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德国粮食供应总体上能自给自足且略有盈余。这从德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可见一斑:德国一半土地用于农业,近百万人每年生产价值500多亿欧元的农产品;德国农业产量高,一个农民可以能养活142个人;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欧盟境内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国……
尽管如此,德国多年来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且一直是“粮食逆差国”,每年逆差达数百亿欧元。“这一方面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进行深加工后再次出口。”德国慕尼黑农业经济学者君特多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有众多粮商在海外找粮,并在全球构建一张完整的粮食供应链。
目前全球近80家大粮商大多数掌握在大经济体手中,尤其是美国。德国、瑞士等粮商主要通过并购其他国家企业,在海外培养粮食生产基地,避免粮食被“卡脖子”。
成立于1923年的拜瓦集团就是德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公司。拜瓦在构建国内粮食网络后,于上世纪90年代向海外扩展,先把业务扩展到奥地利,然后再通过收购捷克、荷兰、新西兰等地农业企业,将网络一步步扩大。
“粮商海外找粮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君特多夫称,除了粮食的完整供应链外,还要有运输系统,金融、能源、化工等非农领域的支持。因此,德国等国粮商都是综合性集团。
除了粮商通过市场途径囤积粮食外,德国政府从1960年代开始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粮食储备。目前,德国共在150个秘密地点储藏80万吨粮食,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个居民可获得10公斤储备粮。德国政府也一直鼓励民众适当储备10天粮食。
君特多夫表示,目前全球粮食供应其实是充足的,但要防止“粮食民族主义”,关键是要保持全球粮食贸易畅通。他认为,未来粮食生产将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比如拜瓦现在正投资区块链,粮食生产将更加透明,非洲也将是投资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