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余响林,何禄英,邹 群,陈杜刚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以各类非思政课程为载体,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内容为背景和依托,通俗易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易于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2]。
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化工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化工专业学生从课堂认识走向生产实践的过渡性课程。化学工业为各行各业提供物质条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从刚建国时化工行业一片空白,到目前各类产品产量和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这其中技术的发展进步无疑彰显着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力量的强大。通过将典型化工行业的发展历史融入到化工工艺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通过将典型工艺的开发过程和背景融入到化工工艺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增强科学意识,相信科学,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和抱负[3]。
坚持以专业性和事实为基础,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避免出现说教和脱离专业知识背景的现象。例如在讲授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时,18世纪以前,化工生产均以为作坊式手工工艺,如制陶、酿造、冶炼等,此时中华文明的化工水平和世界水平相当,并没有明显的差距;1746年,在英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典型化工厂——铅室法硫酸厂,1791年,在法国首次发明布兰法制碱工艺,1913年,在德国建成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厂。同时期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为世界霸主,而中华文明处于封建社会,自然科技文明的发展几乎为空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阶段,遭受英法德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和侵略。1920年,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工艺标志石油化工的兴起,1931年氯苯橡胶工业化和1937年尼龙66工业化标志高分子化工的兴起,化学工业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为现代人类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1910-1949年,由于外国殖民侵略和国内连年战争,我国的化工工业发展缺少人才,资金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所有化工产品几乎以进口为主。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受东西方冷战的影响,我国的化工工业主要处于引进国外技术为主,各类物质资料匮乏。而改革开放后仅仅40年的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现代化学工业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主要的化工产品我国的产量和消耗量都处于世界第一。我国社会稳定,各类物质充裕,建立起了门类最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4]。通过对化学工业发展的横向和纵向时间线的对比,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以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煤化工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崇尚科学,认识专业知识的力量;以乙烷制乙烯工业化现状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乙烷制乙烯工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助于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我国的天然气来源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安全国情,以及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关于课程思政效果的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其中认为任课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表现对道德品质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占50.8%,非常大的占16.7%。认为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在提升社会责任、人文情怀方面的帮助程度较大的占52.3%,非常大的占15.4%。问卷调查得到的反馈意见和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多数同学们都认为在专业课程中穿插思政部分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学校的思政课能走进更多课程中。
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避免被贴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签,引起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思政的元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以专业知识为重点,思政信息隐藏其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想价值观的建立最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易于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专业课程科目数量多,跨度时间长,伴随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只要每门课程都设计适当数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日积月累,必将产生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效果。
坚持顶层设计,形成合力。高校应组织力量,挖掘和建立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库,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细化各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类型、分布和功能。组织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落实,将课程思政的种子在课堂上播散,在学生思想中生根发芽。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5]。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是课程思政一线的第一责任人,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水平。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政治素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