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存在问题的分析

2021-04-10 14:18刘合建
新型工业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急事故

刘合建

(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枣庄 277800)

0 引言

突发环境事故是指一些污染物质在存储时因操作失误而发生泄漏,或是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因为具体的污染情况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为污染处理带来难度,给人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在解决突发环境事故的过程中,做好应急环境监测能及时反馈事故情况,有利于快速做出应对措施。如何提高应急环境监测能力,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1 突发环境事故中应急监测的作用

应急环境监测主要对是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判断污染物的含量是否超标,在污染物含量过高影响到环境质量时,对污染物的具体来源、种类进行监测,对污染物的破坏程度进行预测,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防止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当前我国逐级建设了环境监测站,构成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这些监测站主要负责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并对污染源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进行检验。除此之外,在出现突发环境事故时,环境监测站需要对突发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这套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环境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在发现环境污染的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汇报,通过对污染源的密切关注降低更大污染问题发生的风险。

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环境监测部门应当首先对事故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然后对污染源进行定位,针对污染源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和预测,获取污染源的具体信息并进行总结汇报,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后续处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分析事故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

在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过程中,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对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空气中污染物激增的现象,并向事故处理人员进行反馈,以便于救援人员的快速撤离,保证治理工作的安全性。

突发环境事故中的应急监测工作能够为民众提供可靠的污染情况信息,将事故现场的真实情况反馈给人民群众能够降低民众恐慌,减少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维护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

2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以方便上级管理为主,便于环境监测的整体调度,但在环境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在环境监测部门的行政分级上存在一些混乱,导致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级别跨度。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混乱的行政分级导致环境监测的管理存在一些困难,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另外在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划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环境监测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不能和环境科研有效区分开,影响了突发环境事故中的应急监测工作。

2.2 不具备科学的监测体系

突发环境事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快速掌握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可靠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这样才能降低突发环境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对于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并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作为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事业,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供参考。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作为支撑,当前应急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相对独立,缺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应急环境监测对比日常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多方支援才能保证在应急环境事故中有效开展工作[1]。

2.3 应急监测设备水平不足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对于监测设备的精密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对应急环境监测工作作出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但是由于应急监测涉及到的工作程序十分复杂,在实际监测中配备的设备并不能满足应急监测需求,不能及时反馈事故现场情况。另外一些监测人员不具备使用最新设备的能力,导致不能充分发挥监测设备的作用,降低了应急监测的整体效率,在出现突发环境事故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或是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影响救援工作的展开,加大了环境事故的破坏性。

2.4 应急监测工作人才匮乏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在高校中开展相关课程,导致具有专业背景的环境监测人员较为匮乏,而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的参与。在实际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环境监测设备使用方法的人员并不多,大部分监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无法在处理突发环境事故的过程中有效展开监测工作。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人才培养力度的不充足和相关人员综合水平的低下影响着应急监测工作的质量。

2.5 应急监测的准备阶段能力不足

应急监测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突发性,这就需要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对各类紧急环境事故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相关紧急预案。当前应急监测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在环境事故发生时需要快速制定解决方案,这既增加了实际救援的时间,有不能保证短时间内制定的方案具有较高科学性。

3 提高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水平的方法

3.1 完善监测部门的组织结构

为了降低紧急环境事故出现的概率,环境监测部门可以成立环境安全预警小组,对具有环境安全隐患的地区进行细致排查,加大对建筑工地、工厂等地的环境监测力度,并且对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确保能够对区域内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掌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安全预警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汇报,加大对安全风险较高企业的监测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确保相关规范能够落实到位。

3.2 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相关规定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视力度,对于应急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解决紧急环境事故中的应急监测问题。有关规范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制定,并在紧急环境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得到落实。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应急监测工作的培训力度,确保各部门都能够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在紧急环境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联合起来,加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力度,以相关政策作为依托,快速组织起事故的应急监测。

3.3 政府加大对应急监测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应急环境监测给予资金支持,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加入应急监测的经费项目。在对应急监测拨款时,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策略,开展符合地区环境情况的应急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监测提供最佳的设备支持。拥有完善的设备设施是进行应急监测的基础,能够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为之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情报,在参与救援工作时能够,对事故现场的情况进行精确的掌控,将救援工作中的损失降到最低[2]。

3.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进行应急监测的关键因素,展开高效的应急监测工作离不开高水平人才和高精度仪器的配合,因此在加大设备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应急监测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意识水平,在紧急环境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配合救援人员开展监测工作,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应急监测人员需要具备根据监测数据做出初步对策的能力,需要为后续的事故处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方向。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展开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当今国内外的最新环境监测技术,为了提升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定期开展救援模拟演练[3]。模拟演练的展开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符,要对监测人员的整体能力进行培训,在演练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污染分别进行训练,保证监测人员能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5 加强应急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应急监测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有助于后续工作的有序展开,因此应就在监测人员安排、设配物资的准备等方面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应急监测的范围、人员安排、物资设备分配、设备的定期检修与维护、预警小组的成立、应急演练的开展等进行具体规划,并且根据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及时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为了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政府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4]。

为保障应急监测的有效开展,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具体职责的划分,以便在紧急监测的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在应急监测管理工作中可以加强领导团队建设,领导团队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负责应急监测现场人员的调配。在日常环境监测中,领导小组需要对紧急预案的制定进行监管,保证紧急预案的科学性,确保其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作用。同时,领导小组需要对定期的应急监测演练和设备检修工作进行监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质量。

数据分析是应急监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应急监测中应该成立专门的应急分析小组,由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的操作有较深的了解,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5]。

为了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成立后勤小组是必要的,后勤小组需要保障应急监测工作中的设备物资全部分配到位,并且需要具有解决应急监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在应急监测工作中,需要各部门人员都能积极履行职责,加强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突发环境事故时,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是展开有效救援的基础。当前应急监测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在政策制定、人员水平、基础设备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体系,为后续事故处理环节打下良好基础,降低紧急环境事故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应急事故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学中文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