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新 何 慧 郭春香
(1 浙江星达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18 2 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浙江杭州 311100)
对于人们来说,河道有很多功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河道不仅为城市乡村的人们提供生活水源;还能构成美丽风景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地方,河道作为营商环境,成为百姓谋生的平台;就更不要提河道的防洪排洪功能[1]。但是,过去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多人秉持“经济本位”的意识,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无良商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进河道,河道水体被严重污染,以致很多河道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基本的生态功能。在促进经济调结构、促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改变旧有的不健康发展方式,确保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不悖。所以,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要采用更好的措施,以促进水体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旧的治理项目仅考虑到河道的防洪泄洪功能。在河道治理的建设中,建设人员着力建造河道硬体设施,用硬化材料将河道进行固化处理,虽然能让河道更加坚固,但是却破坏了河道的自然性,破坏了原有的水体生态平衡。河流在疏不在堵,对河道施加更多人为因素将破坏河道的生态作用[2]。河道的水体、水生植物、动物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硬体建设让水生生物没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一方面,硬体设施让微生物没有了生存空间,这就造成赖以为生的水生动物没有了食物源,后果就是破坏了水体生物的食物链;另一方面,水体是靠各类微生物得到自然净化的,微生物一旦消失,那么水体也就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两方面都造成水体生态平衡难以为继。
原始河道的形态是由自然力量塑造的,其中的生态环境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演变,才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人为的河道断面设计、建设以人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考虑的是怎样保证人的稳定发展,这就难保不违背河道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所以这就是河道治理中存在的悖论[3]。我们在治理中,要协调平衡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河道断面设计、建设中,要不厌其烦地针对河道断面进行考察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生态因素,保证河道中的物种群具有层次性,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态能量交换。在设计建造中,河道断面要模仿原始自然的形态特征,避免生硬地建造简单模式,无法为某些水生生物提供种群栖息地。河道治理过程不能改变原始的水流速度。如果流速过快,很多生物无法有效附着;如果流速过慢,水质无法及时更新,里面的污染物会杀死一部分生物。
河道建设本应尊重自然规律,但有些河道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却忽略自然规律,这样的治理方式无法达成既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治理目标。例如,有些治理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河道弯曲,这样河水没有办法得到缓冲,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洪水的冲力太猛,造成洪水外泄上岸,破坏了河道附近的设施和植被,这样的治理建设没有做到有效防洪,也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改变河道弯曲其实也是破坏了原有生态物种栖息的家园,在建设施工中,很多生物被“误杀”,新建设的河道如果引入外部生物又会破坏一部分原有的生态链,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本应在最初就做好通盘考量,但是不合理的简单设计和“破坏性”施工却对河道治理产生了负面作用。
河道治理不是简单建设,其中包含很多环节,例如:水道疏浚、水生物治理、工程建设等。河道治理以及其中涉及的水环境保护是很复杂,并产生长期影响的。一方面,治理人员要考虑到河道对经济社会生活发挥的作用,比如,对农田的灌溉,人们在河道上进行的运输和营商等[4]。另一方面,水体是地球之肾,水对环境的调节、河道中的生态环境、以及河道对整体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应纳入治理人员的考量中。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河道治理的正反面,它们有时给河道的综合治理带来矛盾,治理人员在解决这种矛盾中往往会发现悖论。例如,在播种季节,为了方便农田灌溉,河道调节了水体流速和蓄水量,但是水的流速过快以及蓄水量太多会改变河道内部生态平衡,也可能造成河水漫出,进而给河道周围环境带来破坏[5]。再比如,河道中的调节控制系统有时会截断河水,让河水断流,下游生态系统由于水源枯竭,会发生生物灭亡等现象。水流在人为控制中大开大合,没有延续性,造成生态无法维持平衡,可能会让河流变成死水或者产生有害生物。河道治理有时虽然维持了河道内部的生态平衡,却破坏了河道外部的生态平衡。为了治理河道而开展的建设有时不得不以牺牲周围环境作为代价,这也是河道治理中产生的悖论。
河道的治理理念以及其中涉及的保护水环境产生的目标应该是既让河道能为社会经济生活作出贡献,也能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还要让河道内的水体能够自我净化,维持生态水体的大致稳定。所以河道治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河道的自我净化。首先河道要有稳定足够的河水保有量,这样能为内部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提供环境。然后,要维持河水的水循环,水循环也是河水能做到自我净化的条件因素。水循环就是河道水体和周围水体进行的水交换,比如,与地底的水进行水交换或者与水库的蓄水进行水交换等。
(2)维持河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有序。河道中的水体能够调节环境气候,所以河道的治理不能破坏这种调节能力。例如,在修建辅助防洪的河道设施时,要考虑到这些设施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有,就要想办法调整,保证河道和周边环境在有序的治理中能达到和谐稳定。
(3)维持河道内部生物物种稳定发展。河道内部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系统,里面的各种生物都依靠这种生态环境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道治理建设要考虑河道里面的生物因素,不能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还要保证生物的食物链能够完整,不然里面一旦某种生物失去天敌,它们的繁殖就会失控,例如,某些有害水藻或浮游生物的无序繁殖,会大大影响水体质量。
城市废水要得到妥善处理,因为它不仅影响城市地下水环境,也影响河道治理。有效处理废水就是在保护城市的水环境。要提高废水处理的质量,保证废水在排放前达到排放标准。要对废水进行综合分析,把废水中的有害化学因素进行处理,不要让这些有害化学物质破坏水体环境。增加对城市废水的监管,日常进行合理监控,不要因疏忽大意造成城市水体的大范围污染。在一些可能会产生高污染的工厂附近设置监控点,防止某些工厂因侥幸心理进行违规排放。对城市的地下水也要进行日常监控,因为地下水会与河道水体进行水交换,如果地下水被污染,那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河道水体产生污染。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中要解放思想,在某些时候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河道治理工作。因为发达国家比我们发展得早,也更早地遇到环境治理问题,他们有很多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拿来借鉴,这样能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河道治理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要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结合具体河道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要善于学习新的环保理念,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河道保护措施,诸如在河道周围用植被来改善河岸形态和河边环境等,这些植被能对河水产生缓冲作用,在洪水季节,对河堤和河边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河道治理中产生藻类过度繁殖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藻类的天敌,比如一些微生物或者动植物,运用生态的办法调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不要施加过多的人为影响,从而对环境产生间接的负面作用。为了维持水生态平衡,可以在河道引入一些能够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他们对河道的生态系统起到的是保护作用,还能为某些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河道治理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改进水体质量,在改进过程中同时保护了水环境。河道水体质量被破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工厂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倾倒、以及城市酸雨等。治理人员要对河水进行综合分析,对待每种不同的污染情况分而施策,治标治本,找到污染的来源,能物理干预的就进行物理干预,这样也是为了减少二次污染。
总而言之,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一定要在前期进行综合分析,再精准施策,在保证河道发挥正常的经济社会作用同时,保证河道的整体生态环境平衡,这就是对水环境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