为疼痛和无力等,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的方法众多,主要分为单排修复、双排修复和缝线桥修复技术[2-3],双排修复较单排有更好的足印区压配覆盖,但其费用更高,而单排修复简便,对肌腱血运影响较小[4-5],单排修复和双排修复各有优缺点,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6]。
目前,在肩袖撕裂的缝合技术中,单排修复应用较广,技术简单且经济,对于初步开展肩关节手术的医师而言,是一项学习曲线相对较短的技术,易于掌握及开展,但较双排或缝线桥技术有较高的再撕裂率[7-8]。由于双排缝线桥技术在降低术后再撕裂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在肩袖足印区覆盖面积、压力、肩袖初始固定强度和极限负荷强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单排和双排固定[9],已被越来越多的关节外科医师所接受和应用。裴杰等[10]在一项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在术后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ASES 评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均无明显差异。
一项良好且适宜患者的缝合技术,对于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率至关重要。本文所介绍的双锁定环技术缝合治疗肩袖撕裂,来源于ZHENG等[11]报道的方法,其已逐渐被采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双锁定环技术在肩袖表面所形成的类似埃菲尔铁塔的缝线形状,与双排缝线桥有异曲同工之妙,使肩袖与足印区接触面积增大,肩袖压力分布均匀,利于肩袖的愈合。双锁定环技术与传统双排缝线桥相比,内排无需打结,降低了内撞击的风险。术中只用一枚外排锚钉就可以穿入4 根单线,还能固定两个双锁定环结构,节约了成本,对减轻医保负担及降低患者经济压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肩袖撕裂的位置及形态差异,常规运用包括标准后侧入路、前方入路、标准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在内的4 到5 个入路,即可完成双锁定环技术的操作,与其他单排或双排技术相比,并未因增加多个入路而增加手术难度。术中只需缝合勾、PDS线及爱惜邦线即可完成双锁定环缝合,而这些器械是最常见且易得的,无需额外的特殊器械辅助,易于推广应用。针对缝合技术而言,传统双排技术每置入1枚带双线的内排锚钉,就需要缝合勾穿过撕裂肌腱4次,将双线锚钉共4股分别进行PDS线过线缝合,而双锁定环技术仅需穿过肌腱3次即可完成一个双锁定环结构,拥有类似单排修复技术简便的特点,且无需打结,在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内撞击风险的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间[12]。
为保证缝合的有效性及稳妥性,术中提前将缝合位点规划好尤其重要,要使3点为一等腰三角形,位点A 及B 距边缘约1.0 cm,位点C 距边缘约0.5 cm,这样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及肩袖的覆盖压配[11]。术中肩袖张力的把握和足印区的新鲜化,对于术后康复及肩袖愈合至关重要。笔者术中会对肩袖进行充分松解,以达到低张力缝合,并且对足印区进行髓质激发,以增加肩袖的愈合率。但双锁定环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仅用1枚外排锚钉固定,一旦失效,整个肩袖修补就会完全丧失作用,这对术者术中判断及置钉位置和角度的把握要求较高。笔者在术中拔出外排锚钉的插杆时,通常会先用骨锥抵住锚钉尾端,再拔出插杆,以防锚钉被同时拔出。另外,双锁定环技术更适用于中小型肩袖撕裂,对于巨大伴回缩的肩袖撕裂,如果使用多个双锁定环结构,将带来缝线管理的混乱,不适用于对该技术不熟练的术者。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双锁定环技术缝合修补肩袖撕裂稳妥有效,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此方法简便、实用且经济,是一种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的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主要针对中小型上肩袖(冈上肌腱及冈下肌腱)的修补,无前、后肩袖(肩胛下肌腱及小圆肌腱)的研究,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肩袖及大肩袖的修补,并与单排、双排缝线桥技术进行对比,累积更多病例,增加随访时间,以得出更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