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主题为导向构建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

2021-04-10 02:23韩疏影张丽池玉梅邓海山
大学化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价值观思政

韩疏影,张丽,池玉梅,邓海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 210023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特别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和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所有中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中均开设学习,受众广泛;其次,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者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本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简单、可塑性强,也是其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充分利用好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有利渠道,根据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在授课时有意识、有设计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融入教学过程中去,实践探索课程思政,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期许[2]。本文结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对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引导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我们将借用语言学习中“信、达、雅”的三个层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分别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

图1 以课程思政导向重构后的分析化学实验体系

1 信——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作为教师,应当传道为先,立德为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所谓传道,就是要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输送给学生,这是大学教师更高的职责。教育不能仅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仅仅是载体,价值才是目标,而价值观则是行为的驱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走向“价值层面”。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指引,以分析化学实验专业课程知识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烈的主观认同,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才真正履行了师者的责任。

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首先要求大学教师自身“立德”,方能“树人”,也就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自身“立德”,就应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方能服人。

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其次要求大学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兼备。如果只有德育意识,但缺乏德育能力的支撑,这样的思政教育必然是生硬而空洞的,无法引起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共鸣;如果只有育德能力,但缺乏育德意识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也会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无法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既要品行过硬、学问精深,更要有意识、有能力地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立德树人”的主要目标。

2 达——课程内容为载体,承载六大思政主题

如何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教育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春风化雨”之势涵养和启迪学生,引发其情感和价值共鸣。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资源,有鲜明的价值观取向,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扩大教材外延,整合教学内容,抓住相关知识点将思政教育灵活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我们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将其内含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六大思政专题,每个专题均有一个融合了科学知识与价值观的主题。在每个主题之下,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3],通过“抛出核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三段式,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得到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则内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在知识传授中融合价值引领,以知识作为载体,润物无声地传递价值理念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设置的六个专题如表1所示。

表1 多样化教学形式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

2.1 专题一——以天平称量实验为载体,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分析化学则更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细致,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接触分析化学实验,从准确称量开始,称量使用的工具即为天平。而天平的使用,标志着分析化学的诞生。因此,本专题以天平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讲述从古埃及的天平,到中国古代天平,再到14世纪欧洲的试金天平以及近代长臂高精天平,最后发展为现代光电天平及电子天平的漫长过程,揭示天平的发展历程就是人们在精益求精中不断进步、不断突破极限的历史,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使学生切实领悟到,严谨求实的精神才是科学进步的坚实基石。

2.2 专题二——以草酸含量测定为载体,培养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实事求是的诚信原则

草酸含量的测定,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滴定分析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滴定分析实验对实验操作要求高,对于结果准确度要求更高。学生刚开始接触滴定实验时,良好的实验习惯尚未形成,实验操作不合规范,得到的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不好。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挫败感,产生沮丧和不耐的情绪。为了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部分学生不愿意不断试错,却想着投机取巧,篡改数据。因此,本专题的设计主要以克服困难、实事求是为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化学家探索科研问题时的艰辛,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关注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坚定不畏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同时,通过STAP细胞造假事件、汉芯造假事件的反面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观,在学生的心中不断强化诚信红线。

2.3 专题三——以水的硬度测定为载体,传递青山绿水的环保意识和克己守法的规则意识

水的硬度测定实验,涉及到配位滴定分析在水质监测中的实际应用。这是一个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契机。专题以美国拉夫运河污染事件为开端,以纪录片的表现形式给学生直观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意识到我们能获得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环境的优美和对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即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实验室“三废”按标准回收和排放,这样又养成了学生克己守法的规则意识。通过不断的输入强化,使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4 专题四——以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载体,强化高尚健全的职业道德和敬畏生命的医药情怀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是分析化学实验中第一次涉及到常见药品的质量检验。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大多从事于中医药相关工作,因此药品质量安全这根警戒线一定要深深刻在学生心中。在这个专题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医药人的道德准则,即:医药关乎生命,质量重于泰山。对生命的敬畏深植于心,才能让学生走向社会后,牢牢守住药品质检的关,药材质量的卡。本专题采用的案例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18年长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事件采访的视频、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心痛的后果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打铁需趁热,紧随其后我们组织了诚信宣誓仪式,让学生通过郑重宣读誓词,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强化他们作为中医药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2.5 专题五——以电位滴定法为载体,锻炼学科交叉的发散思维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电位滴定法为载体,本专题的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分析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除了前期课程中使用的指示剂外,还可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是如何实现的?它们与指示剂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它们所用的原理涉及哪些学科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测量仪器,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学科交叉在科研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在搭建仪器的过程中,本专题设计由两人协同分工,合作完成,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效果。

2.6 专题六——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激发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批判的质疑精神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最后一次实验,是自主设计性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自主设计拟定实验方案,教师批阅并给出相应指导。实验时,教师根据实验方案提供实验器材和试剂,由学生自主实验,得到最后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讨论,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文献、批判性吸收信息,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失败。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以亲身经历验证了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其实,分析化学及实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在认识自然过程中人们不断质疑、不断试错的历史,是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3 雅——选择契合思政主题的有效表现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段话启发我们,只有生动、贴近教学内容的鲜活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承载于教学内容之中的价值观。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只是吸引学生的前提,采用有效的表现方式才能将之充分展现。如果采用的授课方式不合适,不能够吸引学生,就难以取得教学实效。要实现课程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表现形式应该高度契合。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探究式教学重构分析实验课程内容,使之变成若干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追寻“为什么”和“怎么做”,激发了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水落石出。通过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问题的层层剖析也培养了他们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

(二)虚实结合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除了主讲教师负责确定课程的主题、大纲和内容外,还与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以及校外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了融创团队,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开发了3D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图2),实现了分析化学实验的虚实结合,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反复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加具体、直观地诠释科学理论,全方位调动人体感官,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2 自主研发的分析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4 结语

将思政主题内蕴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以每个实验承载一个思政主题的教学改革尝试,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隐性化、融合性的思路。对讲授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导的最佳方式,才能真正将思政目标落实于专业课教学之中。科学精神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它既要体现在课程的内容中,更应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