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琳玲 胡亚芬 周玲慧
(1.嘉兴中一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314000 2.湖州中一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313000)
首先,在我国环境检测技术主要包含采样、测试、数据处理等等,其中测试技术作为最基础的一项,它的主要工作就是鉴定环境中的样品组成部分,以此作为研究的根据进行质量的观察。其次,环境检测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针对检测的具体对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定开展调研,然后再符合地区特点,设置出检测的方案,具体的工程如下:一是进行布点,二是采集样品,三是进行保存,四是分析,五是数据处理,六是评价,七是提出方案,八是专家评价,九是上报材料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提高检测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准则,使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操作。然后在分析样本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个是仪器分析,一个是化学分析,在化学分析中常见的就是重量和容量分析法,比如说用重量这些对降尘、硫酸盐等等的测定,另外,容量分析法就是对水中的溶解氧、硫化物等等进行测定。仪器分析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对环境的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比如说一个区域内环境污染,如何测量可以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技术进行。
开展环境监测,促进环境的有效保护,需要数据和信息的支撑。如果因为检测数据不对,导致出现后期工作的误差,这种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必须做好环境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进行环境检测的保障和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支撑,也帮助了工作人员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更好的依据,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开展环境检测的现实情况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检测工作受到技术人员、设备等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检测的不合格、不准确这些问题,再加上环境检测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噪音、空气、水质等等方面,这就更加要求工作人员就更高的专业水平来面对各种出现的问题,得出准确的结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现在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中,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环境监测一般都是提取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次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工作人员必须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入到实验检测中,根据检测的规范章程进行,而且目前实验人员并不积极创新检验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导致一些检测结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出现了很多环境保护工作并没有效果,这必然会影响到环境保护的质量。也正因如此,现在必须要加强对实验室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环境监测进行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了完善体系的引导,具体的方向才能够正确开展,也会比较顺利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朝着更加规范化的角度发展,为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验室中进行环境检测,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的规范进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让检测结果更加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暴露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及时找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并对其不当的地方进行改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
环境检测中,环境检测人员是检测活动的主体部分,他们也是实验室的主要监测者。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如果检测人员专业性不强,这样控制的观念并不高,意识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检测数据,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所以实验室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定期制定专业性的培训,提高考核制度,待考核合格后再进行工作,而且还可以加强专家座谈、专家授课等等,让监测的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这样控制和质量保证,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基础。
监测仪器设备的精确性和灵敏性,会影响检测的数据和结果。因此,选择仪器设备时,必须要与检测的工作相适应相匹配,将误差控制到最小,真实反映检测的工作数据。而且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要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忽视这一工作,设置考勤表,确保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矫正,而且也要对维修人员进行授权之后才能够操作,这样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环境检测工作中,检测报告是最终的结果,而对于报告中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加强,不能出现误差。可见环境检测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完善,加强审核,保证数据的无误,比如说建立责任机制,具体到人,以此来促进检测报告的精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样品的采集是进行环境检测的第一个步骤,它也是进行环境检测工作的首要开端,具有很强的关键作用。对样品采集工作的保障可以直接影响到环境检测的质量。进行采集样本时,首先要熟悉所采集样本的性质和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采集,并且在采集那天必须要了解采集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天气状况,提前制定采集的计划,确保能够采集到有代表意义的样本。在采集的过程中采集的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尽量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出现对采集样本的损坏还有采集人员,必须提高专业素养,根据要求进行,而且也要保证对仪器和设备的精确使用并做好记录,在采样之后确保采集样本符合规定的要求,并检查数量是否正确,如有疏漏可以及时调整。
在样本采集之后,应该及时的将采集好的样本运到检测地带进行检测,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对容器的材质、温度等等都有要求,避免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运输时,必须提前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对样本产生污染。也要做好对样本的密封工作,以求样品可以完整的回到实验室并进行检测,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样品的保存工作也是工作人员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工作人员不能够将样品进行混淆,要及时对样品进行号码编排,避免导致样品出错,影响到检测结果。对样品的保存还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做好分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特别是样品保存的环境,以此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
在进行检测时,对消耗品的使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试剂或者用水等等,其使用的标准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必须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够应用到其中。而且同时对试剂要保证试剂的有效性和保存期限,还有用水也必须按照标准进行用水对水进行检测之后再进行使用,提高环境检测的准确性。
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检测的方法一样选择。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操作,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到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必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工作人员的检测误差,以及由于实验设备和仪器引起的误差,而外部控制就是在数据可靠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系统的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内部质量控制主要可以采用空白测试、标准物质监控、回收率试验等等,其中空白测试可以有效的对试剂、实验用水等等进行评价,减少因外在的杂质引起的误差问题,同时也要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工作人员所出现的误差情况。标准质量监控其实就是指在测试的过程中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之后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回收率试验是评价整个监测过程中的精确性,同时监控实验室检测能力也可以判断出检测方法是否可靠。外部质量控制主要是进行定期的验证和审核。这样来确保检验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人员的参与,而且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检测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去进行合理的操作,根据一定的规范使用设备和仪器,得出一个更加专业的结论。可以举办定期的测试以及现场的实操,来判断人员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需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比如说加强培训流程以及培训目标的设立。在检测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要包括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的规则等等方面,逐步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重视起这一工作,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更好的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