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铭
“十三五”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部署,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林草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林草增汇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重点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造林绿化,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已经实现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森林资源增长目标。草原改良1.7億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林草碳汇总量显著增加。
森林资源质量有效提升,大力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启动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抚育6.38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175.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91.86亿吨。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全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草地总碳储量约占全球草地碳储量的8%,林草储碳能力明显增强。
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全面保护天然林,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林木采伐限额,有效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8亿亩,泥碳储量达47亿吨。全面维护生物多样性,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达到1.18万个,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防止了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退化,有效促进了林业减排。
我国林草建设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草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将不断释放、贡献力将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碳汇功能,为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2030年、2060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愿景目标继续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