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沈哲
(浙江桃花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310063)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水系生态的破坏显得较为严重,而且城市内涝、水源紧张之类的问题也现实存在,因而当下必须要寻找到可行措施展开修复。进行系统治理时则要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点,以期使得城市水系能够真正得到改善。
(1)城市水系调蓄能力不足
城市雨水主要汇聚到河道中,然而在城市开发力度大幅增加时,不少的微型河道消失,河道规模也变得较小,这就使得雨水调蓄受到很大影响,发生城市内涝的概率明显加大。对城市进行建设时,水系规划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雨水控制一定要做到位,并对城市管网予以修复,使其更加完善,此外要将水系末端治理予以有效落实,确保雨水调蓄能够得到有效管控。
(2)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在国内众多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紧缺。从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超过400个城市存在水资源紧张问题。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较多的,自然因素、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关键。从传统城市规划来看,水系生态受到的破坏是较为严重的,而这就使得城市蓄水能力较为低下,城市内涝无法切实消除。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保证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这样一来,传统水源就可得到补充,城市发展真正呈现出生态化特征。
(3)水系生态功能有待修复
对城市河道进行设计时依然采用裁弯取直、硬质护坡之类的措施,这样可以使得排水治涝的效果较为理想,然而河道生态受到的影响较大。从城市水系来看,植物群落显得较为单一,密度也不大,这就使得水源无法得到净化,如果污水直排得不到解决的话,水系生态就会出现恶化的情况。除此以外,不少的河滨绿地已经改为他用,这对河道生态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因而在展开环境工作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河道生态能够真正实现修复[1]。
(1)源头减排。在对城市雨水径流进行处理时,源头控制系统必须要发挥出效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对此予以重视。若想保证城市水体水质能够真正得到改善,最为关键的是对污染源进行管控,除此以外,水体具有的自净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水体不同,其自净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因而要据此来设定合适的目标值,并对控源指标予以全面分析。切实建立起源头控制系统可以使得大部分污染物不会进入到河道中,水体的污染负荷、浓度自然就会减小。径流的时间、水量也就能够得到管控,水环境、水生态可以逐渐改善。进行源头控制时,要采取可行的措施使得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工程的建设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降雨深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了使得雨水径流能够控制到位,场地竖向应该要予以充分利用,如此可以使得下渗、净化、存蓄等目标切实达成,降低径流这个目标也就会达成。另外,要通过有效措施来保证径流峰值能够切实减少,依据小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完成好海绵改造工作,选择所需设施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灰绿结合这个理念予以有效落实,也就是针对灰色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展开绿色低影响开发工作,确保设计规划方案是最为合理的。对LID设施展开建设时应该要秉持海绵城市理念,如此可以保证径流总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治理是不可忽视的,在整个城市水网中,源头水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雨水径流最初就是汇聚于此处,对源头水系展开有效维护能够使得雨水排放的速度加快。对源头水系予以充分利用,使得水网密度能够切实加大,如此能够使得雨水管网所要承受的压力切实降低,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则要保证水系网络的规划是最为合理的。在对排水渠道进行建设时,要对河流两侧绿地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宽度达到要求,如此可以使得城市绿地率能够大幅提升,并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合适的休闲场所[2]。
(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与源头控制是不同的,其是以管网系统作为对象,采取可行措施来保证管网设施更加的完善,进而使得雨水、污水能够真正实现分流,尤其是要将老城区管网改造予以有效落实,保证排水管道建设的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当然,在展开过程控制时除了要对管道建设予以关注,同时将管网维护做到位,选择合理的措施展开过程管控,保证污水能够真正收集起来。面源污染也要展开有效治理,工业、养殖业等造成的污染应该要控制到位,保证河道周边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在城市中,自然水体具有的自净能力是较为薄弱的,生态基流也明显不足,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自然水域的开发不够合理,所以在对水系水质予以净化时应该要切实做好水源调配,通过雨水补给方式来使得水源紧张切实缓解,为了使得雨水水质达到要求,应该要利用海绵城市予以净化处理,保证雨水补给更为优质,水生态条件能够得到切实改善。
(3)末端治理。城市径流出处为城市水体,切实完成好生态护岸、湿地、湿塘建设工作可以使得河道具有的调蓄能力大幅提高,径流水质也能够实现净化,如此一来,河道生态系统也能够逐渐恢复。为了使得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赋有实效,对绿化景观予以设计时应该要对活动空间予以重视,并保证低影响设施、末端调蓄设施能够实现合理布局,生态驳岸应该要切实完成好设计工作,对河道两侧用地性质、面源污染控制、景观打造之类的因素予以全面考虑,保证植草沟、湿塘、生物滞留设施布局更为合理,保证生态护岸是最为合适的,生态景观也能够达到预期。另外来说,水体曝气以及底泥控制之类的技术也要充分利用,这样可以使得水质能够有明显改善,生态修复达到预期。若想使得生活环境方面的实际需要能够切实满足,应该要将水生态、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城市水体本就呈现出景观特质,将其和景观予以结合是较为简单的。对水生态处理技术予以充分利用能够使得景观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当然,国内水环境问题显得较为复杂,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所以在展开水体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将管理工作予以有效落实,制定出可行的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一般来说,对水环境突发事件进行控制时应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人工干预能够切实做到位,因此需要投入的资金是较高的[3]。
(4)合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从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水资源紧缺问题是较为严重的,这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若想改变此种情况应该要保障生态布局更为合理,尤其是要将水源地生态保护能够切实做到位。对于城市水系而言,雨水资源能够起到补偿作用,切实做好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能够使得雨水水质得到有效处理。采用传统方法对城市水系环境予以处理时就是将水体具有的净化功能发挥出来,使得水源污染能够有效管控。在现阶段,则可通过人工设施在短时间内实现水质优化目的,并保证城市水资源能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展开,自然系统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雨水资源具有的下渗、滞留、蓄水、净化功效可以真正展现出来,内涝防治的效果更为明显,而且能够真正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1)严格划定城市蓝绿线,构建城市水系生态廊道。水系蓝线必须要划定好,从空间层面来对水系展开强制保护,保证自然生态优先这个原则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对城市水系现状予以分析可知,切实做好规划工作能够使得水系网络更加的完善,所有的河流均可转变为生态走廊。在对城市绿线进行划定时应该要将法定规划落实到位,河道绿线不能够出现被侵占的情况,保证滨水缓冲绿带能够切实构建起来。城市水系统具有的综合效应应该要切实展现出来,完成好生态走廊的划定,将周边存在的沟渠、湿地、绿地切实结合起来,使得植物栖息目标切实达成。对“蓝绿交融”予以有效落实,可以使得生态绿化的效果更为理想,并切实完成好生态网络城市的营造工作[4]。
(2)建设生态岸线。展开城市建设时要对蓝线管控予以关注,确保岸线生态景观能够显得更为丰富。水系不同的话,对问题予以解决时采用的方法也存在差别,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应该要依据环境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比方说,打造生态堤岸时应该要保证生态系统能够切实恢复,使得生物获得所需的栖息地。展开建设工作时,岸坡条件是必须要予以考虑的,栽种合适的保证边坡不会受到严重侵蚀,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更为理想,滨水生态能够更加的稳定。开始建设时要保证湿塘、湿地具有的作用能够展现出来,确保水量可以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此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湿塘、湿地具有的净化能力是较强的,并可抵御雨水冲刷,这样就可确保河岸保持稳定的形态,周边生物能够在更为理想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综上所述,城市水系生态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对水系生态修复带来较大挑战。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系生态修复提出了系统的解决策略,通过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以及末端治理等方式,可显著改善城市现有水系生态,提升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