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彪,林叶远,李天杰,李 松,申吉泓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 650032)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定义为任何阴道隔室的下降[1],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困扰着50%的50岁及50岁以上的女性[2]。据报道,造成POP的原因较多,包括年龄、种族、胎次、分娩方式、肠功能失调、结缔组织疾病、肥胖、吸烟和家族史等[3]。POP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轻度POP主要采取保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盆底肌训练),中重度POP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子宫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随着合成材料的广泛运用,手术治疗的方案也变得多样化。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POP的危险因素对云南地区POP发病率的影响,为当地POP的预防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对POP的预警及早期诊治水平,从而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治疗。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确诊为POP入院行子宫切除术+盆底重建的患者85例,将其设为POP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恶性或癌前妇科疾病的72例患者作为非POP组。非POP组手术前在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排除了POP。
1.2 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及妊娠次数、是否绝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由2名及以上参与者对资料进行确认。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和单因素分析中,P<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OP危险因素的卡方检验以POP的有无作为因变量,年龄、BMI、阴道分娩次数、绝经与否、是否患有高血压作为自变量,进行卡方检验。POP组与非POP组在年龄、BMI、阴道分娩次数、是否绝经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表1)。
2.2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以POP的有无作为因变量,年龄、BMI、阴道分娩次数、绝经与否、是否患有高血压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66~83岁为参考组,32~46岁和47~51岁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分别为66~83岁的0.147和0.109倍(P<0.1),而52~65岁与66~83岁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 BMI≥24为参考组,发现BMI<24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为BMI≥24的0.52倍(P<0.1);以阴道分娩0~3次为参考组,发现阴道分娩4~8次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为阴道分娩0~3次的13.451倍(P<0.1);以未绝经作为参考组,绝经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未绝经妇女的8.591倍(P<0.1);分析是否有高血压与POP的关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因为收集数据的数量不够,因此未做统计学分析(表2)。
表1 POP危险因素的卡方检验[例(%)]
2.3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将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中P<0.1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阴道分娩4~8次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阴道分娩0~3次的16.528倍(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未绝经妇女的9.522倍(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及BMI于多因素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2.4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阴道分娩0~3次)目前我国生育4胎以上的妇女越来越少,所以本研究对生育0~3胎的女性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同样以POP的有无作为因变量,年龄、BMI、阴道分娩次数(0~3次)、绝经与否、是否患有高血压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阴道分娩次数3次为参考组,发现阴道分娩2次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为阴道分娩3次的0.191倍(P<0.1);以未绝经作为参考组,已绝经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未绝经妇女的9.744倍(P<0.1);分析年龄、BMI及是否有高血压与POP的关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3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表4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阴道分娩0~3次)
2.5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阴道分娩0~3次)将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阴道分娩0~3次)中P<0.1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对于分娩次数在0~3次的患者,绝经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未绝经妇女的5.338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娩次数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表5)。
表5 P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阴道分娩0~3次)
年龄增长被广泛认为是POP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机能的退化、神经功能的丧失和肌纤维总数的减少,盆底肌肉、神经及韧带功能下降,引起盆底松弛,容易发生POP。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POP的风险至少增加1.02倍[4]。尽管在早期研究中年龄被认为是POP的危险因素,但年龄与POP之间的关系却与生理性衰老、雌激素过少和泌尿生殖道衰老的所有迹象相关联[5]。本次研究发现年龄段与POP发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收集的样本量太少,也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有关。
VERGELDT等[6]在2015年对POP的评论中指出,BMI是原发POP的重要的风险因素。内脏脂肪沉积会导致腹腔压力变大,盆底组织长期受到挤压;肌肉脂肪沉积会导致骨盆底肌肉的衰弱,进而引起盆底松弛。最近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肥胖和超重的女性发生POP的概率分别为BMI正常女性的1.36倍和1.47倍[7]。但本次研究发现BMI与POP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收集样本量太少的缘故。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血管变细,血液供应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组织的修复受到损害,容易造成盆底组织松弛。有学者用动态磁共振成像评估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POP的患病率,结果提示POP患病率在绝经后妇女中较高[8]。本研究发现,绝经妇女发生POP的风险是未绝经妇女的9.522倍;而对于分娩次数在0~3次的患者,绝经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未绝经妇女的5.338倍。
妊娠和分娩被认为是POP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孕期的延长,胎儿体积的增大、羊水的增多及子宫的增大,导致腹压的增加;妊娠期随着胎儿的长大和羊水量的增多,胎头会直接压迫和牵拉盆底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部分,引起骨盆底肌肉强度及支撑力度的降低,括约肌功能下降,造成盆底组织松弛。有研究发现,与自然或器械辅助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是保护性的[9]。阴道分娩会损伤肛提肌、中枢神经系统、韧带,并增加肛提肌裂孔的尺寸,这些伤害可能在阴道分娩后持续存在,并导致尿失禁和POP的持续发展[10]。每增加1次阴道分娩,就会增加POP发生的风险,这可能与骨盆支持结构反复创伤有关。有研究显示[11],分娩5次或以上会使Ⅱ~Ⅳ期POP的发生风险增加10倍,使严重POP的发生风险增加6倍。这反映出过度拉伸、撕裂和多次分娩是POP发展的主要产科诱因[12]。本研究发现,阴道分娩4~8次的妇女发生POP的概率是阴道分娩0~3次的16.528倍;而对于分娩0~3次的妇女,未发现分娩次数与POP的发展风险有关,可能需要收集更多数据进行分析。
便秘、哮喘、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的合并症已作为POP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便秘、哮喘会引起腹压增加,持续性的腹压增加会导致盆底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盆底组织损伤。AMSELEM等[13]学者发现,在盆底损伤的女性中,有31%的女性有便秘,而没有盆底损伤的女性中仅有16%的女性有便秘。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的微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类似于引起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疾病过程,可能会导致盆底松弛。有研究显示,仅高血压和仅糖尿病不会增加POP的风险,但同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会使POP风险增加1.9倍[4]。本研究中,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未发现与POP的发展风险有关,可能是因为收集数据的数量不够。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如阴道分娩次数增加、绝经、BMI增高、年龄增加等可通过损伤盆底韧带、肌肉及神经而导致盆底组织松弛。对于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阴道分娩),目前暂无较好的预防方法。对于BMI过高的女性给予减肥治疗,绝经后妇女给予局部雌激素治疗等措施,着重开展本病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