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不容假码混水摸鱼

2021-04-11 14:38:58然玉
发明与创新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码谎报危害

文/然玉

图/澎湃新闻

一款App 高仿并集成了各地“健康码”,并且居然可以“按需”随意展示红绿码。如此“神器”,不禁令人疑惑,这款App 到底意欲何为?尽管相关开发公司强调,该应用“仅作为演示目的,二维码并非实际健康码、复工码,请勿用于被扫码的场合,以免引起不必要误会”。此等说辞,欲盖弥彰,堪称此地无银三百两。在疫情并未结束的情况下,在“瞒报”“谎报”事件时有发生的微妙节点,这等“高能”的“健康码演示”软件,无疑埋藏了一定风险。

毋庸讳言,在日常场景下,所谓“亮码”和“验码”,更多还是依赖当事人的自觉。一般而言,在不少地区,多数工作人员看到“绿码”就会放行,很少会非常仔细地查验真伪,这是因为大家都默认“健康码”不会有假,而且如若每个绿码都要仔细验证真伪,通行效率亦会大受影响。现实中,也不乏某些人为了防止手机卡顿等意外,用“绿码截图”蒙混过关……诸如此类的操作,当然是欠妥的、违反规定的。然而,相比于“健康码演示”软件的危害,这些属于小巫见大巫了。

试想一下,该“健康码演示”软件的目标用户是谁?或者说,哪些人才会用这一App?恐怕大多会是身背“黄码”“红码”而又想去公共场所活动、想乘坐公共交通、想跨地域出行和流动的“特殊群体”。假若一个假“绿码”,便能让他们从防疫卡点蒙混过关,这将使得疫情扩散的可能性大增,甚至使得前端严防死守的努力化为乌有。

按照法律规定,瞒报、谎报疫情重点地区旅行史、居住史的,已经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那么,一款有诱导和助长“瞒报”“谎报”行为的App,又该当何罪?互联网创业,居然瞄准了“健康码”造假,还把不诚信的“中高风险人群”当成目标用户,瞄准“假绿码通行”这一细分市场,不惜把大众置于险境,这类公司已公然践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任何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是许多剑走偏锋的互联网创业者的至上信条。只是,永远不该忘记一点:以灰色产品来迎合不当需求,终究是死路一条。(据《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绿码谎报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12
速览
食品界(2022年7期)2022-07-17 12:41:14
受伤的春天,或红绿灯亮起绿码
福建文学(2022年5期)2022-05-12 22:20:28
黑暗中
飞天(2021年11期)2021-11-29 20:31:18
中国红,绿码行
少先队活动(2021年3期)2021-06-11 05:43:38
药+酒 危害大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6
谎报窃案
哪个重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民生周刊(2016年9期)2016-05-21 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