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周 滟
2020年5G开始了大规模的商用,网络建设和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升未来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满意度,就需要在全面开放前做好内优化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NSA共建共享方案,以及在合作中的边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为了节约资源并快速建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了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共建共享的存在几种情况,对于不同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其处理方式不同。因此,在进行优化处理前需要区分情景,为不同场景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1)1.8G单锚点共享载波方案
该场景是4G基站异厂家,联通和电信有各自的(EPC)4G核心网和承载网,是否共享承载网由共享区协商。接入基站部分采用1.8G升级(单载波)+5G共享载波的形式,此时存在的用户就包括联通4G用户、电信4G用户、联通5G用户和电信5G用户这四类。
该方案的要点是:1.8G软件升级支持共享载波共建共享;根据LTE负荷调整分流策略,减少NSA用户对4G用户冲击;实施速度快,成本低,可快速渡过NSA共建共享阶段。
锚点频率设置:联通LTE20M的下行设置为1840~1860,上行设置为1745~1765;电信LTE20M的下行设置为1860~1880,上行设置为1765~1785。
(2)2.1G单锚点独立载波方案
该场景是4G基站异厂家,联通和电信有各自的(EPC)4G核心网和承载网,是否共享承载网由共享区协商。接入基站部分采用2.1G单锚点(独立载波)+5G共享载波的形式,用户类型也包括联通和电信4G用户、联通和电信5G用户。
该方案的要点是:2.1G单锚点独立载波;需要对电信现有2.1G网络进行整改或重建;修改现有1.8G锚点配置策略,改为锚定2.1G。
锚点频率设置时的电信承建区配置包括两种配置方式:
配置一:第一载波20M(2110~2130/1920~1940)+第二载波10M(2155~2165/1965~1980)
配置二:第一载波20M(2110~2130/1920~1940)+第二载波20M(2135~2155/1945~1965)
(3)双锚点独立载波方案
该场景是4G基站同厂家,联通和电信有各自的(EPC)4G核心网。各自的4G基站负责接入各自的4G用户,电信和联通共建5G共享基站,电信和联通的5G用户就由各自的4G基站和共建的5G基站共同负责接入,即采用双锚点(独立载波)+5G共享载波的形式。
该方案的要点是:仅共享5G基站,不共享4G基站;电联4G基站及5G基站均同厂家;电信、联通的4G基站升级为NSA基站,核心网升级支持NSA;4G基站改造量较少,可快速部署;需要gNB同时接通2个运营商的IPRAN接入环;gNB需要配置较多的4G锚点邻区,建立较多X2接口;运维中,对版本升级、维护时,一般需要锚点站点和5G站点同步版本。双方运营商同步升级版本协调难度很高;4/5G不共站,网络规划和优化存在问题。
锚点频率设置:电信4G基站采用自己的1.8G或2.1G;联通4G基站采用自己的1.8G或2.1G。
(1)承建方在共建共享后的网络架构
5G定位:5G容量层,叠加在4G网络上;承载面向所有用户的大容量高速数据业务;
1.8G/2.1G定位:4G基础网络容量层及VoLTE语音,共建共享中作为NSA锚点,后续频谱动态共享,作为5G的拖底层;
900M定位:基础网络(LTE、NR、UMTS、NB)覆盖层(全域全覆盖),承载语音、NB-IoT等业务。
该架构的优势包括:3.5G +2.1G/1.8G的组网便于构成未来的SA独立组网形态;3.5G、mmWave频段高,容量大,定位为5G容量层,热点及高价值区域覆盖;2.1G/1.8G频率低,现网覆盖好,定位为5G托底层,通过SDS技术快速实现5G广覆盖;900M覆盖能力强,作为全域基础覆盖。
(2)共享方在共建共享后的网络架构
共享5G及锚点:采用双北向,上报全量数据,具备查看和导出权限,无修改权限;
1.8G/2.1G/900M:联通自有网络,基础覆盖网络,承接3G/4G/NB业务;
网络维护:维护自有网络,具备共享网络的数据分析、优化能力。
在共建共享模式下,由于存在4G与5G设备的共用,两大运营商用户的大混合,所以,在进行问题优化处理时需要识别不同用户类型,执行差异化优化策略。
基于PLMN和UE能力来区分,可以分为四类用户,分别是电信NSA用户、电信纯4G用户、联通NSA用户和联通纯4G用户。
共建共享模式下,用户的基本状态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空闲态和连接态。对于空闲态的用户选择,通过广播消息中重选参数和RRC release中专用频点优先级对不同类型用户下发不同重选优先级,实现倾向性的重选策略;对于连接态时的用户选择,主要是对4类用户设置不同的覆盖切换参数,数据业务实现倾向性的切换策略。
(1)空闲态互操作优化
基于IMMCI的专用频点优先级操作:
无论是独立载波还是共享载波方案,承建方和共享方NSA终端均开启定向重选功能。如果NSA用户驻留非锚点小区,通过RRC Release携带的IMMCI下发锚点频点的高专用优先级7,NSA终端尽快重选到锚点小区。
承建方非NSA终端,继承现网小区选择/重选策略。
无论是独立载波还是共享载波方案,共享方均把锚点小区的公共优先级设置为最低,共享方非NSA终端不占用锚点频点。
1.8G共享载波载波方案,为了不让共享方非NSA终端驻留/重选到锚点小区,应用运营商自定义用户专用IMMCI功能,通过RRC Release消息中下发专用重选优先级,携带电信1867.5M频点,专用优先级7,使电信非NSA UE尽快重选至电信小区。
定向重选参数配置操作:
频点为1650时,是联通LTE1850M;频点为1825时,是电信LTE1867.5M;频点为100时,是LTE2.1G。
NSA终端定向重选,锚点和非锚点都要进行配置。
共享方非NSA终端定向重选至自己频点,锚点需要配置。
共建城市边界区包括两种场景,在不同场景下,其优化方案存在差别。
空闲态:
在边界区的电信承建区,针对电信和联通NSA用户,F1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F2设置为次高专用优先级。
在边界区的联通承建区,针对电信和联通NSA用户,F2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F1设置为次高专用优先级。通过RRC release的IMMCI字段下发的专用优先级,选择最高专用优先级的锚点载波接入驻留,如果无法驻留,选择次高专用优先级锚点载波接入驻留。
连接态:
在边界区,存在切换关系的联通和电信1.8G锚点小区之间互配F1与F2的异频邻区。联通和电信NSA用户在边界区移动时发生1.8G异频切换。
空闲态:
在边界区的电信承建区,针对电信NSA用户,F1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F2设置为次高专用优先级;针对联通NSA用户,F2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
在边界区的联通承建区,针对电信NSA用户,F2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F1设置为次高专用优先级;针对联通NSA用户,F2设置为最高专用优先级。通过RRC release的IMMCI字段下发的专用优先级,选择最高专用优先级的锚点载波接入驻留,如果无法驻留,选择次高专用优先级锚点载波接入驻留。
连接态:
在边界区,存在切换关系的单锚点与双锚点之间互配F1与F2的异频邻区,以及互配F2与F2的同频邻区。电信NSA用户在边界区移动时发生异频切换,联通NSA用户在边界区移动时发生同频切换。
问题描述:在电信承建区,联通NSA用户优先占用锚点共享载波F1,在边界处移动到联通承建区无法及时重选或切换到联通的F2频点,导致同频干扰,可能会引起接入或掉话问题。
解决方案:
连接态:调整共享方NSA终端异频A2门限,使得及时启动异频测量,在边界区域切回共享方非锚点频点,可区分PLMN以及4G/5G终端分别配置。
空闲态:基于PLMN小区专用优先级,共享方用户空闲态优先回本网频点。
问题描述:在承建方的小区边缘弱覆盖区域,承建方的覆盖差,但共享方的覆盖好,共享方的NSA用户可能会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回共享方F2载波。
在共享方的小区边缘弱覆盖区域,共享方的覆盖差,但承建方的覆盖好,共享方的4G用户可能会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到承建方的共享载波F1。
解决方案:
承建方F1服务小区可以针对共享方的NSA用户和普通4G用户分别定义基于覆盖的切换门限,让共享方NSA用户尽量留在承建方锚点小区,共享方普通4G用户尽快切换回共享方频点。比如:共享方NSA用户:A2=-105,A5_1=-110,A5_2=-105;共享方4G用户:A2=-50,A4=-120。
共享方F2服务小区针对共享方NSA用户开启锚点定向切换功能,针对共享方4G用户定义较难的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门限,让共享方NSA用户尽快切换至承建方锚点小区,共享方4G用户尽量留在共享方F2载波。比如:共享方NSA用户:A5_1=-43,A5_2=-105;共享方4G用户:A2=-105,A5_1=-110,A5_2=-105。
5G的过渡期NSA共享,是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研究重点之一。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因为设备和用户的不同,会产生诸多问题,边界问题的优化作为遇到的问题之一,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方法,保障好共建共享期间的整体水平,为NSA到SA的演进打下基础,对今后的SA共享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