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孙万虹,肖朝虎,徐 静
(西北民族大学实验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肩负着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新时代的民族院校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1],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强化“五个认同”教育,在各族师生中广泛宣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不断增强各族师生作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各族师生自觉将成长成才之路融入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价值[2]。民族院校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3]。我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将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基础性的实验课程,是理工类学科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为其他课程领路并辅助思政品德教育的课程。它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各项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4]。基础化学实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我们应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在该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可对学生进行专业价值导向的指导,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才培养目标。
(1)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德育教育素材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以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为根本遵循,基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自身体系,以训练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为出发点,凝练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努力挖掘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课堂教学[5-6]。比如在定量分析实验讲解中,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细节和滴定终点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7,8]。在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及条例,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行业安全理念,建立学生的法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物质提纯和制备实验中,需要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有团队合作意识,践行诚信、友善和互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9]。
(2)深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功能,将其在教学内容中融合体现。不断探索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教师在实验课授课中,首先讲授实验原理,其次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知识特点,挖掘实验和理论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找出基础化学实验与德育的结合点,融入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求真务实,勇于探索,让课程思政引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如在讲酸碱解离平衡时,引出科学发展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0]。在“硫酸盐铁铵的制备”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杰出化学家的先进事迹,如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研究人员攻坚克难,不断探索,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研究成果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为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侯德榜在艰苦条件下带领团队研制出纯碱,打破国际垄断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忍不拔之志[11]。
(3)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化学的发展一直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到各民族师生的一言一行中。如制陶工艺和青铜冶炼铸造方法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很成熟了,钢铁冶炼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水法炼铜”在西汉已能熟练运用,影响世界的造纸术出现在东汉时期,黑火药也在唐朝研发,还有近现代1939年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等。将传统文化以化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怀[12-13]。
(4)优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使之同教学目标相呼应。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实践性,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对加强实验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根据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要求,以及课程思政的目标,在考核时适当地加入了思政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实验操作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和记录,合理制定各环节考核比例,用多种形式的考试形式,科学得出课程的综合成绩。同时要求任课教师结合课程思政制定实验教学规范,合理合规的规范不仅是严谨科学地求学和治学态度,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
(5)倡导绿色化学,在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在实验项目的选取和设计上尽量做到取量小、污染少、现象明显,要求在实验中给学生普及“三废”知识及“三废”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置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运用所学知识,预防和处理实验产生的“三废”,如废液的分类倾倒、回收,药品试剂取用时先计算再称量的原则,可重复利用,做到重复利用以节约资源,不能使用的按照“三废”处理知识处理,实验室无法处理的废液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在环境保护中,让学生学会废液处理问题,积极关心身边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之责。将“课程思政”有意识地、有效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深入挖掘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领域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政与学科、专业及学生特点深度融合,使之在专业培养计划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我们必须以提升授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基础,组建一支思想过硬、积极从事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基础化学实验授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从实验内容挖掘出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基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践、必修的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爱国的情操,强化民族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将课程中挖掘到的思政资源贯穿于教学实践中,用思政理念引导学生了解研究现状,就能实现专业课程中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体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自信、思考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